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期間,如果日本能從中途島戰役中恢復過來,能否贏得戰爭!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戰略的過程:
由於缺乏連貫的作戰重點、糟糕的作戰規劃、糟糕的作戰安全以及作戰決策失誤,日本在中途敗北。日本不可能以他們想要的方式贏得中途島戰役,但他們可以贏得另一場戰爭。當然,日本不可能從珍珠港事件中恢復過來,贏得戰爭。無論戰術上取得多大的勝利,最終的結果都是毫無疑問的。
日本在中途島的失利:缺乏連貫的操作優先級:喬納森·帕爾沙爾和安東尼·塔利合著的《破碎之劍》一書詳細闡述了這一點。今年5月,日本派兵入侵莫爾茲比港,無意中破壞了中途行動。只派出兩艘航母執行雜耍任務,意味著規模較小的美國海軍可以在珊瑚海與它們平起平坐,並有效地在中途島幹掉兩艘日本航母。雖然美國失去了萊剋星頓號,但是日本的翔鶴號號損壞嚴重,超出了中途島號的修復能力,而日本的瑞鶴號損失了足夠多的空中編隊,因此中途島號被日本排除在外。珊瑚海擁有更好的作戰優先權,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因為他們正在保持他們的艦隊在一起,並準備在中途島的重要戰鬥,並在納古莫的部隊中帶6艘艦隊航母到中途島。更緊急的是,他們從翔鶴號奪取剩餘的航空母艦群,並將其與瑞鶴號的航空母艦群合併,將瑞鶴號作為南雲忠一的第五艘航空母艦送往中途島。
糟糕的運營計劃:計劃過於複雜,不必要。如果目的是把美國航母拖出來擊沉,那麼為什麼要把力量分成中途島、非完全中途島和阿留申人。日本人認為美國人對戰爭很警惕,需要被迫出來打仗。這與最近的證據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美國非常願意冒險,將航母部署在珊瑚海,以保衛莫爾茲比港遠不如中途島重要。日本人不應該分裂他們的主力。如果他們想引誘美國人離開,他們應該派出一支只有一艘輕型航母作為護航的入侵艦隊來吸引美國人。相反,他們實際上制定了一個計劃,要佔領中途島,但只動用了三分之一的可用兵力,而把剩餘的兵力留在預備隊或在沒有真正目的的雜湊任務中。
可憐的操作安全:美國人破譯了他們的代碼,顯示日本,他們打破了他們的代碼伏擊日本在珊瑚海,和最重要的是美國潛艇發現日本艦隊,在中途給他們足夠的時間來出擊之前,日本潛艇封鎖力量來通知了日本美國出擊。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導致他們改變計劃,也沒有讓他們把美國人看作是日本人心甘情願的走狗。即使是在美國軍艦在法國護衛艦淺灘補給燃料的會合地點進行偵察飛行、檢查航母是否仍在珍珠港失敗時,日本人也沒有改變他們對突襲行動的固有信念。
決策失誤:山本指示南雲忠一保留一半的飛機,以防美國人的飛機被發現。這是一種行不通的妥協,因為納古莫需要中和中途機場。事實上,南雲忠一的艦隊未能用他的1/2的飛機壓制中途島的機場,所以在整個戰鬥中仍然面臨中途島的反擊風險。但是,南雲忠一需要儲備更多的飛機來抵禦美國航母,如果美國航母出現的話。
日本永遠無法從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造成的傷害中恢復過來。從那天起,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這只是時間、金錢和傷亡的問題。在珍珠港事件之前,他們有機會獲勝,特別是通過不像以前那樣激怒美國。如果只是攻擊菲律賓,結果會大不相同,因為美國作為一個國家,並沒有致力於消滅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