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省發改委正式批准西鹹新區佔地約40平方公裡的涇河新城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該園區將通過建設基礎設施、標準化廠房、招商引資、提供科技服務、生態建設等手段進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地理信息、現代物流等五大產業組團建設,預計到2020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800億元,未來這裡將成為大西安新的產業高地。
作為西鹹新區的五大組團之一,涇河新城目前的新建、在建項目共計72個,總投資額達1830億元,農業、工業、服務業協調並進,有力地帶動了城市的快速發展。去年,涇河新城自加壓力,實現了「兩年出形象」的工作進展。近日,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組織專家對涇河新城的發展進行了調研,認為涇河新城在新城建設中能夠堅持民生為本,基礎設施建設先行,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多業態產業集群,實現產城一體,新城建設的骨架基本拉開,重點項目和核心板塊建設起點高,速度快,促進了當地群眾就業,讓群眾看到了新城發展的希望。
以人為本 民生先行
7月30日,國務院公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就在當月的7月22日,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小城鎮戶籍制度改革工作總結會議上,來自涇河新城區域內涇幹鎮、高莊鎮的村民代表現場領取了城鎮戶口。其後,第二批次705戶2709名農民陸續領取到城鎮戶口本,成為城鎮居民。截至目前,涇河新城區域內累計有1539戶5898名失地農民取得了城鎮戶口,實現了由農村居民向城鎮居民的轉變,為下一步農村社區管理體制向城鎮社區管理體制的轉變奠定基礎。
而每一天落日西沉時,崇文鎮附近的居民都自發地聚集在修建一新的崇文塔景區下,健身、納涼、娛樂,不遠處新規劃建設的居民安置小區內,座座高樓正拔地而起,下半年這個小區就將接納改造戶回遷。旁邊新建的崇文初級中學9月開學就將接納新生,擴建後該學校將由原來的300人擴大到可容納900名學生,標準化大型操場,寬敞明亮的教室,紅色的教學樓展示著涇河新城的勃勃生機。
據涇河新城管委會社會事業局局長王飛介紹,涇河新城的開發建設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創新制度,極大提升了社會保障水平。一是創新推行了兼顧農民、失地農民和城鎮居民於一體的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將年滿16歲以上未參加各類養老保險的被徵地人員全部納入保險範圍。二是不斷加快推進中學、小學、幼兒園建設,完善學生就讀政策和資助體系,改善轉戶居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享受與城鎮學生的同等待遇。三是按照涇河新城區域布局規劃,科學合理布局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醫療機構,逐步完善醫療服務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保障轉戶居民及其子女享有國家規定的公共衛生服務。四是依託涇河新城就業創業服務中心,搭建農民培訓和就業服務平臺,就地轉化農村勞動力,安置失地農民就業,使大家都能夠享受到涇河新城開發建設的成果。五是戶籍轉換完成後,由村委會牽頭負責,通過自願參股等形式,聚集村民手中的閒散資金,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籌建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實行人人參股、年年分紅,創新了農村經濟發展方式,保障了失地農民的切身利益。
規劃田園城比例 踐行現代田園城市理念
日前,《西鹹新區現代田園城市建設標準》正式通過專家評審,11大標準確定了西鹹新區現代田園城市建設體系。
「現代田園城市」的建設,必須首先解決田、園、城三者之間的用地比例問題。而早在涇河新城成立之初,涇河新城建設者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現代田園城市的探索追尋,從首屆現代田園論壇到第十三屆中國經濟論壇,從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到北京大學相關專家團隊研究探討,最終涇河新城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4:2:4」的現代田園城市用地比例。即:40%的農業,20%的園林,40%的城區。按照4:2:4的比例規劃布局,涇河新城較好地處理了「田」、「園」和「城」的關係,避免了城市建設攤大餅的問題。在基礎道路建設方面,涇河新城在道路兩側設置自行車道、商亭、生態停車場、兩側綠化帶等配套設施,同時,在道路旁邊按照合理比例,規劃建設了景觀苗圃園,形成了百米林帶,在優化環境的同時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既彰顯了「園」的特點,又體現了城市配套與景觀園林的有機融合。在項目建設方面,建設現代都市農業項目,萬畝種植、休閒觀光於一體,凸顯了「田」的形態,同時在「田」中規劃設計了優美小鎮、生態田園小鎮等滿足不同層次人群需求的優美小鎮,小鎮的居民生活於此,工作於此。在工業園區,「城」的比例相對較大,涇河新城依據科學、合理的用地比例,在園區四周以綠地和農業用地環繞,體現出「城」與「田」的結合,同時園區內中國鋰產業園、溫商高端製造產業園、美國科技產業園等項目按照「工業園區化」的標準建設,道路通達、配套齊全、綠樹成蔭,從而體現出「田」、「園」、「城」的完美融合,為西鹹新區現代田園城市建設做出了示範。
而經過近三年的開發建設,涇河新城從科學的城市功能配套出發,按照基礎設施先行,大項目帶動的發展思路,已經構建起城市建設「硬體」和城市公共服務「軟體」相結合的完整體系,將一個較封閉的郊區農村發展為現代化、田園化的城市新區,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業園區、現代農業示範區、FC1現代田園城市示範區、崇文文化旅遊景區、中央商務區和行政中心六大核心產業板塊。同時,在拉開城市骨架提升環境的同時,區域內已完成了90餘公裡主、次幹道、支路網建設,構建了「快捷交通連接」的現代市政道路體系,為現代田園城市建設奠定了便捷的交通基礎。
核心產業聯動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集聚
涇河新城通過產城一體發展,力促城鄉統籌,努力踐行「核心板塊支撐,快捷交通連接,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託」的現代田園城市建設路徑,實現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北部中心的夢想。
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和競爭的驅動,區域聯動合作趨勢進一步強化,全部或部分環節的產業轉移規模不斷擴大,各種生產要素在國內外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升級的壓力下向欠發達地區成帶狀轉移,這為涇河新城新能源新材料製造產業園加強區域合作、吸納國內外一流生產要素、布局發展高端產業創造了廣闊空間和發展機會。
目前,涇河新城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業園區已引進了年產4萬噸級鋰的中國鋰產業園,美國陝西商會投資建設的美國科技產業園,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為指導建設的陝西關天雲谷產業園,西安溫商投資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溫商高端製造產業園等為核心的產業項目,這些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並初具規模。名企入駐和重大項目的引進,體現出涇河新城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綜合實力,涇河新城通過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條,加速產業集約、集群、集成發展,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新興技術產業高地。
據了解,根據規劃,到2015年,涇河新城產業組團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全面推進,五大產業組團初具規模,基礎設施、科技服務、生態建設等綜合保障能力將顯著增強。預計到2020年,園區工業總產值達到800億元,佔涇河新城工業總產值70%以上,這裡將成為承接西安中心城區產業外遷和國內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的發展高地。(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