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最新十大謠言:避孕藥培育無核葡萄

2020-12-19 快科技

各種途徑天天闢謠,但仍然無法遏制朋友圈內此起彼伏的謠言,有些是新冒出派來的,而有些純粹是老調重彈,隔一段時間就出來嚇唬人。

微信官方今天整理了9月份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並為大家逐一擊破。一起來看看吧:

10、六小齡童因病去世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網上熱傳一則《美猴王——六小齡童,昨天因病去世,送「猴哥」最後一程》的信息。這條信息稱,在83版《西遊記》中扮演孫悟空的演員六小齡童(章金萊),9月10日早上八點半病逝於浙江紹興慈濟醫院,享年57歲。如果他給你的童年帶去了無數歡樂,如果你覺得他是無可超越的經典,請默默的轉發,讓更多人祝願猴哥,伴隨我們成長永遠的偶像一路走好。」

真相

自2013年起,就有"六小齡童因病去世"的謠言,雖然多次被闢謠,但還是屢禁不止。對於這次又出現的此類謠言,其本人也專門發微博進行過闢謠,並表示希望國家網絡有關部門能對這類惡意傳播謠言的行為查到源頭進行嚴肅處理,也希望各位網民朋友不要輕易信謠傳謠,在轉發之前請先核實清楚。

點評

「名人被去世」的謠言已司空見慣了。在此小編只想引用某網友的一句話:「猴哥別怕,我們猴哥要長命百歲。」

9、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要增加第13星座蛇夫座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最近,網上大量消息傳開,說NASA剛剛在Cosmopolitan英國版上出版了新的12星座圖,各大媒體紛紛緊跟報導,聲稱NASA發布了新星座圖,增加了第13個星座,並且調整了其他星座的日期。」

真相

對此,NASA官方表示:我們討論的是天文學,而不是佔星學。這些消息均為謠言,而且不應該將天文學和佔星算命的星座混為一談。此外還稱他們只是在介紹為什麼佔星術不是天文學,以及它是怎樣的歷史遺產,並且指出了那些確實來自於觀察星空所得來的科學和數學知識。

點評

NASA的「新定義」一出來,就讓眾多星座愛好者喜大普奔,但是可惜讓你們失望了......

8、喝涼白開等於慢性自殺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最近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瘋傳,內容大概是:北京衛視《養生堂》節目現場,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基礎學院副院長賀娟講了「喝涼白開等於慢性自殺」,現場大媽表示震驚,鼓掌叫好。「

真相

該說法缺乏科學依據,至今科學家並未發現涼白開對人體有威脅的證據,也沒有報導過任何一位醫生見過因喝涼白開而致死的患者。涼白開是一種健康實惠的飲用水,沒有科學研究表明喝涼水影響健康。

點評

在保證水的衛生的前提下,喝涼水即便對胃有刺激,抑或引起氣管收縮,但很快可以恢復,腸胃敏感的人要注意,身體健康的人不必擔心。

7、無核葡萄系避孕藥培育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此前,一段手機拍攝視頻在網絡上被瘋狂轉發,視頻中一位疑似「果農」身份的中年男子稱,無核葡萄是用避孕藥培育的,孩子吃了會絕育。這一駭人說法讓人們恐慌不已。對無核葡萄的望而卻步。」

真相

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闢謠,相關農學醫學專家也作了專業解釋:無核葡萄系避孕藥所培育純屬謠言。事情的真相併不是視頻中做描述的那樣,避孕藥是動物激素,對植物根本不起任何作用。

點評

之前有各種類似的謠言,如楊梅噴灑膨大劑、毒西瓜、草莓致癌等等。在這裡小編希望造謠者不要為了博眼球拉關注,就來傷害農民伯伯......

6、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中毒而死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家裡有孩子的注意了:現在是柿子上市的季節,雖然很好吃,但是千萬不要和酸奶,海鮮,酒一起吃!而且不要空腹吃!今天剛剛發生一件真事:一個小女孩吃完柿子又喝酸奶,結果不到半個小時就中毒死了!如果她的家長有一點常識,小女孩的生命也不會結束!請大家轉告給更多人知道,以免悲劇再次發生。」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求證得知:此消息並沒有事件所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細節,以「柿子+酸奶」在網上搜索,也沒有搜到有關事件。醫學專家也表示:從未聽說過「柿子+酸奶」會中毒的說法,也未遇到這種案例,市民不要過分擔憂,但柿子確實不宜多吃。

點評

舊謠新傳,去年這個時候也傳過。柿子雖然很好吃,但還是要節制,切勿貪吃。

5、國慶期間日系車通行正常收費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網上一則關於國慶高速收費的傳言也在網絡上悄然擴散:國慶期間日系車上高速正常收費,有圖有真相。」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聯繫交通高速部門得知:他們從未接到任何關於此類的通知,從未有關於日系車和其他車輛區別對待的規定,網上的傳言為謠言,當中的圖片純屬網友的惡作劇。

點評

早在2009年,網上就有這一傳聞,而後每逢國慶將至,這一傳言都會「走紅」幾天。面對類似謠言不用當真,大家該怎麼出行就怎麼出行。

4、蘑菇不能和茄子、小米、大黃米同食

謠言類別:科學常識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通知:醫大已經死17人。友情提醒:最近醫院急診的患者比較多,大都是蘑菇中毒,今年蘑菇豐收,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會中毒,在水焯蘑菇的時候放大蒜,如果大蒜變色了,就有毒,不可食用。而且蘑菇和小米、大黃米千萬不要同吃,會產生一種毒素,醫院治不好,後果很嚴重。望大家相互轉告!不要點讚,擴散出去。為了親朋好友及所有認識與不認識的人的安危,請你動動手指頭,別在乎花點流量。」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向醫生求證得知:蘑菇和茄子、小米、大黃米同吃會導致中毒甚至死亡的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只有誤食毒蘑菇後才會出現中毒的症狀,所以平時市場上賣的蘑菇香菇等都很安全。此外,醫院也並未接收過吃蘑菇中毒的患者,更無人因此而死亡之事。經過上網搜索發現:早在2年前就有一樣的傳言,只是「醫大」為「人民醫院」,當時的結果也是查無此事。

點評

大家不要盲目聽信食物相剋的說法,應該做到日常飲食多樣化。另外,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途徑購買蘑菇。

3、癌症的真正元兇是塑料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近日,一張圖片被網友熱傳:圖片上是某醫院營養科的一則「重要信息」,上寫根據美國醫生協會的最新研究,發現癌症的起因是塑料。」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致癌的起因是塑料」實為一則毫無依據的不實信息。首先,美國醫生協會並不存在,且這樣的說法也是無中生有。其次,也沒有證據能直接證明塑料加熱與致癌之間存在著必然的、令人信服的聯繫。

點評

談癌色變,而致癌因素有很多,比如遺傳基因,生活規律,飲食,空氣....大家不要輕信這樣的謠言,以免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2、全國銀行正式成為中國失聯兒童安全守護點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請告訴您的孩子,在外面,找不到爸爸媽媽的時候,不要慌亂,去任意一家銀行坐下,告訴工作人員你找不到家人了,工作人員會為他聯繫。10月1日起,全國銀行正式成為中國失聯兒童安全守護點!銀行就是失散兒童守護人。只要孩子進了銀行,即便暫時與家長失去聯繫,孩子也不會被拐賣或出現意外。真要都接力起來能幫助多少走丟的孩子......」

真相

全國銀行系統近期並未發布此類通知,銀行網點也沒有能力提供相關服務,上述信息為謠言。實際上,早在今年五月份,網絡上就流傳起了各種兒童守護點的版本,比如公交車站、某連鎖企業門店、書店、藥店等,然而最終都被證實為謠言。

點評

在兒童走失之後,最可靠的力量就是警方。不要再輕信這樣的謠言,教孩子記熟親人的名字和電話,並學會報警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1、微信「仰慕的人」連結有病毒

謠言類別:失實報導

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 

謠言內容

「在咱們群裡,有一個人是我最仰慕的。人品高,大家喜歡。顏值超高,是我的楷模,我的榜樣。這位是誰?請看資料!weixin://dl/profile。就是這個,有報,是病毒!不要打開,這名片裡有個連結,如果,你點開了,就會,看到自己的名字。也就是說,在你點開時,你的資料,就有可能被複製了,如果,你用手機支付過,購物過,微信支付過,等等密碼,也就隨之被複製了。」

真相

微信團隊已發布官方闢謠聲明:此連結是微信和客服網頁裡,用來協助用戶快速進入自己個人頁面的快捷連結,除了能直接跳轉到用戶個人頁面外,沒有其他作用,網上傳播的此連結是病毒、洩露信息等說法不實。

點評

微信團隊會盡最大努力保障大家的隱私和安全使用,請大家放心 。 

相關焦點

  • 農業部曝光十大謠言:避孕藥餵黃鱔、螃蟹注水?
    IT之家7月3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無法避免的一個毒瘤,而這其中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更是數不勝數,並且迷惑性非常大。從「避孕藥餵黃鱔」到「大閘蟹注水」,這些謠言不僅引發了消費者的恐慌和不滿,也對相關的產業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
  • 8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男人喝豆漿 會變娘娘腔
    仿佛一眨眼的功夫,8月結束了,伏天也過去了,但在無所不能的微信朋友圈,各種謠言依然此起彼伏,讓人防不勝防:「新冠疫苗開賣」、「糧食危機要來」、「豆漿殺精」……按照慣例,微信今天梳理了最新一期的朋友圈十大謠言,你看到過幾個,又看到過幾次呢?
  • 食品科技學會梳理十大微信謠言:煮熟小龍蝦可食用
    食品科技學會梳理十大微信謠言:煮熟小龍蝦可食用 原標題:   本報北京1月6日電 (記者林麗鸝)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1月6日召開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梳理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謠言,其中「小龍蝦渾身是蟲
  • 讓富含硒和花青素的紫玉無核葡萄飄香大地
    當記者來到有四大佛教聖地之譽的大理賓川雞足山腳下時,遠山處的柑橘正在一車車往外拉,而道路兩旁的葡萄園已開始掛果,當地農村農業局的朱副局長告訴我,雖然賓川的18萬畝早熟葡萄長勢良好,但最喜人的還是金牛鎮興宏達農副專業合作社的百畝紫玉無核葡萄。真如此嗎?莫不是記者聽錯啦,100畝與18萬畝,應該說毫無可比性啊。
  • 不能讓「水果謠言」唱成「四季歌」
    □範子軍    「草莓打膨大劑可致癌」「無籽葡萄用避孕藥培育」「獼猴桃塗抹防腐劑138天不爛」……近些年,每逢時令水果上市,必有此類謠言來襲,或舊飯重炒,或花樣翻新,讓消費者惴惴不安,給種植戶、經營者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和損失。
  • 紅豔無核葡萄品種好不好?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紅豔無核葡萄品種有什麼特點?紅豔無核葡萄品種適宜在哪裡種植?紅豔無核葡萄品種畝產多少公斤?
  • 樊大彧:食安謠言問題需要認真對待
    令人尷尬的是,由於近年來社會對食品安全問題始終保持較高關注度,因此間接催生了另一個「跨學科」領域——食品安全謠言。今年初,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公布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謠言,其中包括,葡萄為無核吃了避孕藥,維生素A傷害寶寶大腦,美國人民又不吃轉基因了,西瓜就桃要人命,櫻桃感染禽流感H7N9病毒等。
  • 肥大的黃鱔是餵食了「避孕藥」?安徽食藥監闢謠六大謠言
    然而,近期關於河鮮、海鮮的謠言再次興起,影響著人們的食慾。為此,安徽省食藥監局針對近期河鮮海鮮謠言進行了盤點,為公眾澄清事實,並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轉發此類謠言。謠言二:青蝦頭部線狀物是「寄生蟲」真相:其實,青蝦那兩條「白線」不是寄生蟲,而是雄蝦的精巢。精巢成對出現,其未成熟時無色透明,成熟後為乳白色。對蝦、皮皮蝦、龍蝦都有精巢,而且比青蝦的更粗壯。
  • 2020年農產品十大謠言別再信!
    綜合上述謠言的危害程度、傳播情況,經專家研判、院士點評,由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與科學闢謠平臺聯合發布了《2020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十大謠言》。01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懺悔書?謠言概述:2020年2月,一篇題為《華南海鮮市場供貨商的懺悔書!曝光巨大黑幕!》
  • 吃了這麼多年的葡萄,你知道哪些品種是無核的?它們有什麼區別?
    果肉外有層薄皮,皮外有薄霜,葡萄因顏色鮮豔、味道鮮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被人們稱為「水晶明珠」。葡萄有些品種是無籽的,那麼無核的葡萄都有哪些品種呢?一、極早熟無核葡萄品種1、午夜美人自然無核,極早熟,極豐產,品質優,種植不用赤黴酸處理,種植比較簡單,該品種是目前世界上不用激素處理成熟最早的天然無核葡萄,是生產高檔葡萄品種的首選。5月30日開花,7月中旬成熟,比夏黑早熟10~15天。
  • 朋友圈11個食品謠言被曝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最近,微信朋友圈熱傳「蘭州拉麵使用拉麵劑不能吃」「蛋黃派和榴槤酥是垃圾食品之王」等聳人聽聞的消息,真有此事嗎?昨日,安徽省食藥監局發布提醒:這些都是謠言,市民切勿輕信和轉發。
  • 安徽食藥監闢謠朋友圈11大謠言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最近,微信朋友圈熱傳的豬肉裡摻老鼠肉、蛋黃派和榴槤酥是垃圾食品之王,讓人倍加恐慌,真有此事嗎?1月15日,省食藥監局提醒公眾,這些謠言都是騙人的,切勿輕信和轉發。  謠言一:蘭州拉麵使用拉麵劑蓬灰可致癌  事實真相:目前蘭州市場使用的是由蘭大、交大以及相關企業研製的拉麵劑,已通過相關安全認證。
  • 30款葡萄吹響集結號
    01一枚人間甜心在糖度測試中,相對於一般葡萄17左右的糖度,達弟娜葡萄的平均糖度達到了23.34,以1.36的優勢位列第一。無核翠寶葡萄、巨玫瑰葡萄等緊隨其後。除此之外騰引葡萄、克倫生葡萄等同樣是你日常選購的性價比優選。08五星好評實力推薦而通過整體的感官評測之後,雖然鬱金香葡萄、超早140葡萄、粉紅亞都蜜葡萄、無核翠寶葡萄的綜合分值難分上下。
  • 黃瓜抹避孕藥、韭菜用劇毒農藥,「蔬菜圈」的這些謠言別再信了!
    關於蔬菜,網絡上也流傳著一些說法,比如黃瓜抹避孕藥、韭菜用劇毒農藥等等。那麼這些說法是真實的嗎?兼聽則明,就讓我們一起尋找事實的真相。 1、黃瓜抹避孕藥 謠言:市場上售賣的黃瓜頭上帶著小黃花,看似新鮮,實則是人為添加了類似於避孕藥的生長激素,吃了會導致兒童性早熟。
  • 這是十月朋友圈的十大謠言,第一條就中招了……
    來源:謠言過濾器(ID:wx-yyglq)轉眼就是十一月,不少地區已經開始穿冬裝了。小編發現,網上有很多人轉發「 甘肅甘南地區的孩子們需要衣服」的消息,這是真的嗎?今天為大家梳理了十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看到過幾個呢?你能識別幾個呢?
  • 微信發布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熱榜:棉花造肉鬆危害大
    6月30日消息 網絡謠言是網際網路時代一個不可避免的毒瘤,這在中老年用戶學會使用各種社交媒體時更為嚴重,對此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紛紛上線了闢謠功能,幫助用戶識別網絡謠言避免被坑。IT之家今天上午,微信官方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朋友圈十大謠言,有些謠言的迷惑性確實非常大,除了傳統的文字圖片傳播謠言之外,新型謠言有向視頻化發展的趨勢,危害更大。以下為朋友圈十大謠言主要內容以及危害指數,具體的謠言內容可以點擊原文了解,避免被騙被坑。
  • 微信十一月朋友圈十大謠言盤點
    IT之家12月2日消息 近日,微信官方公布了十一月份微信朋友圈十大謠言,你在朋友圈當中看到過沒?可以分析左右腦實際年齡的測試謠言類別:失實報導欺騙指數:★★★★ 危害指數:★★★謠言內容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一款名為「這個男人的眼睛在一條直線上嗎?」的測試刷屏了。
  • 基於傳播結構核學習的微博謠言檢測
    因此,傳統和最新的基於文本的模型(Castillo et al., 2011; Ma et al., 2015,2016)不能輕易應用於這種複雜的動態結構。Friggeri等人(2014)和Hannak等人(2014)通過分析謠言揭露網站連結的評論,研究了錯誤信息級聯的結構。最近,Ma et al.,(2016)使用遞歸神經網絡來學習來自不同時間推文文本的謠言信號表示。我們的工作將在基於傳播樹核的統一框架中考慮時間、結構和語言信號。
  • 關於葡萄你不得不知道幾點知識,你可能誤會葡萄已經很久了!
    但是葡萄雖然好吃,卻極其不好清洗,尤其是上面的白霜,很多人說是殘留的農藥,有這個白霜說明葡萄打了很多農藥,不健康。但是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和葡萄相關的知識!首先,葡萄上的這層白霜不是農藥,而是果粉,是葡萄自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
  • 夏黑無核的種植技術,葡萄中的佼佼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人們常說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可見葡萄的酸度在人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你知道嗎?有一種葡萄是香甜的,它只有微微的酸度,這種葡萄就是叫作夏黑葡萄,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夏黑無核葡萄。夏黑無核是屬於一個雜交品種,是巨峰葡萄和日本無核白雜交出來的一個品種,這種葡萄成熟早,沒有核,吃起來又香又甜,還含有許多種維生素B1,B2,B6,深受人們的歡迎,而且種植它可以帶來很可觀的經濟價值。但是要掌握什麼樣的技術?我們今天就來和大家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