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崖洞,是重慶旅遊的網紅牌面之一,更是重慶旅遊的一張名片。以奇特的建築外觀和燈火璀璨的夜景聞名,數不勝數的攻略達人討論著洪崖洞的最佳夜景機位,吃貨們談論著洪崖洞哪家的火鍋最好吃。
然而最近洪崖洞5樓出現了一個新地標——重逢1980街區。攻略達人們不止晚上去找夜景機位,白天也要去洪崖洞5樓這裡拍照打卡;吃貨們討論火鍋的次數少了;一個勁的說這裡都是小時候的味道。我也有幸去體驗了一番,感慨1980街區成為網紅新地標不是沒有原因的。
01/超完美細節還原80年代老物件,大膽創新與融合
80年代的中國是什麼樣?那時候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萬事萬物都散發出蓬勃而生澀的活力。
是家裡有臺電視機,街坊鄰居都來圍觀,即使到晚上十點就沒有節目了;是愛美的女生都去燙「菜花頭」,成為時尚的弄潮兒;是孩童們扔沙包、踢毽子、跳皮筋、滾鐵環。
獨特的電視機造型柱
1982年起,我國開始引進彩電生產線開始大規模生產。到了1985年,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二的電視生產大國,並開始湧現出長虹、熊貓、金星等一大批現在耳熟能詳的電視機品牌。
在1980街區,有一個獨特的電視機造型柱。剛剛提到的電視機品牌幾乎都出現在了這個造型柱上,不同的型號、大小都有。它們造型各異,上面播放的節目也各不相同。有的放著1980街區的宣傳視頻,有的放著經典歌曲,甚至還有的是沒有電視臺的雪花屏。仿佛一個遲暮卻富有活力的老人,透過斑駁的機身和屏幕靈動的訴說著當年的故事。而現代感十足的紅藍燈光,又為其增添了一分賽博朋克式的美感。
山城電影院裡鄧麗君的音樂記憶
從1960到1996年,山城電影院是兩路口第一地標性建築——在它存在的40多年時間裡,重慶人習慣的說法是過了兩路口再到市中區,才真正叫進城。
而鄧麗君,作為80年代的華語樂壇代表人物,是整個年代的音樂記憶。
當時代的記憶融合碰撞,1980街區作出了大膽且創新的嘗試。利用現代的技術,重現鄧麗君的演唱身影,在電影院裡,譜出一曲隔世名曲。
我們裸眼就能觀看鄧麗君在舞臺上的演唱,現場極其逼真。當熟悉的歌聲響起,溫柔的歌聲和優雅的姿態,讓人不住地沉浸在此刻,再聽一首美好遐想的《甜蜜蜜》。
細節還原老物件
除了這些讓人一眼難忘的打卡地,1980街區無處不在的小細節,更讓人在潛移默化中代入到80年代中去。有5路電車、青蛙垃圾箱、軍用老水壺、縫紉機等等,讓人無不感慨那段歲月裡的小物件。
02/歲月向前行走,情懷心中停留
突然想起謝有順所說:「詩歌一旦成了「紙上的詩歌」,即便技藝再優美,語句再精煉,如果情懷是空洞的,心靈是缺席的,它也不過是文字遊戲罷了。」
還好,1980街區並非如此。這裡的復古,不是網紅跟風式的假復古,而是真正對歷史的還原,對過去的再現;這裡的情懷,也並非空洞無聊的,而是對過去歲月的懷念之情,對青春對時間的感慨之意。它不是作為網紅流水線產物而誕生,而是因為讓人們產生共鳴共情,對這個歲月回憶地的流連忘返。
03/洪崖洞的大名,並非浪得虛名
洪崖洞的鼎鼎大名,古來有之。
古時的洪崖,是古重慶的城門之一。城門是重慶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在世界城市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洪崖門,曾屹立於嘉陵江畔,處於臨江門與千廝門之間,城門築在一片高崖石壁之上。「洪崖滴翠」更是被列為《渝城八景》之一,聲名遠揚。
如今的洪崖洞,是重慶旅遊璀璨的一張名片。據不完全數據統計,2019年的國慶首日,洪崖洞的人流量就達到了驚人的14萬人次。巨大的流量,帶來的是眾多的攻略、美圖和打卡,吸引著更多人到洪崖洞遊玩。
「重逢1980街區」成為網紅新地標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洪崖洞本身的牌面和流量加持,讓1980街區作為一個新景點,有著天然的優勢。其次不得不感嘆它的主題非常好。傳媒界最為人熟知的從業理念之一,就是內容為王。我認為作為娛樂旅遊業的1980街區對這個概念掌握得很透徹。這裡既有讓人產生共鳴的懷舊情懷,也不失新潮酷玩的特色產物。這讓「重逢1980街區」成為網紅打卡地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過是時間問題。
為什麼說是意料之外呢?因為它的躥紅速度太快了,仿佛在它這裡,時間問題不是問題。但仔細觀察,其實這也有跡可循。無論是讓人代入感極強的經典5路電車;還是山城電影院裡鄧麗君的歌唱;甚至是青蛙垃圾桶和鳳凰牌自行車,在最微小的細節,1980街區也努力做到了最大還原。霓虹街的閃耀燈牌和各有特色的美食,都是它滿滿的誠意。
重造80年代老重慶的1980街區,為什麼能成為網紅打卡新地標?
內容主題+內容質量+洪崖洞流量=網紅新地標——重逢1980街區
最後再帶大家一起看一下重逢1980街區的一些場景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