掃墓漸入高峰期
轉眼又將清明節。從上周末開始,我市清明祭掃漸漸進入高峰期。據市區兩家最大的公墓——東華塔陵園和南通公墓統計,上周末兩天時間,前往東華塔陵園掃墓的超過萬人次、南通公墓七八千人次。
進入本周后,每天陸陸續續都有祭掃群眾前去公墓祭奠先人。東華塔陵園管理處主任姚國泉預計,根據歷年來的情況,這周雙休日,市區將迎來今年首個掃墓高峰期,東華塔陵園每天掃墓者不少於兩萬人次;南通公墓管理處主任蔣敏健表示,這個雙休日,南通公墓也將進入第一個掃墓高峰期。
未雨綢繆迎清明
據了解,東華塔陵園目前有約5萬逝者安息在內,南通公墓也有3萬多逝者安葬。去年清明節期間,兩大公墓接待祭掃群眾約65萬人次,高峰日一天超過5萬人次。為做好今年的清明祭掃工作,兩大公墓未雨綢繆,早在二月份春節剛過,就分別拿出了預案,讓清明祭掃安全有序、移風易俗、低碳文明。
今年清明節期間,兩大公墓繼續提供茶水、休息室、輪椅、描紅、免費藥箱等傳統免費服務,所有工作人員一律放棄休假、休息,早晨從8點開始就接待掃墓者,高峰期間上班提前到早晨7時半,下午下班也適當推遲。
由於東華塔陵園是60多米高的塔陵,在兩座9層和一座11層的塔陵內安放著近5萬隻骨灰盒,祭掃空間十分狹小。因此,該陵園早就對電梯、消防等設施全部進行了維修和安全檢測,同時安排專門的安全巡檢人員定時巡查。清明節期間,該陵園還聘請了60多名安保人員維持秩序。陵園騰出能夠容納近百輛車的內部停車場,供祭掃人群使用。
南通公墓和交警、公交公司及周邊商家聯手,開闢公交線路,騰出停車場,提前做好祭掃群眾的出行、停車等準備工作。
綠色文明成主流
「東華塔陵園推出了草坪葬、樹葬、塔位葬等多種形式的低碳、綠色殯葬形式,目前已經被90%以上的群眾接受。」姚國泉告訴記者,為推進移風易俗和低碳、綠色文明祭掃,今年東華塔陵園的網上公墓、視頻祭掃、時空郵箱、黃色絲帶及二維碼祭掃等低碳、綠色、文明祭掃方式,將繼續擴大服務範圍。到目前已經有網上公墓600多座供逝者親人網上祭掃。清明節期間,塔陵園還開展一系列清明文化活動,包括人文紀念館、人生小電影、清明文化展、忠孝文化展和清明美食品嘗等。
南通公墓今年推出全生態的生態故園新墓地,繼續開展網絡祭掃,組織追思會等。移風易俗、文明祭祀、低碳綠色將成為今年清明節祭掃的主旋律。
錯峰掃墓避擁堵
由於清明節祭掃人員眾多、人流集中、車輛又多,兩大公墓管理處特別提醒市民群眾:不要集中在同一時間一起掃墓,儘量避開掃墓高峰期,進行錯峰掃墓,出行時儘量選擇公交、自行車出行,儘量避免使用私家車。較遠的東華塔陵園有36、42、35、603路等公交線路到達;提倡以鮮花代替紙錢祭掃,東華塔陵園規定一家帶紙不得超過一紮,塔陵內嚴禁火種,紙錢可讓工作人員集中代為焚燒;南通公墓周邊停車場及路邊停車要服從警察現場指揮。東華塔陵園實行單向進出,從塔陵東太平路口進入,從勝利路口出去,同時進塔實行單向上下,限制人數,以防止踩踏事故的發生。
記者吳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