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5031字 視頻1條 閱讀需5分鐘
8月28日上午
《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實施方案》
《呼和浩特市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
面向社會進行了發布
具體發布內容為:
各位領導、家長、媒體朋友們:
大家好!現就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代市政府起草的《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實施方案》、《呼和浩特市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向大家作如下說明。
一、試行中小學配餐工作的必要性問題由來
我市市四區中小學校只有30多所學校有食堂,僅能提供1.6萬個餐位,佔市四區學生人數的7%,不能滿足大多數中小學生在校午餐的需求。市四區現有小飯桌3000餘家,市市場監管局牽頭組織有關部門正在整治,對有嚴重安全隱患的限期整改,整改不能達到要求的將關停。著眼於解決家長最迫切的中小學生午餐管理的需求,著眼於解決社會反映最強烈的小飯桌治理的訴求,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市積極探索試行配餐工作。
中小學進行營養餐配送,在北京、上海、山東、雲南等地已開展多年。從政策層面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教育部等三部委《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對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提高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從效果層面看:各省市通過營養餐配送,推進從食材源頭到加工過程的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管理,強化了集體用餐監管,確保了學生餐的安全、營養養、健康,滿足了學生在校午餐的需求,提高了教育服務能力。從操作層面看:市教育局將以學生營養餐配送工作為抓手,系統推進學生營養改善、學校課後服務延伸,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等工作,著力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
二、起草實施方案的過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市教育局成立了營養餐配送工作項目組,組織市四區教育局、市場監管、衛健委、試點學校相關負責人赴山東、遼寧、北京考察,學習不同地區成熟經驗,邀請外省專家開展配餐工作培訓,推動了籌備工作順利開展。市教育局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家長需求,經與市四區政府、試點學校共同研究,提出了中小學營養餐配送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具體要求,代市政府起草了《實施方案》。
三、《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由總體思路、領導機構、管理機制、實施步驟、保障措施五個部分組成,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工作的基本原則
一是以學生為本,健康優先。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作為工作的首要原則和出發點;二是政府引導,多元參與。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和財政投入,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資源,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實現多元參與的營養餐配送管理機制;三是屬地管理,部門聯動。旗縣區負責統籌各自轄區學校(市直屬學校屬地管理)學生的營養餐配送工作,同時全市各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各司其責,共同做好學校營養餐配送管理工作;四是學校主體,社會參與。各學校結合實際,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中小學生營養餐配送工作,滿足社會、家長、學生的需求;五是自願選擇,責任分擔。各學校學生是否需要營養餐配送,由學生家長自願選擇,費用由家長承擔。
(二)營養餐配送工作體系、工作步驟
市政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對營養餐配送工作全市統籌,各部門綜合施策的工作體系。
建立了由市教育局牽頭,多部門聯動的營養餐配送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統籌協調全市工作,研究解決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營養餐配送工作也根據實際,分步實施,穩步推進。計劃在2019——2020年底,通過試點先行、市四區逐步推廣、旗縣區跟進,在全市中小學校全部展開。 今年9月,市第十七中學、新華小學、名都小學、鋼鐵路小學、貝爾路小學北校區、市第二十七中學、小黑河小學、民航小學、騰飛路小學等九所學校先行試點。
(三)學校作息調整和彈性離校機制
各旗縣區結合實際調整學校作息:周一到周五午餐午休時間為90分鐘;下午放學後至18時前(具體時間由各旗縣區教育局根據小學、初中實際情況確定,最晚不超過18時),學生彈性離校,學校為有意願的學生組織課後服務。
(四)營養餐配送方式和收費機制
營養餐配送主要形式是兩種:一是沒有食堂的學校,可由學生家長依據自願原則委託學校,採取由配餐企業熱鏈加工,集中配餐到班的供餐方式。二是校內食堂不能滿足學生就餐需求的學校,可根據學校場地情況進行食堂改擴建,採用中央廚房冷鏈配送,學校食堂二次加工,分餐到班的供餐方式。
學校學生午餐價格根據健康、營養和經濟的原則,由學校、家委會根據配餐公司提供的食譜協商確定。學生午餐費用原則上由家長負擔。在校就餐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政府以每人每餐10元進行補助。
(五)配餐企業準入和招投標機制
營養餐配送試點工作籌備以來,為了營造高端準入、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的配餐市場環境,市場監管部門對配餐企業進行方案遴選和全程指導;各區根據實際確定了招投標管理辦法和招投標程序;試點學校將成立由學校領導、教師代表、家長代表等組成的招投標領導小組,通過招投標的形式在市、區兩級市場監管局認可的企業中選擇配餐企業,保證試點工作良好開局。
四、關於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課後服務工作
(一)課後服務的必要性問題由來
一是落實教育部工作要求。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指導意見》,2018年,福建、廣東等省出臺課後服務工作指導意見,把學生午餐午休時段管理納入課後服務範圍.日前,自治區教育廳也下發了《關幹做好中小學生校內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好課後服務工作。
二是綜合施策解決家長接送難、作業輔導難等問題,增強教育服務能力。中小學課後服務開展後,學校開放教育資,對有需求的學生開展課後服務。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下午離校時間較之前會有所推後,可以緩解部分家長接送壓力;同時,老師輔導學生作業,並組織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
(二)課後服務的開展
服務時間: 上午放學起至下午上學前(午餐午休管理)、下午放學起至18時前兩個時段(下午課後服務)
組織方式: 學生家長自願申請,學校統一組織開展。
服務內容: 1.午餐、午休管理:我們將學生午餐午休作為學校德育、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綜合實踐課程設計,推動學生參與午餐的配送、分配和餐後的清潔整理,開展「光盎行動」、垃圾分類管理,增強學生衛生健康意識,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協作能力。 在校午休服務一般安排在教室,學校也儘可能開放圖書館、閱覽室、多功能室、體育館等場所供學生午休。
2.下午課後服務:主要把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和有效防控「小眼鏡」與課後服務結合起來。指導學生在校完成作業,讓孩子輕裝回家,儘早入睡,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開展自主閱讀、走班選修、興趣小組、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後服務內容開發了校內教育資源,政府通過補貼增加了教師收入。同時,也減輕了家長在校外培訓機構投入。既給學生減負,也給家長減負。
(三)課後服務相關保障機制
市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對公辦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校教師面向學生開展課後服務核定補貼經費。以年度教育事業統計公辦義務教育中小學校在籍在校人數(學籍庫數據)為基數,按生均每月35元標準,每年按10個月核定學生課後服務補貼經費,並將其納入年度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民辦學校開展課後服務納入民辦教育獎補政策體系。
各旗縣區、各學校要建立課後服務相關制度,加強學校課後服務的管理。財政補貼費用須專款專用,不得用於其他任何支出。學校要研究制定課後服務經費使用辦法,並經教代會審議通過後具實發放。
學校主要負責人是課後服務的第一責任人,學校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嚴禁藉機組織開展學科集中教學;嚴禁以輔差培優等名義組織或變相組織集體補課;嚴禁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
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和課後服務工作即將進入試點階段,一些問題還需完善提高,也需要廣大家長媒體廣泛關注和支持指導。
相關連結:
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導意見(試行)政策解讀
為加強全市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嚴密防範食品安全風險,保障學生集體用餐安全,市政府印發了《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營養餐配送工作實施方案和呼和浩特市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導意見(試行)》。《指導意見》主要由指導思想、準入標準、工作職責、工作要求、附件等五部分組成。現在,全市對《指導意見》關注度較高,為回應廣大群眾關切,現將相關政策進行詳細解讀。
一、制定的法律依據
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餐飲服務許可審查規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參考國內地區已開展中小學生營養餐配送的管理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指導意見》。
二、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
一是對供餐企業從行政許可、硬體設施、供餐與人員比例、等級量化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準入標準,推動供校集體配餐企業規模化、現代化、食品安全可控化,全面加強中小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二是明確學校招投標配餐企業行業標準,對重點考查內容進行了規範,要求對配餐企業經營資質、食品安全條件、供餐能力、保溫和冷藏設施、運輸車輛、運輸距離以及人員配備等七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三、明確工作職責
一是明確了屬地管理責任,明確了各區人民政府、各區食安辦、各區教育部門的監管責任。二是明確了學校的主體責任,學校食品安全實行校長負責制,學校要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具體負責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同時,對食品安全協議、配餐現場驗收抽查制度、分餐管理制度、就餐場所清洗消毒保潔制度、配餐重要環節的可視監控系統、建立高風險食品清單、校領導及家長陪餐監餐制度、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及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三是細化企業主體責任。針對學校集體配餐用餐人員相對集中、學生食品安全問題較為敏感等特點明確配餐企業必須承擔起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對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行政許可、原料採購、訂餐、餐盒、運輸容器的要求和「明廚亮灶」工程建設、運輸車輛、企業內部管理等九個方面,明確了具體要求。四是落實部門監管及管理責任。市場監管局和教育局等部門建立常態化聯絡機制,做到實時對接、即知即報。市場監管部門按照屬地監管的原則,制定食品安全監管計劃和「雙隨機」檢查範圍,建立日常監管與集中整治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同時,與公安食藥環保部門做好銜接工作,構成刑事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市場監管局、教育局、衛健行政部門健全學校食品安全應急處置機制,完善應急預案,組織應急演練。
四、詳細制定了《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管理規定》
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詳細制定了《供校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安全管理規定》,主要內容有:1.選址及硬體設施要求,為了確保學校集體配餐食品安全,對配餐企業的選址、功能間的設置流程、色標管理、供餐與人員比例進行規範,同時規定了承擔試點工作配餐企業的準入標準,原則上配餐企業食品處理區不低於2000平方米,有條件的配餐企業食品處理區要設置參觀通道。2.食品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職責規定。要求配餐企業必須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實施各項食品安全計劃。3.從業人員健康及個人衛生管理規定。對從業人員健康及個人衛生管理進行規範,特別是為防止個別從業人員患有心理疾病,給食品安全工作帶來一定的隱患,要求從業人員每半年到衛健部門指定的機構進行一次心理健康評估。4.加工、分餐規定。重點對分餐間的消毒詳細做了規定。5.運輸車輛規定。對車輛的封閉、加熱保溫設備、清潔消毒、專人專鎖、定位及可視系統進行了規定;6.配餐到校分送規定。對配送路程時間、食品溫度、驗收、就餐場所的清洗消毒及分餐人員健康體檢進行規定;7.檢測、留樣及消毒規定。對食品留樣、餐具選用清洗消毒、食品的檢驗檢測進行規定;8.廢棄物管理與處置規定。對存放廢棄物容器的選用、使用清潔,學校餐廚垃圾回收及建立臺帳進行了規定。9.原輔料把控要求。要求企業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立食品檢驗室或快速檢測室。10.實施「明廚亮灶」工程。建立可視化系統,要求企業對生產過程的重點區域安裝高清攝像頭,接受社會監督。
丨本期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呼和浩特融媒體傳播中心
丨本期編輯:魏琦婧
丨本期審核:楊靜遠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呼和浩特新聞網官方微信
覺得好看就點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