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分,彈幕網站做的美食紀錄片竟比《舌尖上的中國》還好看

2020-12-12 新京報Fun娛樂

在既有的美食紀錄片中,或以地域為界,例如《尋味順德》,表現一方風土人情;或以食材為類,諸如《小海鮮》、《水果傳》,以小見大;或以全景視角體味全境,例如《舌尖上的中國》,跨越大升華高,以食寫民生,進而展現社會全貌。這些片子都有著一個相通的主題——「鄉思」。對比之下,最近橫空出世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顯得獨樹一幟,它有「鄉」,但不再聚焦於「鄉思」。

《人生一串》海報,夜幕裡各色夜宵店鋪的招牌林立,煙火味十足。

市井的味道,不是媽媽的味道

《人生一串》以烹飪手法為主線,串起了大江南北不同的燒烤形式和燒烤食材。六集紀錄片又分別以食材、形式加以不同的歸類,從西北邊疆到東南沿海,從東北縣城到西南小鎮,取材地交織形成的網格最大限度地覆蓋了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沒有棚拍下刻意創造的精美,沒有悠揚的、識別度極高的背景音樂,沒有對攤主和食客人生故事的細節展示和意義追問……《人生一串》的鏡頭下,夜幕下油煙繚繞的燒烤攤上顯得乾淨而純粹。黑色的夜、黑色的炭,乃至燒烤攤師傅被燻黑的手套和手,似乎都是為了自我隱藏而特意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突出炭火上刺啦刺啦作響的食材。黑夜給了人黑色的眼睛,人用它來尋找油花和火星。

烤肉正在呲呲冒著油。

燒烤大概是最具有市井氣息的一種烹飪方式。不同於發生在西方人自家院子裡的BBQ,我國的路邊燒烤並不是一種聚會時才有的休閒娛樂活動,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時它充當宵夜,有時則頂過正餐,當然它的煙火氣也並不妨礙人在這裡推杯換盞、交流情感。它看上去似乎不是一個非常合適的社交場所,在一些地區甚至成為暴力場景的重要背景地,但吃燒烤的確是交情到位的體現。燒烤攤的口味各異,能吃得到一塊兒去的,其實並不容易。

黑色的夜、黑色的炭,燒烤攤師傅在忙碌著,火花飛濺。

此前的《舌尖上的中國》配合「春節」這個中國最重要的團圓時刻播出,《小海鮮》也以「家庭」作為核心主題,都帶有強烈的「鄉思」色彩,它建立在一種對家鄉的浪漫想像上,將鏡頭對準逐漸消失的老鄉的土灶上,或者將一種主觀色彩特別強烈的「媽媽的味道」作為人間至味。除了展示華夏美食多樣性,它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喚起觀眾的鄉土情結。這種情結高度抽象,可能誘發好奇,但很難引發共鳴。

這也是為什麼帶有強烈鄉思色彩的美食紀錄片最終重點都偏離了美食。燒烤這種市井美食則不同,它是城市化的產物,是陌生人能夠共享的東西,夜幕下的煙火甚至構成了城市的某種共同記憶,燒烤的味道或許因攤主的做法而異,但作為一種有共通性的生活經驗,燒烤無疑可以喚起更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通的體驗。

克制導致故事敘述差了一口氣

或許是為了避免走上《舌尖上的中國》反客為主的將食物作為民生陪襯的路,《人生一串》在介紹人物的部分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攤主和食客只展示了人生中諸多瞬間中的某一瞬,沒有故事性和連貫的敘事。相比完整的、重點突出的食物製作過程,僅對人生做了碎片化的呈現。

蒜蓉扇貝正在烹飪中。

這種克制導致《人生一串》稍微差了那麼一口氣,它的每個片段素材都是具有一致性的,但是形散的同時神也是散的。在同一主題下,五湖四海的市井平民共性顯然多於個性,他們的經歷和心態有太多太多相似之處,許多碎片化的生活表述有時像是在用不同方言反覆訴說。這種反覆訴說或許必要,但多少削弱了紀錄片觀察生活時所特有的敏銳,增添一份樸實之餘,削弱了它的一點靈性。

但是在碎片化展現人物的前提下,仍然能夠從煙火繚繞的市井街頭串出一種人生軌跡來,它不屬於個人,而是屬於整個城市夜宵群體,是具象化了的「地氣」。旁白中大量網絡流行語的加入,同樣增強了它的青春感和差異性,正是視角的轉換、差異性的凸顯,使得這部展現市井美食的紀錄片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作者:戴桃疆(影評人)責任編輯:阿爾法醬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美食節目只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這4部紀錄片豆瓣評分同樣爆表
    而各大網站中所播放出的關於美食的紀錄片就成了我最下飯的最大樂趣,人不可能沒有樂趣,總得給自己找點喜歡的事情。而就這央視所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國》,我更是三季連追。發現美食,尋找美食,便成為了我出去旅遊的的唯一目的。就說這紀錄片,最有知名度的應該就是舌尖了。但是關於其它紀錄片,其它美食種類的美食,你是否都有看過。想要一枚正宗的吃貨,只知道吃,不了解美食等於冒牌。
  • 美食紀錄片美食是重點,故事只是加分項
    美食紀錄片美食是重點,故事只是加分項  【一家之言】  民以食為天。時下,美食紀錄片已經成了紀錄片最熱門的題材之一。7月開始,視頻網站相繼推出了《宵夜江湖》《人生一串2》兩檔美食紀錄片。這兩檔紀錄片的口碑和市場反響卻各不相同,《宵夜江湖》豆瓣評分5.2分,《人生一串2》則拿到8.7分的高分。
  • 除了舌尖3,這些高分美食紀錄片來了解一下!
    然而網友卻毫不留情,豆瓣評分從剛播出的8.7分,才播出5集就到現在的4.8分,最後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分數,還真是說不準。而問題可能出在美食考究上的不嚴謹,把缽缽雞和麻辣燙混為一談不說,還把起源於宜賓雙河葡萄井的涼糕說成起源於樂山,甚至是把起源於渭南的水盆羊肉說錯。和前兩季的嚴謹相比,著實相差很多。
  • 豆瓣8分以上,吃貨必看美食紀錄片,三刷都不夠!
    豆瓣8分以上,吃貨必看美食紀錄片,三刷都不夠!如果你是一個資深吃貨,那麼你也一定喜歡看美食紀錄片。說到美食紀錄片,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經典之作《舌尖上的中國》,因為這個記錄片不僅僅是在說美食,更從美食貫穿情懷,用情懷來記憶美食。
  • 《風味人間2》:最接近舌尖的美食紀錄片回來了!
    2012年,陳曉卿帶著一部紀錄片意外地火遍了大江南北,這部紀錄片用一個又一個震撼的鏡頭向人們闡釋了美食這一冷門題材獨有的魅力,這部紀錄片叫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中國的爆紅幾乎是現象級的,在它之前,沒人將美食紀錄片拍的那麼有意思,在它之後,人們才發現原來中國大地有如此多的美食,這些美食不光在高檔飯店中,更在尋常百姓家裡。對美食的嚮往,一下激起了吃貨大國的欲望,在舌尖之後更是出現了數不清的美食紀錄片。
  • 《舌尖3》口碑撲街,好看的美食紀錄片該怎麼拍?
    時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在萬眾期待下播出了。然而,當島主搬好小板凳,準備好零食和口水後,卻發現……咦?這一季的《舌尖》好像並不怎麼下飯?   和前兩季9.3分、8.4分的豆瓣評分相比,《舌尖3》評分只有4.3分,口碑可謂是斷崖式下跌。片中不少常識性的錯誤和過於煽情的情節,讓一部美食盛宴變成了網友們的「吐槽大會」。那麼,一個好的美食紀錄片應該是什麼樣?《舌尖3》撲街以後,還有哪些優秀的美食紀錄片能夠承載我們「無處安放」的口水呢?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吃貨:都是下飯神劇!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10部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美食紀錄片,這幾部美食紀錄片也是小編非常喜歡的,甚至有吃貨看過後說,這些紀錄片都是下飯神劇,如果你是一個吃貨,一定不要錯過哦!九、小海鮮8.5分《小海鮮》由李勇執導,製作團隊是《舌尖上的中國》的原班人馬,這部紀錄片只有短短的兩集,講述了8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這部美食紀錄片中不僅展示了小海鮮的做法,更通過美食,表達了家人團圓的重要性,讓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人文情懷。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饞得連口水都要滴下來了啊
    萬眾矚目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播出了。如果說,播出之前大家有多期待,那麼播出之後大家就有多失望。現在豆瓣評分已經跌到4.1分。其實,除了《舌尖上的中國》,中國還有很多美食紀錄片拍的非常好。TOP03:《日食記》系列《日食記》第一季,豆瓣評分9.0《日食記》第一季番外篇,豆瓣評分8.8《日食記》第二季,豆瓣評分8.8《日食記》由姜老刀執導,拍的是平常在茶水間給貓咪和小夥伴們做飯的經過
  • 優愛騰芒+B站痴迷美食紀錄片,品類化和微型化趨勢明顯
    近幾年來,美食類紀錄片在視頻網站上異常火熱,一大批講述中國「吃文化」的紀錄片應運而生,相較於傳統的電視播出平臺,視頻網站為其賦予了新的生命力。2012年,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開播,全民追捧的程度創造了紀錄片的收視奇蹟,也就是在這一輪火爆之後,各大衛視平臺和視頻網站都有把注意力多次轉向這一種好吃又好看的影視形式。在美食類紀錄片走向視頻網站的試水中,騰訊視頻花的力氣比較大。
  • 10部高分的國產紀錄片,它們的鏡頭不輸《舌尖上的中國》
    先來說說《舌尖上的中國》的三部曲。這部片子從2012年出來的時候就颳起了一陣「鏡頭美食」的熱潮,不僅有了收視率和口碑,甚至還很多影視劇在拍攝的時候都會向這部片子學習如何拍攝,才會讓視覺更有衝擊力。先來回味一下這部紀錄片中的經典鏡頭,沒吃飯的小夥伴可以先預備下食慾。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暖心回歸,首播豆瓣8.4分
    昨晚8點,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以下簡稱「舌尖3」)準時在央視綜合頻道、記錄頻道以及央視網同步上線,而首播的「器具」一集也是博足了觀眾的眼球。有網友在評論中直言,「《舌尖3》的首集賦予了食材器具一種新的生命」。
  • 超級下飯的美食紀錄片,豆瓣接近9分,你不能錯過
    「長得好看」的食物,往往更讓人想要Pick。另一邊,一些食物因為長得太醜,而被人無情打入了冷宮。而實際上,有些食物越「醜」,卻讓人越有食慾。不信你來看——《美食不美》第二季I 2020豆瓣:8.7《美食不美》 第二季適宜人群:吃貨旁友!
  • 陳曉卿新作豆瓣9.3收官,美食紀錄片的法寶永遠是人間煙火氣兒
    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通過這些美食紀錄片展示出的或珍奇或平凡的美食,幫我們重新找回了人間的煙火氣兒。豆瓣9.3,陳曉卿又一次突破了自己有豆瓣打分9.1的第一季在前,《風味人間》第二季對於吃貨們來說,已經等了太久太久。
  • 「舌尖上的中國·甘肅特集」來了!刷新了系列紀錄片的最高分
    ——關於廣東的美食紀錄片「連篇累牘」,北方則被視為「美食荒漠」。在採購了《風味原產地》後,Netflix提出建議:拍過了潮汕、雲南,可不可以拍一下中國西北的美食?目前,這部紀錄片在豆瓣上的評分8.7分,意外成為了《風味原產地》系列中評分最高的一部。
  • 不要把美食紀錄片,拍成「說出你的故事」
    今年4月份發布的《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紀錄片三大主題稱雄:改革開放、文化、美食。回望2018年,從央視到地方頻道再到各大視頻網站,就有《舌尖上的中國3》《風味人間》《人生一串》《老廣的味道3》《源味中國》《上海的味道》等多檔美食紀錄片播出。2019年,美食紀錄片依舊大熱。
  • 推薦:宅家解饞的七部美食紀錄片
    那麼宅家裡要是想彌補自己受冷淡多時的胃,只有默默地打開各家視屏APP,尋找那些經久不衰的美食紀錄片來滿足了。當然,美食紀錄片不只有舌尖上的中國,還有許多的精品值得我們觀看。比如下面的這些:01《人生一串》 豆瓣評分9.0總導演/解說:陳英傑第一季上線時間
  • 豆瓣9.4分!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國產美食紀錄片開播,網友:不輸BBC
    上周日,一部國產紀錄片剛上線3小時播放量就突破了1億,豆瓣拿下9.4高分。誰,這麼厲害?它就是《舌尖1、2》總導演陳曉卿、從央視離開後,時隔4年打造的最新力作《風味人間》。今年最「殘忍」的美食紀錄片這部由「舌尖」原班人馬打造的美食節目,有網友表示又期待又害怕:終於來了,我晚上都不敢看,怕把室友燉了。才看個預告片,就有網友開始懷疑人生:我很懷疑自己以前吃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 豆瓣評分9.4的《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導演,他是這樣評價廣西美食的
    上線3小時打破1億播放量   只播出一集,豆瓣9.4的評分還在一路看漲   這個深夜勾動無數飢餓靈魂的紀錄片導演   便是《舌尖上的中國》第1、2部的導演   ——陳曉卿   一個只聽名字,便令人條件反射開始分泌唾液的男人
  • 3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向全世界安利最好的中國!
    ,宏大的配樂和精緻溫暖的鏡頭,是上個世紀80年代紀錄片製作的最高水準。《美麗中國》△《美麗中國》(2008年)豆瓣評分:9.3觀看方式:B站《美麗中國》是CCTV和BBC第一次聯合攝製的紀錄片,《未發現的中國》△《未發現的中國》(2008年)豆瓣評分:9.2觀看方式:B站在中國的廣袤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