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內蒙古奶業這頭「草原牛」成長為享譽全球的「世界牛」

2021-01-09 瀟湘晨報

「目前,蒙牛正秉承『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和『集中、集聚、集約』理念,建設中國乳業產業園。產業園目標是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奶業生產區、全球業態最全的乳業集聚區、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乳業生產樣板區。」在前不久的內蒙古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上,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李鵬程在發言中向區內外新聞媒體介紹了中國乳業產業園情況。

據悉,蒙牛集團已開始在內蒙古建設中國乳業產業園項目產業集群,結合蒙牛136工程,布局黃河、嫩江、西遼河流域產業集群,立足「中國乳都」,聚焦珠日河草原、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建成4大種養加產業集群,目標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奶業生產區、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乳業生產樣板區。

根據規劃,項目建成後,將實現新增奶牛存欄50萬頭以上,帶動150多萬畝苜蓿草、燕麥草及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種植,通過產業扶貧,可直接和間接帶動全產業鏈100萬人就業增收,為更多農牧民脫貧致富貢獻力量。

目前,中國乳業產業園項目核心區呼和浩特產業集群最大的單體牧場——草原新牧民8萬頭牧場已經開工建設,規劃一期存欄4萬頭,進口的5000頭牛已經運抵國內,計劃2021年3月份投產。同時,為推進產業鏈協同發展,項目建設正由核心區呼和浩特向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輻射。其中,將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新建20萬頭奶源基地,配套50萬畝牧草飼料種植基地,形成沿庫布其沙漠北緣橫貫東西的奶牛產業帶。

中國乳業產業園西部中心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沙金套海蘇木首座規模化牧場已建成投產,牛舍、青貯窖、擠奶廳、奶牛運動場及配套的獸醫防疫室等一應俱全。同時,建設無公害化飼草種植場地,種植高產優質玉米青貯和紫花苜蓿優良牧草。

中國乳業產業園東部中心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珠日河的首個萬頭規模化牧場已完工,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二期正在積極推進。

此外,蒙牛集團愛養牛公司分別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投資了兩座規模化牧場,現已進入初期運營實施階段。

讓內蒙古奶業這頭「草原牛」成長為享譽全球的「世界牛」,內蒙古乳業產業在努力。(記者 劉洋)

【來源:正北方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打造乳業產業集群航母 蒙牛助推內蒙古奶業振興再上新高度
    李鵬程表示,蒙牛將與廣大行業同仁和農牧民攜起手來,推動自治區奶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助力自治區率先實現奶業振興。讓內蒙古奶業這頭「草原牛」,早日成長為享譽全球的「世界牛」。下一步,蒙牛還將聚焦珠日河草原、庫布齊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建設四大種養加產業集群,目標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奶業生產區、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乳業生產樣板區。建成後將實現新增奶牛存欄50萬頭以上,帶動150多萬畝苜蓿草、燕麥草及青貯玉米等優質飼草種植,通過產業扶貧,可直接及間接帶動全產業鏈100萬人就業增收。
  • 草原和牛開創第四代牧場模式 為中小牧場探索發展新路
    人民網呼和浩特3月15日電 3月14日,「草原和牛」在中國乳都呼和浩特舉行總部喬遷儀式。此次喬遷新址,標誌著草原和牛在「乳、肉、牛」為核心的第四代牧場的全新戰略規劃正式啟航。此次活動上,不僅傳遞了第四代牧場模式這樣的具有創新性的理念與信息,也為下一步內蒙古的牧場行業發展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 據草原和牛總裁胡曉東介紹,草原和牛成立於2011年,成立之初就成功引入澳洲純種和牛256頭,被列為鄂爾多斯市「十二五」農牧業發展規劃重點項目,2013年北京九州大地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並控股草原和牛,開始現代化牧場經營模式的探索。
  • 玩轉賽牛節 楓馬牛布相及——「草原最牛」首屆內蒙古賽牛節盛大開幕
    最美景色在草原上,最肥牛羊在內蒙古,最醇牛肉在興安盟。9月26日,「玩轉賽牛節 楓馬牛布相及」——「草原最牛」首屆內蒙古賽牛節在興安盟科右中旗圖什業圖賽馬場盛大開幕。(攝影:畢力格)開幕式當天,滿懷豐收喜悅的內蒙古各地草原牧民共赴百牛盛會,鳴牛號、擂牛鼓、唱牛歌、跳牛舞、走牛車、繡牛圖,大家共同唱響《我和我的祖國》,點燃全場熱情。一支熱情洋溢的舞蹈《草原最牛》拉開了開幕式文藝表演的序幕,緊接著,伴隨歌曲《藍天的詩》,50位繡娘帶著蒙古族刺繡作品百牛圖「閃亮登場」。
  • 哞哞哞~這裡的奶牛真「牛」
    呼倫貝爾市草原面積993萬公頃,水草豐美,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是一塊天然的、無汙染的大牧場,苜蓿、燕麥等作物種植面積廣,並處於「黃金玉米帶」上,發展奶業條件優越。農墾奶業振興邁出堅實步伐來到呼倫貝爾大草原,坐在蒙古包裡,喝一碗熱氣騰騰、放著黃油渣子的奶茶,盛一碗烏日莫拌著白糖和炒米,左手一塊奶皮子,右手一塊奶豆腐,面前放著一盤子奶幹……內蒙古的美食榜單中,奶豆腐、奶皮子、稀米丹、酸酪蛋、奶酪等奶製品皆榜上有名,成為讓人魂牽夢縈的「內蒙古味道」,而這些舌尖上的美味都離不開原材料
  • 首屆內蒙古賽牛節真「牛」!
    9月26~27日,「草原最牛」首屆內蒙古賽牛節在科右中旗圖什業圖賽馬場火熱舉行。9月26日開幕式上,滿懷豐收喜悅的全區各地草原牧民共赴百牛盛會一支熱情洋溢的舞蹈《草原最牛》拉開了開幕式文藝表演的序幕,緊接著,伴隨歌曲《藍天的詩》,50位繡娘帶著蒙古族刺繡作品百牛圖「閃亮登場」。這一幅百米長卷上共有100頭科爾沁黃牛,共由100位繡娘精心創作,每一位繡娘繡制一頭,充分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刺繡的深遠魅力。
  • 「草原最牛」首屆內蒙古賽牛節,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說到一個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地方旅遊、賽事、美食...通通都能找到這就不得不想到興安盟科右中旗!這不9月26日「草原最牛」首屆內蒙古賽牛節即將來襲燃爆金秋 你準備好了嗎?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指示要求,落實好中宣部關於科右中旗要「吃生態飯、做牛文章、念文旅經」發展要求的務實舉措,2020年9月26日,「草原最牛」首屆內蒙古賽牛節將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舉辦
  • 義大利奶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義大利奶牛品種多樣,奶酪質量享譽全球,被歐盟認證為原產地標識產品(DOP)就有30多種,是世界上DOP認證品種最多的國家。2019年在義大利養殖者協會註冊登記的擠奶的奶牛品種有32種、奶水牛品種1種、奶綿羊品種 23種、奶山羊品種27種。義大利奶牛主要品種為荷斯坦牛,其他供擠奶的品種還有西門塔爾牛、義大利褐牛、娟珊牛、勒及阿那牛、阿爾皮灰牛等。
  • 《達人論市》卓秀濮評論蒙牛助推內蒙古奶業振興事件
    奶業振興,需要著力解決奶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其中,奶源是關鍵節點,從源頭入手,全面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近年來,蒙牛持續開展高水平奶源建設工作,相繼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設了30多個奶源基地,涵蓋近1000座牧場,奶牛存欄量達130萬頭。在內蒙古,蒙牛帶動奶牛養殖達30多萬頭,每年推動青貯、苜蓿、燕麥等飼草生產超過220萬噸。
  • 內蒙古自治區奶業振興新聞發布會主發布詞
    伊利、蒙牛躍居全球乳業第五位和第八位,伊利、蒙牛、聖牧高科成為中國奶業20強企業。優然牧業躍升全球最大的原料奶提供商。毋庸置疑,奶業已成為內蒙古最具代表性、最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毫不誇張,全國消費的5杯牛奶中,至少有一杯來自內蒙古,內蒙古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奶罐子」。
  • 首批澳大利亞進口安格斯種牛入駐田牧集團蒙容牧場
    2016年6月7日,1000頭澳大利亞進口安格斯基礎母牛歷經數日從澳大利亞來到中國內蒙古土左旗的田牧集團蒙容牧場,這是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後內蒙古首次進口澳大利亞安格斯種牛。當天,田牧集團蒙容牧場也被內蒙古自治區家畜改良工作站授予了自治區現代肉牛科技示範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家畜改良工作站、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合會、土默特左旗旗政府、金融機構等相關領導也親臨示範基地參觀指導工作。他們對田牧集團引進澳洲優良牛種促進內蒙古肉牛品種改良升級的示範帶頭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敕勒川平原自古以來就是發展畜牧業的好地方,是中國奶業和畜牧業的中心。
  • 內蒙古通遼市:黃牛之鄉「牛」氣沖天
    坐落在科爾沁草原腹地的內蒙古通遼市,素有「黃牛之鄉」的美譽,幾十年來,這種美譽度始終在不斷提升。(草原類型群)」 通過國家驗收命名;2017年,「中國草原肉牛之都」獲得命名;2018年,體外胚胎生產技術試驗成功,工廠化「試管牛」批量生產開始應用。
  • 牛年欣賞世界牛!
    奧布拉克牛,這是一個古老的品種。牛肉鮮嫩多汁,在法國享譽盛名。奧布拉克地區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法國旅遊區,但這裡擁有廣闊的草原,世世代代的牧民們在這裡放牧牛羊。奧布拉克草原海拔1000多米,地域遼闊。自然開闊的景致,為奧布拉克牛提供了自然環保的成長場所。
  • 內蒙古大草原2230頭活牛「登」上港澳民眾餐桌 拓美味知名度
    中新網滿洲裡9月26日電 (記者 李愛平)滿洲裏海關26日對外消息指,今年前8月,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分別對香港、澳門供活牛2230頭。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港澳民眾品嘗到了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美味。滿洲裏海關最新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通遼市供港澳活牛出口總計2230頭,同比增長11.8%。迄今為止,通遼市已創下了活牛供港21年無間斷的記錄,而在澳門地區,通遼黃牛亦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在通遼,當地民眾說起對港澳供活牛的事,臉上滿是興奮。
  • 數位化浪潮下,蒙牛如何實現由「草原牛」到「世界牛」的蛻變?
    從「草原牛」到「數字牛」的升維式重構今年11月27日,在上海舉辦的2019中國奶業20強(D20)峰會上,蒙牛集團奶源戰略規劃負責人程曉飛做了題為《科技創新 引領未來》的發言。從行業的角度上來看,蒙牛的數位化升級實際上也是一次乳製品行業「數位化升維」的示範:即通過奶源數位化和流通數位化,蒙牛實現了乳製品生產流通的全鏈路數位化系統的搭建,有效解決了供應鏈效率的痛點,實現了從「草原牛」到「數字牛」的「升維式重構」。
  • 內蒙古通遼肉牛基地復工 近500頭活牛供港澳
    (抗擊新冠肺炎)內蒙古通遼肉牛基地復工 近500頭活牛供港澳  中新社呼和浩特3月10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10日對外消息指,截至目前,內蒙古11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簡稱國家級基地)平均復工率為71%,其中通遼市肉牛基地為香港、澳門供應活牛近500頭。
  • 中國動畫第一牛——大角牛成長記事
    2009年8月,一頭頂著一對超常的大角、身穿紅馬甲的「大角牛」,帶著一股特有的倔強衝上了央視螢屏。3年來,這頭生活在魔幻世界的奇異小牛徵服了億萬少年兒童,其形象滲透到圖書、音像甚至城市形象標識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全國掀起了一股氣勢不凡的牛旋風,被業內人士親切地稱為「中國動畫第一牛」!
  • 科爾沁草原上的活牛經紀人:直播賣牛、月入十萬不成問題
    圖為30日上午,海山正在直播。 奧藍 攝【文化扶貧在行動:內蒙古篇】科爾沁草原上的活牛經紀人:直播賣牛、月入十萬不成問題中新網通遼10月30日電 題:科爾沁草原上的活牛經紀人:直播賣牛、月入十萬不成問題作者 奧藍伊胡塔牛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後旗巴胡塔蘇木
  • 內蒙古赤峰巴林左旗發生牛O型口蹄疫疫情,已撲殺50頭
    內蒙古赤峰巴林左旗發生牛O型口蹄疫疫情,已撲殺50頭 中新網2月20日消息,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發生一起牛O型口蹄疫疫情,發病45頭,死亡35頭。
  • 西門塔爾牛、短角牛、海福特牛、夏洛來牛
    短角牛的培育始於 16 世紀末 17 世紀初,最初只強調育肥,到本世紀初,經培育的短角牛已是世界聞名的肉牛良種了。 1950 年,隨著世界奶牛業的發展,短角牛中一部分又向乳用方向選育,於是逐漸形成了近代短角牛的兩種類型:即肉用短角牛和乳肉兼用型短角牛。
  • 1785頭進口活牛!澳洲牛肉回到中國市場,網友:內蒙古牛肉不香嗎
    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亞的牛肉,可是全世界出了名的,肉質鮮嫩可口,加上中國人民愛吃牛肉,並認為外國進口的牛肉更好吃,所以每年中國就從國外進口一大批活牛,其中澳洲就是最大的進口源之一。在7月3日上午的時候,在海南一千七百八十五頭頭澳洲活牛在海上航行了十天,順順利利到達海南的馬村港,這是首批的「零關稅」澳洲活牛,也代表著海南自貿港下的民生項目正式建成投產,據負責人介紹今年下半年,海南華澳公司還會按計劃引進澳牛,大概還有引進一萬頭左右,盡全力地去滿足市場對於食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