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湖位於冰島西部,是由於玄武巖熔巖大量噴發而形成的湖泊
雖然在冰島南端已經看到過柱狀節理,但這兒的地貌更野性些,石頭也呈現愈加深邃的顏色,整個峽谷均有柱狀節理組成,非常壯觀。山坡上由於常年的溼氣,能看到淡綠的青苔,還有具有動感的流水,給這個峽谷增添不少活力。原本方案從北側海岸線沿85號公路先到黛提瀑布(Dettifoss)再到克拉布拉火山,後來看氣候欠好,也為了緩解遊覽一個多月的疲勞,選擇了更好走的內陸1號公路,直接抵達米湖區。
烏雲的形狀依然變化莫測,偶爾為了它的形狀將車停在路旁邊拍照。抵達這片藍色時,太陽第一次露出了小臉兒。如綠色的湖水在藍天白雲的襯託下好像稍微真實了些。靠水邊的地面有很多白色的泡沫,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水中的物質造成的。湖反面的山包上可見幾座依然運行的發電廠,各個噴出稠密的白煙,顯示他們使用地熱發電的共同。克拉布拉火山區(Krafla)是米湖東北側以地熱發電站為首要遊覽對象的火山區域。
這個景區包括一座地熱發電廠(Krafla Power Plant),Leirhnjúkur火山熔巖和Viti火山湖三個首要景點。米湖區域坐落於北美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交界處,是地殼運動活躍的區域,這成就了此處豐厚的地熱資源。持續前行便能抵達Viti火山湖。Viti在冰島語中是陰間的意思,他們認為陰間就在火山下面,而這個陰間的入口便是這個安靜如珠的大湖。
路上還有一個形狀如VITI般圓圓的小湖,顏色有幾分挨近。氣候欠好,咱們並沒有去需要步行進入的Leirhnjúkur火山熔巖。曾記發生過很屢次火山爆發的區域是冰島最風險的區域,挨近瀑布邊能聽到巨大的水聲。維基說,在枯水期,這兒的水量是每秒200立方米,而在夏日冰雪融化時,流量能達到每秒500立方米。巨大的水簾沿山崖一瀉而下至Jkulsárgljúfur峽谷中,形成蜿蜒的河水。
冰島到處都是步行路線,還有人爬到邊上更高的山崖,俯拍瀑布全景。山崖腳下偶然發現一塊黑沙灘,好像可以走到水邊,來個沙灘散步呢。天主瀑布的姓名來源於公園999或1000年宗教改革的時候,這個區域的首領orgeir決定信仰基督教。他將家中供奉的北歐諸神神像通通丟入瀑布中。這個瀑布因而得名天主瀑布。這個瀑布在米湖附近,很多人將其與邊上的黛提瀑布(Dettifoss)進行比較。
的確,天主瀑布雖然氣勢不如黛提瀑布,但它愈加通透碧綠的水色遠遠超過黛提瀑布的魅力。瀑布的落差不大,寬闊的水中有很多大石頭長滿淡綠色青苔。關於天主瀑布得名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在停車場的信息牌上還提到這個區域由於orgeir的巨大決定,專門為他修建了一座教堂。咱們在地圖上查找到教堂的姓名The Church orgeirskirkja,並去一探終究。
這兒有一個很小的鎮子,隱秘在青山綠水中,卻沒看到當地的居民。米湖(Lake Mvatn)位於冰島西部,是約2300年前由於玄武巖熔巖很多噴射而形成的湖泊。這兒是很多水鳥的棲息地,也是觀鳥者的天堂。這條步行路線很平坦,大約需要半個多小時的時間。沿途除了偽火山外,都是綠色的草坪、農戶的地步、巨大的草蛋和水鳥,風景仍是不錯的,也算是近距離觀看了米湖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