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宣文茜 付中偉 記者黃建華
7月2日8時30分,在上饒市信州區西市街道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指揮調度中心,幾名身穿紅馬甲的消防志願者,正在查看遠程視頻監控,為當天的消防安全網格化巡查提前作準備。
像她們這樣的西市街道各個社區網格員,年齡從二十多歲到五十多歲不等,95%以上為女性,社區居民給她們起了一個親切的暱稱:「西市格格」。
網住平安,革除隱患。「西市格格」的防火經驗做法已在信州區其他街道推廣。
消防人員為網格員培訓消防知識
開展業務培訓 打造消防「達人」
7月2日8時30分,記者來到西市街道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指揮調度中心,馬家弄社區委員、馬家弄社區第一網格網格員李維琪和萬達社區第五網格網格員徐婷等人正在查看遠程視頻監控。她們的紅馬甲上印有「我是西市格格,我在網格為你服務」的字樣,指揮調度中心牆上寫有「網住平安,定格幸福」的宗旨。
在這裡,信州區消防救援大隊防火參謀官偉偉和喻問平為「西市格格」開展了一場平安志願者行動培訓。
「乾粉滅火器的指針如果指向紅色的區域,說明滅火器內乾粉壓力小,不能噴出,已經失效。這時候就要勸居民去消防器材店重新充裝乾粉,或者買新的滅火器。」官偉偉告訴網格員。
官偉偉告訴記者,大隊每年至少會對「西市格格」開展兩次以上的「一警六員」消防基本技能實操實訓。
西市街道應急管理站負責人佔長春表示,街道也會定期邀請有關部門對社區網格員進行全能業務培訓,培養全能管家隊伍,而消防知識和技能培訓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馬家弄社區共有890戶居民,分為3個網格,李維琪為第一網格網格員,她曾多次參加上饒市消防救援支隊組織的「一警六員」基本消防技能實操實訓。
2019年6月20日,位於社區幼兒園附近的高壓電線突然起火,火勢迅速蔓延,危及幼兒園師生安全。李維琪和第二網格網格員童莉萍迅速找來滅火器,沉著冷靜,短短數十秒就將火撲滅,她們被社區居民稱為消防「達人」。
事後,李維琪被評為全省「優秀社區消防宣傳大使」,童莉萍被授予上饒市「身邊滅火英雄」榮譽稱號。
在7月2日的平安志願者行動中,李維琪發現轄區幼兒園在樓梯出口貼了許多卡通圖案,遮擋了原有的安全出口指示牌,新配備的也是只有1公斤的小型乾粉滅火器,當即提醒園長整改。
記者了解到,李維琪2015年加入「西市格格」隊伍,每月開展防火巡查、每季組織疏散逃生演練,還專門針對社區留守兒童、孤獨老人、殘障人士開展上門宣講。從事社區消防安全工作5年來,共開展入戶宣傳3200餘次,幫助居民查找火災隱患2400餘處。
立體化服務 微笑中傳播消防知識
26℃,是人體最舒適的溫度;微笑26℃,是「西市格格」服務居民的微笑指數。「西市格格」用飽含親和力的微笑傳達消防安全,在同百姓嘮家常的同時普及消防安全知識,這是「西市格格」的獨有優勢。
西市街道位於信州區老城區,轄區有20個社區和1個村改居,戶籍人口6萬餘人。街道將轄區科學地分為96個網格,建立起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點線成面」的立體化的居民服務體系,做到了「人在格中,事在格中」。
由於人口密度高、棚戶區和低洼老舊住房多,火災隱患較多,如何把消防宣傳的觸角延伸到轄區每個角落,「格格們」付出了很多努力。
「信州區的防火工作,主要是靠網格員通過日常工作來開展宣傳教育培訓,依靠她們的力量發動廣大群眾參與社會化消防宣傳工作。」官偉偉說。
信州區西市街道馬家弄社區居民王先生說,隔三差五,「西市格格」們就會帶著消防知識手冊走進住戶家中普及安全知識,開展消防隱患排查。「她們很貼心,我們住在這裡,感到很安全。」
李維琪對記者說,做社區工作,是26℃的微笑服務,打通了消防宣傳最後一米,消防隱患消除了,社區居民傳遞出來的也是微笑,這也是對他們工作的滿意和認可。「記得端午節前走訪了一戶獨居老人,在我們進行家庭消防隱患排查後,老人拉著我們的手說『你們真是比我的兒女還要親!』」
打破信息壁壘 制定「3+3+3」工作機制
三官殿社區寶澤樓北巷商業街是西市街道的一條老街,街道兩側分布了幾十家商鋪,主要經營布料、窗簾生意。過去,商戶在商鋪門口擺攤位,門頭還搭建雨棚,導致消防安全通道堵塞嚴重。2019年,消防、城管、街道辦多部門展開聯合整治,拆除雨棚,嚴禁商戶在店鋪門口另搭攤位。
「我每天都會來這條街道走上兩遍。」呂冬梅是該片區的網格員,她告訴記者,西市街道制定了一套「3小時巡查、3小時受理、3小時反饋」的「3+3+3」工作機制,即每一名「西市格格」每日巡查的時間不少於3個小時,受理群眾線上報送的訴求不超過3個小時,處理完成並反饋群眾訴求也同樣不超過3個小時。
網格員在巡查過程中發現消防安全隱患可以立馬督促整改,如果難以解決,則可通過APP上報問題。網格員上報問題後,網格專幹會將信息上傳至綜治平臺,消防部門會有專人查看違法情況。這種全覆蓋、無縫隙式的管理體系有助於更及時地發現隱患,更清晰地掌握情況,更迅速地處置事情,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喻問平告訴記者,「西市格格」身處基層一線,是一支非常重要的輔助力量,緩解了消防力量不足的問題。將消防工作納入綜治網格化管理平臺,更便捷、更有效地發現消防隱患,提高了消防工作效率,發現的問題得到了跟蹤督辦,消防隱患及時得到了消除。
近幾年,西市街道火災起數下降非常明顯,未出現人員傷亡。這種源於西市街道的「西市格格」網格化經驗做法,尤其是防火經驗已經在信州區其他街道推廣。
在萬達社區的牆上,有這樣一句話:「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西市格格」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