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位於今印度距新德裡200多公裡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內,亞穆納河右側,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建築歷史】★
泰姬陵於17世紀30年代開始動工,歷時22年,每天動用2萬役工,除了匯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還聘請了中東,伊斯蘭地區的建築師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國庫(共耗費4000萬盧比),這導致了莫臥爾王朝的衰落,但泰姬陵的雄偉壯麗卻使很多人為之傾倒。
【名稱由來】★★★
泰姬陵,是莫臥兒帝國國王沙傑汗為他死去的愛妃阿姬曼·芭奴修建的陵墓。阿姬曼·芭奴被國王沙傑汗封為「泰姬·瑪哈爾」,意為「宮廷的皇冠」,國王沙傑汗為紀念愛妃泰姬·瑪哈爾,動用了數萬名工人,以寶石鑲飾修建陵寢,建成了泰姬陵。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續寫。
【重要地位】★★★★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蹟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被譽為「完美建築」、「印度明珠」。
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藝術的典範,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築毫無瑕疵,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給人一種恍若仙境的感覺。它不僅表達了沙賈汗對愛妻的深切紀念,也是他給人類的一份厚禮。
【建築特點】★
泰姬陵的構思和布局充分體現了伊斯蘭建築藝術莊嚴肅穆、氣勢宏偉的特點。建築群總體布局完善;陵墓肅穆明朗、構圖穩重舒展;熟練運用構圖的對立統一規律,整個建築富於哲理,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藝術珍品。
【其他知識】★
2004年9月27日印度北方邦政府在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市喜慶舉世聞名的泰姬陵落成350周年,並由此拉開了「泰姬陵國際年」的序幕。印度北方邦政府圍繞著泰姬陵落成350周年,舉行了放鴿儀式、風箏比賽以及古典音樂會等一系列歡慶活動。2008年初在阿格拉舉辦以泰姬陵為主題的畫展、國際電影節和舞蹈節等。
今天,在印度,有無數的青年男女結伴來到這裡,許下他們終生的誓言,企盼自己的愛情像泰姬那樣天長地久。儘管每天有世界各地的上萬遊人相伴,但漫步在泰姬陵的身旁,你仍然能感覺到她的孤獨和寂寞,她就像一位形單影隻的絕代佳人,在潺潺的朱木拿河邊痴痴地企盼著愛侶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