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站在了向更高水平邁進的新起點,東陽必須順應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趨勢,深入踐行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圍繞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國家「兩山」理念實踐創新基地的目標,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載體和抓手,進一步強化「生態紅線只能堅守不能動搖、生態質量只能提升不能下降、生態優勢只能彰顯不能弱化」的責任擔當,堅定不移扛起新時代東陽生態文明發展的重任,讓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推動實現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重點要抓好五個方面:
立足自然生態,實施系統治理
生態文明建設是系統工程,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問題導向、標本兼治,大力實施藍天、碧水、淨土、清廢四大行動,著力解決好重點難點生態環境問題,為百姓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一要大力實施保護藍天行動。以夏季控臭氧、秋季降揚塵、冬季削霧霾為重點,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加快推進鍋爐清潔化改造、城市公交資源優化、柴油運輸車輛治理等工作,強化採礦、制砂、運輸、工地「四位一體」渣土和揚塵治理,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汙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讓廣大群眾更好享受藍天白雲、滿天繁星,更好自由呼吸清新空氣。二要大力實施碧水行動。堅持汙染減排和生態擴容兩手發力,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做好重汙染企業汙染治理設施運維管理、兩江全流域水體水質達標等工作,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創建,持之以恆鞏固擴大「五水共治」成果,提升東陽治水的特色、品牌和質量。三要大力實施淨土行動。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汙染物,強化土壤環境監測保護和風險防控,特別要有效防控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堅決防止發生「毒土地」問題,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四要大力實施清廢行動。堅持走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路子,深入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無害化處理工作,探索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加強重點行業和紅木行業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創新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處置。
立足綠色生產,發展美麗經濟
我們要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重要標杆,堅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本,用發展成果反哺生態保護,為經濟發展植入更多的綠色GDP。一要發展綠色工業。堅持破立並舉,利用這次疫情帶來的契機,加快倒逼產業轉型,加速發展數字經濟、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等高端產業,促進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提升產業智能製造化水平,提高工業產值的科技含量。同時,要深化畝均論英雄、效益論英雄、環保論英雄等工作推進,通過用好供電、供水、用地、排汙等政策指揮棒,強化工業汙染整治,倒逼小微企業進園區,倒逼淘汰落後產能,降低資源能耗。二要發展生態農業和服務業。堅持「三生三園三合三化」的工作理念,按照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要求,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全面整合土地、規劃、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積極開展「十佳村十差村」、美麗田園、美麗城鎮建設,實現田園、家園、公園的統一。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複合休閒旅遊、生產生活等功能,融合文旅、體育、康養、民宿等新產業新業態,努力培育一批產業特色精品村、省級農業特色強鎮、農業產業集聚區。同時,推行「規模化經營、科技化提升、品牌化營銷」,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美譽度,實現東陽茶葉、火腿、香榧、中藥材等農業特色產業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發展,加快拓展「兩山」理論轉化的通道,推動自然與人文融合、生態與產業對接,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實現生態經濟、美麗經濟同步發展。
立足品質生活,打造美麗空間
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要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社會方方面面,打造宜居且美麗的東陽。一要提升城市品質。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補齊城市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的短板,推進城市重點板塊開發和有機更新,持續做好城區精品公園、街心公園和江濱景觀帶改造提升。同時,完善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機制,加快精細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抓好治堵保暢工作,努力打造具有東陽特色的城市地標亮點,讓城市更加彰顯「生態、宜居、品質」。二要建設和美鄉村。以爭創省美麗鄉村示範縣為目標,以「三強六無五美」村創建為抓手,以「兩江兩鎮」示範區為引領,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分類推進美麗鄉村風景線、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城鎮建設,實施田園環境整治、「四好農村路」建設、中小河流治理,讓山塘河湖風貌更怡人,讓鄉村成為有活力、有人氣、人人嚮往的鄉村。三要倡導綠色生活。深入開展全民綠色行動,進一步加大環保宣傳、教育和引導力度,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改變習慣開始,把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嚮往轉化為行動自覺,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育生態道德和行為準則。比如,我們要把「垃圾分類」作為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的重要契機,通過政府和社會的互動、制度和習慣的碰撞、激勵和處罰的並用,讓每個市民都投身其中、當好主人,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立足嚴格舉措,健全保護機制
堅定實施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常態長效把生態管起來。一要以嚴格的執行確保制度落實到位。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相關法規制度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要認真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確保現有的制度規定不折不扣落到實處。二要以完善的制度確保監督管理到位。我們要認真學習研究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相關文件的條文規定,同時,要根據上級要求和東陽實際,健全完善相關的制度規定,比如建立市鎮兩級政府向人大報告生態環境狀況的制度;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推行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通過不斷探索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機制,讓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更加紮實。三要以有力的舉措確保工作責任到位。習總書記強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各相關部門要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所以,我們都必須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經濟發展不上不行,環境質量變差也不行,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強更不行。這就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考核、督查、獎懲等相關制度,確保責任壓實到崗位、傳導到人,確保大家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工作無死角、全覆蓋。
立足全民參與,形成共建氛圍
環境保護為了群眾,最終要依靠群眾。良好的生態環境人人共享,更需要人人共建。我們要始終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引導群眾扮演好三種角色:一是當好宣傳者。不光自己知道懂得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還要做好身邊群眾的宣傳,全面推進生態文明理念的貫徹落實,營造家喻戶曉的濃厚氛圍。二是當好參與者。不光要宣傳好,還要身體力行,參與好、實踐好,自覺投身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中來,不斷夯實環境保護的群眾基礎。三要當好推動者。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讓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減少環境保護成本,保障環境保護的持續性。
生態文明建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百姓生活,既是發展的支撐,也是最大的民生。讓我們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用持之以恆的堅守投身「生態宜居東陽」的建設實踐,讓生態自然之美永駐東陽,積極創建國家「兩山」理念實踐創新基地和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用綠色工業提升生態文明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胡易安
市委常委領學專題學習推動我們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通過把學習熱情轉化為幹事熱情,凝聚抓「五個關鍵時期」的信心和決心。
經信部門作為工業經濟主抓部門,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用經信力量發展美麗經濟,努力打造更高層次的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讓綠色成為GDP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現在東陽市正處於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邁進期,唯有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才能打破資源緊缺、環境汙染等一系列制約工業經濟發展瓶頸,才能補齊東陽市發展短板,大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目標。
嚴格落實綠色發展舉措,讓綠色成為工業的本色。綠色發展既是理念也是舉措,需要政策到位、落實到位。我們要抓住「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的契機,開闢製造業綠色化轉型新模式,在「十四五」規劃制定中,強化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產業分區,實現資源與項目的最佳配置;大力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化,以智能化、數位化改造為抓手,加大落後產能淘汰、低散亂整治力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構建行業低碳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能源利用高效化的綠色製造體系;建立健全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綠色標準,把好綠色關口,從產業發展、結構調整、項目投資等源頭上控制資源環境問題的產生,用制度紅線守住綠色底線。
積極抓好綠色項目創建,用綠色檢驗企業的成色。引導企業對照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評價要求,在能源、環保、工藝、績效等方面進行規範提升,創建省級、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設計產品示範名單。積極推廣應用以節水為重點的綠色製造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推行循環生產方式,鼓勵企業創建省、金華市節水型企業,引導其他企業向節水型企業對標,進一步提高用水效率。
兩江清水映三鄉
市水務局 滕恩良
近年來,東陽市從橫錦、南江等水庫水源地標準化建設,到東陽江、南江系列中小河流治理,再到浪坑溪、泗渡溪系列最美河流創建,市水務局始終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和十六字治水方針,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積極有為投身「生態宜居東陽」的建設實踐,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一、做生態東陽的堅定守護者,既守水利安全、又保水利民生。
水務工作者將全力堅守水安全底線,持之以恆做好水情旱情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調度、防洪搶險技術支撐等工作,確保流域防洪安全。圍繞年底實現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全覆蓋目標,著力打造全市供水一體化新體系,確保供水安全,讓兩江之水環護東陽平安生活。
二、做生態文明的堅定捍衛者,既有嚴格管理、又有系統治理。
水務工作者將始終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嚴格水域空間管控,通過堅決推進「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深化推進「河湖長制」、創新推進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等工作,守護水資源之「本」。通過汙水處理能力提升、農村汙水設施標準化提升等工程,進一步提升東陽市東陽江、南江及86條鎮鄉支流水質,讓兩江之水照亮東陽生態之美。
三、做綠色發展的堅定推動者,既要美麗河岸、又要生態經濟。
水務工作者將繼續以水生態文明建設統領水利發展,堅持「四不」生態治理理念(不砍樹木、不準取砂、不搞覆蓋、不截彎取直),以河塘治理為基礎,結合當地資源和產業,不斷建設一批美麗河湖、美麗山塘,為東陽市生態農業、文旅產業、生態廊道、美麗鄉村等建設奠定生態之基,讓兩江之水助力東陽經濟騰飛。
四、做美麗東陽的堅定建設者,既重部門主導、更重全民參與。
水務工作者將始終堅持「全民參與、全民共享」。進一步強化水務局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堅持走群眾路線,以「節水、護水」為重點,引導廣大群眾積極成為水生態文明工作的宣傳者、參與者、推動者,打造全市人水和睦、人水和諧、人水相親的生態水文化,讓兩江之水唱響東陽生態文明。
生態文明東陽建設站在了向更高水平邁進的新起點,水務局將順應綠色發展、生態富民的趨勢,扛起新時代東陽生態文明發展的水務重任,讓兩江清水映照美麗東陽。
保鄉村本色 建共享田園
市農業農村局 李愛忠
結合東陽市近幾年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和鄉村振興大會戰總體安排,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推動東陽市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一要保持鄉村本色,建設生態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樹形,更要鑄魂,鄉村的美,不僅美在自然,美在生態,更美在萬種風情、各有特色。在建設理念上,要堅持生態優先。一是要保持農村的形。從布局上講,農村是有山、有水、有橋、有田、有樹,這些都要在規劃建設中傳承好;從結構上講,有的村已經歷了百年、甚至千年,在新農村建設時,千萬不能大拆大建,應當有機更新。二是要保持農村的魂,農村的魂就是農耕文化,就是鄉愁記憶。鄉愁記憶可以是古建築、文物古蹟、農業遺蹟,也可以是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俗活動,要做好農耕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三是要保持農村的美,農村有豐富的色彩、線條、層次,這些都是農村生態美、自然美的重要元素,一定要保持好。在建設方法上,要堅持與眾不同。一是要注重打造乾淨、整潔、有序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是要開展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按亂拉「六亂」集中整治。二是要注重講好農村故事。要把農村文化、鄉愁記憶充分挖掘出來,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創意上,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村莊特色。三是要注重打通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轉化通道。自然稟賦、產業特色鮮明的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就要植入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更多向產業發展配套傾斜。在長效管理上,要堅持共建共管。要充分發動幹部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做到幹群一起建、幹群一起幹。要通過落實門前「三包」制度和幹部黨員包幹責任制度,養成村民的良好生活生產習慣,自覺維護好人居環境,做到時時美、處處美、長久美。
二要建設共享田園,倡導生態生產生活方式。東陽市最新提出的「三生三園三合三化」理念就是習總書記綠色生產生活要求的探索實踐。一是共享田園概念的提出,「三生三園三合三化」核心就是要通過生態共享、資源共享、產業共享、平臺共享、利益共享推動山水林田湖和村莊一體化發展。二是共享田園建設的目標,就是要達到田園清潔化、規模化、產業化、公園化。三是共享田園的路徑,主要是以農作物為底色建設美麗農業公園,以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為方向做強現代農業,以現代農業為基礎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把現代農業基地建成優質農產品供給地、農耕文化體驗地、鄉村旅遊目的地、影視外景拍攝地。四是共享田園建設的關鍵,就是要推進土地規模化流轉、推動農作物連片種植、加大農業項目招商和完善農業、公園配套設施。通過共享田園建設,讓村民走出村莊走進田園,把公園搬出村莊建在田園,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能就近就便就業。
堅持「三同」理念 護航綠色發展
生態環境東陽分局 吳濱
理論學習與宣傳教育同步前行,做好「兩山」理念的學習者和傳播者。「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生態環境保護已上升到黨和國家的意志。必須要先學一步,深悟其理,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牢牢把握東陽市啟動創建國家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有利契機,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開展「兩山」理念15周年紀念活動,發揮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等綠色創建作用,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健全生態文化培育引導機制,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讓人民群眾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
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向發力,做好「兩山」理念的踐行者和建設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山」理念15周年,3月29日-4月1日,總書記重回浙江再訪「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餘村,更進一步地傳遞著應把生態效益轉化為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強烈信號。作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主攻手,生態環保人更應有責任意識,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清廢三個保衛戰,確保空氣品質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確保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考核優秀,提升固廢收集處置能力,全面啟動「無廢城市」建設,最終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嚴格執法與深化服務同頻共振,做好「兩山」理念的守護者和傳承者。環境執法是治理汙染、保護環境的根本手段,當前,東陽市的生態環境執法與生態文明思想的標準和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將狠抓「雙隨機」執法、司法聯動等體制機制建設,緊盯紅木整治反彈、企業偷排漏排等重點難點問題,加強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管控,繼續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再創全省生態環境執法先進,爭取再奪全國生態環境執法大練兵先進。堅持生態環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入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等服務,健全環保專家資料庫,深化「三服務」,建立駐點服務、結對聯企、專家下沉、座談會商等九項保障機制,開展14項課題調研,組織幹部深入企業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服務東陽經濟綠色發展。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全體生態環保人將堅定不移地扛起新時代東陽生態文明發展的重任,護美綠水青山,夯實生態基礎,為「生態宜居東陽」建設築牢生態屏障。
咬定青山不放鬆
市林業局 金國祥
人與自然相處不和諧,自然就會以各種方式報復人類。這次的新冠肺炎本質上就是我們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所以,如果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比做一場危害人類的黑色風暴,那麼風暴過後這個黑色教員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綠色教益,警示我們良好生態環境才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咬定青山不放鬆,當好「山大王」,做好山水文章。
東陽市南山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城市南郊,與東陽城區僅一路之隔,總面積233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8.26%。
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南山森林公園這一天然綠色生態屏障,今年1月,東陽市啟動南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創建,為順利推進創建工作,市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林業部門根據國家級森林公園設立的相關要求,進行了任務工作細化,力爭明年年底前成功創建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香榧是極具經濟價值的「寶藏作物」,香榧產業作為東陽市特色產業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全市現有香榧面積8.7萬餘畝,其中投產面積3.5萬餘畝,年產香榧550餘噸,年產值達2億元,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香榧樹已成為山區林農致富的「搖錢樹」「聚寶盆」。
林業部門將多措並舉,進一步提升東陽香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彰顯香榧產業優勢,做大做強香榧產業,為東陽市再添一張城市「綠名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堅持系統思維,抓住重點難點,統籌做好各項工作。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林業人義不容辭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林業綠軍的責任擔當。
切實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組成3個執法檢查組,由局班子成員帶隊開展巡查1000多人次,其中重點檢查了農貿市場、餐飲飯店、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指導各野生動物養殖戶做好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當場處理,有效杜絕了市場野生動物非法貿易。
此外,還開展了3月3日世界第七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4月野生動植物保護月暨「愛鳥周」、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宣傳活動,有效營造氛圍。
林業局將繼續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經營,切實加強源頭防控,大力宣傳教育廣大市民拒食野生動物,積極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命共同體。
爭做踐行標兵 打造美麗六石
六石街道 葛偉英
六石街道作為東陽市「兩江兩鎮」示範點,當前正如火如荼開展新時代美麗鄉村創建,千方百計發展美麗經濟,要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探索生態優先發展之路,爭做「兩山」理念踐行標兵,打造生態美麗六石。
一、倡導綠色生態理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路決定出路。習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在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和美麗經濟培育的過程中,要在幹部和群眾中倡導綠色生態的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一方面,幹部要做引導者,街道幹部和村黨員幹部要通過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用以指導實踐活動。例如在「十佳村」創建中,要正確認識新時代美麗鄉村到底要建成什麼樣,堅持保護古樹、古建築、原生態水系等生態環境,要用更科學長遠的發展眼光和綠色生態的理念指導美麗鄉村創建。另一方面,群眾要做參與者,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綠色發展人人共享。樹立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要求我們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就是倡導和踐行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消費模式。要通過文化禮堂等資源,不斷宣傳教育,引導群眾樹立綠色生態理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二、建設美麗生態環境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六石街道人文資源豐富,良好的生態是六石珍貴的家底和本錢,無論是新時代美麗鄉村創建,還是「五水共治」、生態廊道建設等工作,都要在保護好原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打造,建設具有鄉愁氣息、鄉村生態之美的美麗鄉村環境。一是注重生態規劃引領。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建設「一盤棋」「一張圖」的理念,統籌布局生產、生活、生態「三個空間」,以「美麗村莊、美麗田園、美麗道路、美麗河湖、美麗城鎮」等「五美聯創」為重要抓手,打造六石全域美麗風景線。二是增強生態行動自覺。在打造美麗環境中,強化植樹造林,繪就生態底色。堅持「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理念,紮實推進退耕植綠、拆違補綠、閒地添綠、見縫插綠等生態措施,取代大搞工程項目等做法。
三、培育綠色發展經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兩山」理念指導下的環境保護,是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轉型。鄉村特有的綠水青山和鄉土文明稟賦,與現代科技創新與循環經濟相結合,可以為鄉村發展帶來新優勢,即以「生態+」與「旅遊+」為路徑,把鄉村的生活、生產、生態融為一體,將自然資源轉化為自然資本,拓寬鄉村經濟綠色發展渠道。美麗經濟是美麗環境的內生動力,六石街道在打造美麗環境、挖掘生態資源的基礎上,加快培育綠色發展經濟,在近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中,基本形成了以文旅、研學、影視文化為主導的綠色經濟,下一步要在統籌協調、串珠成鏈、品牌化運營上做好文章,形成連片效應。
我們堅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為契機,努力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高水平繪就「精品城市後花園」生態圖,讓綠色成為六石發展最生動的色彩。
踐行「兩山」發展理念 打造「兩山」實踐樣板地
湖溪鎮 趙軍剛
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你,這是習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湖溪是南江的發源地,在生態保護上理應更為重視,更加義不容辭。我們將堅決護好青山綠水,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全力培育美麗經濟,積極爭當新時代東陽生態文明發展的排頭兵、模範生。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湖溪一直以來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近年來,湖溪鎮深入開展工業環保整治、「五水共治」、「治危拆違」、垃圾分類、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全域美麗鄉村建設等系列行動,成功獲得了「國家級生態鎮」「國家級衛生鎮」「省美麗鄉村示範鎮」等榮譽,其中作為鄉村旅遊名片的象田村還被評為「浙江最美賞花地」「浙江最美田園」和「國家級生態村」。當前,我們仍然闊步走在護青山、保綠水、美環境的生態治理大道上,旨在打造山好水好空氣好,村美鎮美風光美的醉美湖溪。年內要改造鎮汙水處理廠,大力整治低效用地企業,南江進行全流域生態治理,八裡灣創建示範型共享田園,一半村(31個自然村)再創十佳村,爭創省美麗城鎮樣板鎮,省旅遊風情小鎮,全面守護青山綠水。深刻踐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偉大理念。蒼山疊翠,碧水含煙,江山如黛,雲霧繚繞,這正是湖溪的生態和美麗。
生態可以轉換為經濟。把生態成果轉換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充分挖掘整合生態、人文資源和區塊優勢,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開始尋求「金山銀山」。湖溪正著力將美麗環境轉化為美麗經濟,重點打造文旅禪修康養產業,合力創建「全域美麗、產業引領」示範區,相繼引進一支百合、魔宿廂居、先鋒攀巖等公司,培育發展民宿、戶外運動等項目。我們還引進了鄉伴文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發展鄉村旅遊……天寶寺、東雕園、上田影視、紅美人基地等項目擇居而棲,幾個億的社會資本就像一個個有力的支點,不斷撬起整個鄉鎮的鄉村振興,湖溪已嘗到了「生態就是經濟」的甜頭。
「兩山」理念的基本要求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共生共榮。實現既「富」又「綠」,湖溪一直在努力,我們將繼續奮力作為,努力打造醉美修心小鎮,爭創「兩山」實踐樣板地。
示範先行 希望之窗
虎鹿鎮 單凱權
虎鹿作為生態鄉鎮之一,更應擔當起先行示範的職責,在生態文化普及、生態環境協調、生態經濟發展、生態文明養成上先行示範,努力讓虎鹿成為關鍵時期東陽市全面展示生態文明的淨幾明窗、全景天窗、希望之窗。
第一,在生態文化普及上先行示範,著力打造美麗生態。虎鹿作為生態之鄉、長壽之鄉,必須充分認識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三期疊加局面,堅持運用好「中庸之中、和諧之和、包容之容」等中華文明生態智慧和文化,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入耳入心入腦;堅持貫徹好「三生三園三合三化」的理念,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把握好「世界縫配之都、中國香榧之鄉」的發展定位,遊明清古居,購東白土產,通過生態立鎮、工貿強鎮、農旅興鎮、文化優鎮,自覺保護好虎鹿的好山好水好空氣。
第二,在生態環境協調上先行示範,著力打造美麗空間。打造美麗空間,要求我們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整合全域土地整治、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產業發展等資源,將生態環境協調融入社會方方面面,實現空間效益最大化。虎鹿在美麗空間打造上有文章可做,有潛力可挖,今年虎鹿將以全國衛生城鎮創建為抓手,深入實施「六美」行動,即開展爭創「美麗公路、美麗河塘、美麗田園、美麗村莊、美麗企業、美麗單位」等行動。同時,我們將在2018年、2019年12個秀美村打造基礎上,再新增打造12個秀美村,實現秀美村建設數量翻番,形成虎鹿山清水綠、路暢景秀,村村整潔、處處花園的美麗空間。
第三,在生態經濟發展上先行示範,著力打造美麗經濟。努力把美麗生態轉化為美麗經濟,讓美麗成為競爭力、生產力。對照虎鹿全年發展目標,我們將著力打造「名勝遊」「古建遊」「影視遊」「採摘遊」「研學遊」「項目遊」「節慶遊」等「七遊」,全面推動美麗經濟發展;結合非遺小鎮創建,融入縫配、竹編、葛巾等傳統技藝,謀劃建設5個博物館;結合蔡宅端午旅遊節,啟動萬名學子「研學遊」啟動儀式,植入民宿、農家樂、農產品採購,形成吃喝玩樂購一體化產業鏈;結合東白高端農產品銷售,搭建香榧等農產品線上交易市場平臺,全年目標要實現旅遊人數、農產品銷售、旅遊收入翻番。
第四,在生態文明養成上先行示範,著力打造美好生活。建設生態文明,歸根到底就是要創造美好生活,美麗虎鹿,協調、均衡、和諧是應有之義。目前,我鎮正處於生態環境安全需要和生態環境審美需要並存的特殊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只會更重,不可鬆懈,打造美好生活正是為了回應全鎮人民需要層次的不斷上升。下一步,虎鹿將牢牢把握市委「五個關鍵」機遇期,打好「五大會戰」,著力在轉變生產發展方式、調節社會均衡發展等方面下功夫,以「三強六無五美村」創建為載體,做深做實「周三信訪糾紛調解室」;搶抓項目攻堅,實施「雙十」工程;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紮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打造虎鹿公益品牌。
踐行「兩山」理念 加快綠色發展
東陽江鎮 楊松強
近年來,東陽江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立足鎮域實際,緊扣「山水東江、休閒小鎮」的發展定位,將生態文明建設統籌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積極推動「兩山」理念在東陽江之源落地生根。
踐行「兩山」理念,著力擦亮「山水東江」生態底色。生態是東陽江鎮的寶貴財富和最大優勢,要將環境保護擺在突出地位。鎮域內的橫錦水庫是東陽、義烏兩市百萬居民的飲用水源,是一級飲用水源保護區,2018年成功創建省級東江源自然保護區。鎮黨委、政府將一以貫之推進落實《橫錦庫區水環境保護十大行動計劃》,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做到「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將環境整治提升作為重要舉措,堅持標本兼治,持續深化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類,以「三強六無五美」村創建為載體,強化「三生三園三合三化」理念,打造一批特色美麗鄉村示範村,推動鄉村振興,還百姓藍天白雲、清水綠岸、鳥語花香和田園鄉愁。要將加強「兩山」理念宣傳作為關鍵環節,全面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的認識,進一步拓展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渠道,不斷培養群眾的環保意識、生態道德和綠色生活習慣。
踐行「兩山」理念,加快推進「休閒小鎮」建設。要千方百計打開並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打造高效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點,讓生態資源更好地成為生態資本、生態紅利。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先行、生態優先,充分利用此輪國土規劃空間調整編制的有利時機,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修改完善原先規劃不合理的地方,並聘請專業編制單位,編制具有先進理念、前瞻眼光、又切實可行的產業詳規。其次,要發展生態綠色產業,堅持「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理念,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休閒採摘業,加強對本地特色農產品培育推廣,推動生態產業化;依託「橫錦-天山-新東」「白泉-黃鋪-學陶」兩條旅遊精品線建設,實施「共享農屋」試點,發展鄉村文化旅遊產業,推動產業生態化。最後,要積極探索「生態+康養」發展模式,圍繞旅遊康養、健身康養、農業康養等核心產業,大力引進高端品牌康養機構或實力雄厚的投資主體,投資和樂老工業區塊和天山村,先行建成兩個現代化高端康養社區,打造全市特色康養試驗基地,走出一條經濟與生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生態引領 綠色發展
佐村鎮 陳江煒
「兩山」理念指明了方向,佐村鎮必將緊緊圍繞市裡確定的發展方向,結合佐村實際,著重抓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切實加強生態保護,堅決守住生態紅線。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充分保護佐村現有資源,著力開展青山保護行動和水資源保護行動,嚴厲打擊隨意開採礦產資源等行為,繼續推進「五水共治」工作,做好「汙水零直排區」創建的長效管理,守住一方青山碧水。
二是堅定不移發展綠色經濟。1.大力開展經濟雙增行動:抓好招商項目的引進,定人定量定機制,每個班子成員和每位幹部都有任務,出臺相關考核機制,搭好項目平臺,全力以赴完善全域土地整治玄武巖梯田景觀項目、梓溪生態運動廊道項目、桐坑水庫生態度假村項目和塘丘康養項目的招商。同時,要積極推行「規模化經營、科技化提升、品牌化營銷」,充分利用好佐村萬畝茶園優勢,對接浙茶集團,積極引進外來企業,做好規模化經營,同時要側重於竹筍、香榧等2-3種農產品,加強品牌建設,做精做強佐村農產品品牌。2.大力開展文旅產業發力和經濟增長行動:以「運動農趣佐村」為中心,以3A級景區鎮創建和美麗城鎮創建為抓手,吹響全域旅遊衝鋒號,大幅提升鎮區旅遊設施基礎建設。通過舉辦山地跑、越野自行車、水上運動、徒步等運動賽事,著力打造「暢跑之運動佐村」;通過舉辦挖筍節、水果採摘節等旅遊節活動,做好農業遊、遊農業文章,著力打造「暢遊之農趣佐村」;充分推介佐村空氣指數,帶動周邊村莊民宿、農家樂等旅遊經濟的發展,著力打響「暢吸之清新佐村」。通過活動賽事增添佐村人氣,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引進旅遊人流,推動文旅產業品牌升級,真正將人氣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增加農戶及村集體的收入。
三是全力推進美麗鄉村提質行動。要堅持「三生三園三合三化」的工作理念,「三強六無五美村」創建為抓手,促進美麗鄉村升級行動,既要村莊美,又要人文美;既要山水美,又要經濟強;既要環境美,又要產業旺。努力創建精品村、十佳村、3A級景區村以及民宿村,加強產業植入,進一步複合休閒旅遊、生產生活等功能。主動接軌磐安、橫店,千方百計拓展上海康養市場,大力促進康養項目落地,著力培育康養項目的配套設施規劃實施,通過「+運動」「+文創」「+農產品」「+康養」「+雲銷售」等「5+」融合發展,培育多樣化、個性化的鄉村旅遊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