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不,我們吃健康又美味的鹹湯圓!

2021-02-17 微社區e家通粵韻多寶

小時候總聽家裡的老人說:「冬至大過年」。所以每逢冬至,寶哥哥家裡的餐桌都會比往日豐盛一些,一起吃飯的人也會比平時多一點。而且,最重要的是,冬至就可以跟家裡的老人一起包湯圓啦!對於孩子而言,沒什麼能比包(玩)湯(面)圓(粉)更讓人興奮的了~

昨天(12月20日)下午,多寶街日間託老中心舉辦了一場「團團圓圓過冬至」長者活動,通過讓長者們合作包湯圓,讓老人家們一同感受節日的溫馨氛圍。

「婆婆,你們都怎麼過冬啊?」

「要煲湯、包湯圓啊,還有叫上孩子們回家吃飯啊!我煮好多菜的,冬至大過年啊,要好好過。」

活動前,社工們跟長者聊起了他們的冬至風俗。包湯圓還是包餃子?吃午餐還是吃晚餐?大家不同的習慣打開了彼此的話匣子。長者們熱熱鬧鬧分享著自己家裡的過冬習慣,還有一個個獨家的食譜。

作為此次活動的義工,清姐告訴寶哥哥:「我們這次做的不是普通的湯圓,而是七彩湯圓。每一種顏色都來自不同食材,綠色是菠菜、紅色是胡蘿蔔、紫色是紫薯、黃色是南瓜、黑色是芝麻,白色當然是什麼都不放啦。之所以會做那麼多不同的顏色,就是想讓長者們玩得開心,吃得健康!」

寶哥哥了解到,不僅是想出了七彩湯圓的創意,清姐還自己在家準備好了調色用的蔬菜汁,她聯合另外兩個義工早早的在廚房準備包湯圓用的食材以及煮湯圓用的湯底。

看著長者們包湯圓,寶哥哥卻開始疑惑:這些湯圓怎麼都這麼小?還都是糯米糰沒有餡?

問了才知道,長者們做的是鹹湯圓![鹹湯圓一般不放內餡,靠的是湯底的鹹味。]

清姐告訴寶哥哥:「由於長者們都上了一定年紀,吃甜的對他們不太好。所以這次我們都做鹹湯圓。而且,很多長者的家裡也是習慣吃鹹湯圓的。」

而在現場,一個阿姨一邊包著湯圓一邊跟寶哥哥說:「我們家一開始就是吃鹹湯圓的呢。它不像甜湯圓,可以直接用水煮。由於鹹湯圓沒有餡,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很鮮的湯底。而且,鹹湯圓吃起來也不會有甜湯圓那種很膩的感覺,家裡的孩子還都挺愛吃的。」

經過各位長者還有義工們一個多小時的努力,湯圓終於出爐啦!

一邊吃著湯圓,長者們一邊說:要謝謝我們的義工姐姐哦,讓我們吃到了那麼好吃還好看的湯圓。她們真的很花心思,你看我們吃的湯圓多有意思!

(在現場的寶哥哥當然嘗到了大家的手藝,偷偷告訴你們:湯圓很好吃哦~)

明天就是冬至了,

寶哥哥提前祝大家冬至快樂哦~

【圖文記者 寶哥哥】

【編輯 林妹妹】

表情包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冬至你是吃餃子還是湯圓?這些地方過冬至花樣更多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已至春欲來,新年餃好運,願好運跟陽光一樣越來越長。在每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節日到來,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慶祝方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各個地方的冬至習俗吧!在泉州這個地方,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
  • 冬至日,這裡的圓子獨一份,不吃甜湯圓也不吃鹹餃子
    這歸功於教科書對寧波湯圓的大力宣傳,寧波湯圓至宋朝起, 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可謂是歷史悠久。不過其實,寧波湯圓除了歷史以外,也並沒有特別大的特色,這樣的豬油芝麻餡湯圓現在不僅浙江周邊都有,上海有,廣東有,香港也有。就連寧波本地在售賣的冷凍湯圓產地都不一定是寧波產的,只不過大家都習慣了叫寧波湯圓,包裝上很多打的名稱依舊是「寧波湯圓」。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蘇州人的冬至大於年?
    冬至的前一天,辦公室的好幾個同事像過年一樣早早的下了班,外地的夥伴就不理解了,為什麼蘇州人說冬至大於年,可是在日曆上明明他們早一天過冬至呢,小夥伴說這是冬至夜,家裡已經準備好了羊糕、滷味、冬釀酒,還有各種口味的湯圓,芝麻餡兒、流沙餡兒、還有肉餡兒的,北方的寶寶驚呆了,擦了一下口水想想還是吃餃子比較好
  • 冬至,我們不吃餃子,也不吃湯圓,而是吃它
    冬至大如年 冬至在民間被視為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這一天,各地也有很多傳統習俗,最普遍的就是,北方人冬至要吃餃子,南方人要吃湯圓。
  • 冬至吃湯圓還是餃子,一張圖神終結!
    廣東人向來都說,冬至大過年 每到節假日,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的爭論從未停止過 在北方,有「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 在江南,冬至湯糰又叫「冬至團
  • 冬至:吃湯圓?吃餃子?別糾結了,看看古人怎麼選
    「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鮮」,作為一年中的小團圓日子,冬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那麼在這一天,究竟應該吃什麼慶祝呢?吃餃子?吃湯圓?還是……小孩子才急著做選擇,不妨先來看看古人的答案。湯圓「湯圓湯圓,團團圓圓」,湯圓的「圓」寓意「團圓」,「圓滿」,南方人冬至吃湯圓寄寓家庭團圓,闔家歡樂的心願。此外,南方盛行「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的說法,因此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廣為流傳。
  • 上海習俗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現在是溫飽時代了,不為吃而犯愁,但往往為了吃什麼,怎樣吃好,成為生意經。網上直播名目繁多,特別是深更半夜,雞飛狗跳的,偶爾打開某個網店,主播會突然叫著你的名字下單,讓人汗毛倒豎,簡直是半夜「鬼叫」。有人推銷圓子,有人推銷餃子,都借著冬至的名頭做起了生意。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南方為什麼要湯圓由來介紹
    12月22日是2019年的冬至節氣,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是北方的習俗,冬至吃湯圓是南方習俗。當然也有些地方還有其他的飲食習俗。冬至節氣你家吃什麼?冬至吃什麼?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
  • 各地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今天凌晨1時11分,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不過,網友又開始爭了,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什麼,你們家還吃狗肉?!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而夜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 「日短」、「日短至」。
  • 「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餃子的來歷與湯圓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周代是新年元旦,是個很熱鬧的日子。我們地理上都學過,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進入了「數九天氣」。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還有我們的傳統諺語也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民間甚至流傳「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說法。那餃子又是怎麼來的呢?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每到冬至日,人們就模仿張仲景做「嬌耳」煮食並和熱湯,積久成俗,「嬌耳」傳久生變,又有了「餃子」、「扁食」、「水餃子」、「水點心」等地方性名稱。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就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  南方吃湯圓  古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 上海習俗|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剛開始,姐姐不以為然,回敬一句謝謝,然後打開冰箱取出一袋速凍湯圓,放在鍋裡燒開,吃上一碗,渾身熱騰騰的。但幾次下來,姐姐發覺不對了,怎麼都叫我吃餃子呢?我活了幾十年了,每逢冬至時,吃的都是圓子呀!在我記憶中,每到冬至時,左右鄰居就坐在一起,搓糯米粉,包圓子,大大小小、甜甜鹹鹹、葷葷素素,煞是鬧忙。
  • 冬至吃餃子還是湯圓?我們的的答案是……
    在中國,自古就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冬至,有許多講究的「儀式」:在北方,冬至要吃餃子,寓意"新舊交替、更歲交子"。全家人攢火圍爐,夾起熱氣騰騰的餃子,肉餡鮮嫩多汁,從舌尖沁入到心房,暖意瞬間直達心底。
  • 冬至將至,我們的習俗你還記得多少?吃湯圓還是餃子呢?
    文/癌上健康,本文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冬至的到來,就是這個冬天最冷的天氣到來了,冬至這個節氣有一個習俗,北方人習慣吃餃子,南方人喜歡吃湯圓等,並且還流傳這句話「冬至吃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當然這句話是有依據的。
  • 今日冬至,你吃餃子還是湯圓?
    12月22日,農曆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冬至,不僅代表著一個節令,它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說起冬至,在我們老百姓心中,終究逃不過一個「吃」字。在北方,冬至這天,老人們都有句俗語,那就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我們北方,每逢冬至,我們一早就起來忙活包餃子了,從調餡兒、擀皮兒再到包餃子,我們都是純手工的,再配上一碗餃子湯,為的就是讓家人吃得暖和一些。」
  • 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吃湯圓的由來及寓意
    冬至這天的節日飯更是花樣繁多,除了延續中國百姓的傳統習俗吃湯圓外,還有吃餃子、吃餛飩等傳統習俗。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冬至又稱為冬節、亞歲,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有著北方吃餛飩和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2017年的冬至快到了,那麼,你知道冬至為什麼吃湯圓嗎?有什麼寓意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冬至為什麼要吃湯圓?
  • 冬至是該吃餃子還是吃湯圓?這些故事你可能都不知道
    其後冬至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有很多傳統的習俗,像是吃餃子、吃湯圓等等。其實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背後都有著有趣的故事,且聽我向大家分享。冬至不吃餃子小心凍掉耳朵魯迅曾經說過「學醫救不了中國人」,然而「醫聖」張仲景卻有著相反的看法,而餃子就是在這樣的機緣巧合中誕生的。東漢時期時局混亂民不聊生,時任長沙太守的張仲景毅然決定辭官回河南故鄉,用自己的醫術濟世。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我原天真地以為冬至不就是「南湯圓北餃子」嘛,看了微博朋友圈才發現,真是too young too naive,湯圓、餃子、餛飩、火鍋、羊肉湯...簡直是美食大賞。這冬至料理真的有這麼豐富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冬至這天,全國人民都流行吃啥?
  • 冬至到底該吃餃子還是湯圓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北方提到冬至總是少不了這道美食。那麼就有朋友要問了,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關於冬至吃餃子呀,還有一個小故事。冬至時節吃餃子,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日舍藥而流傳下來的。傳說,張仲景告老還鄉的那年冬天,南陽大雪紛飛,白河邊上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衣不遮體,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命人在南陽東關架鍋,將祛寒的食材與藥材在鍋裡煮熬,撈出來切碎。再用麵皮包成耳朵狀,下鍋煮熟後,施捨給乞藥的病人。這就成了餃子的來歷,而那一天,恰好是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