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調整過程不知道你們填寫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惑問題,有沒有填寫錯誤的,今天這篇文章從兩個層面(單體、合併)來展開。
一、單體層面
其實仔細來說單體的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調整過程非常的簡單,因為你底稿中肯定有所得稅費用這個底稿,調增調減的數字內容你都知道是什麼,或者有稅審的數字審計直接拿過來用就行,因此我們直接往這個過程裡面填寫數字就可以,單這裡面寫3個注意點。
1)整體概況
我們看這個表的結構,對裡面的內容做一個基本的描述,見表格
表格裡面填寫的數字除利潤總額外都需要乘以稅率
2)資產減值損失由沒有?
我們要特別注意的這個表裡面沒有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因為在納稅調整裡面有,比如說利潤表資產減值損失計提100萬,那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時候肯定做納稅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但是在這個調整過程裡面肯定沒有。
假設:
會計利潤175萬,其中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5萬,那麼應納稅所得額是175+25萬=200萬,所得稅費用是200*25%=50萬
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5萬,那麼就應該確認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25%=6.25 貸:所得稅費用 6.25
因此當期所得稅費用未50,遞延所得稅費用是-6.25,具體見圖
我自己最開始做的時候就不明白為什麼資產減值損失對應的金額放在調整過程裡面,這個資產減值損失不是應該放在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的影響嗎?事實不是,遞延所得稅費用我可能理解的不到位,但是不影響我深刻理解這個問題。
如何理解,其實就是化繁就簡,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我的例子中需要調整的假設只有資產減值損失沒有其他因素,就這一個因素我看看是否有影響。通過簡單的例子就能很清楚的知道裡面沒有資產減值損失。
通過這個我想表達兩個觀點:
第一,當然是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調整過程不包含資產減值損失。
第二,我想強調一下化繁就簡這個做事方法, 我認為這個非常好,這個調整過程的理解我用到這個,我在最開始學習合併的時候也用到這種方法,在實務中企業需要做合併一般報表的科目會非常的多、數字非常大,可是學習就需要簡化只有關鍵科目、數字是幾百幾千就能表達問題,這也是化繁就簡。
3)一個便捷做法
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調整過程裡面科目很多,其實我們經常遇到的就那麼幾個,調整以前年度所得稅的影響,非應稅收入的影響,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的影響,這三個因素以前年度所得稅非常明確,剩下的是從納稅申報表的中獲得調增調減的數字即可,我們對調增調減的數字做一個簡單的分類,非應稅收入的影響很容易調出來,剩下的直接放在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裡面即可。
二、合併層面
合併層面會比單體層面複雜一點,涉及到抵消,涉及到不同稅率的子公司等
我們從以下幾點展開
1)不同稅率的子公司,
我們繞不開的就是子公司稅率不同,我們希望簡單點所有公司的稅率都一樣,但如果所有公司稅率都一樣,那麼存在那麼多公司的意義就少一條,法定稅率25%,小微企業5%或10%,或5%+10%,還有高新技術企業15%,還有如霍爾果斯等地的企業所得稅優惠5免5減半,稅率是0的。
遇到這麼多的稅率怎麼辦?
a 基本邏輯
我們需要知道這個邏輯,我們在合併報表填寫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調整過程的時候使用稅率是有一個基準的,這個基準就是母公司的稅率,比如說母公司是高新技術企業15%,子公司有兩個,一個是10%,一個是15%,一個是25%,
計算公式:會計利潤*(子公司稅率-母公司稅率),如果高就是正數,如果低就是負數。
b 子公司會計利潤有正有負,位置在哪裡?
假設合併利潤1000萬,其中A公司25%(會計利潤100萬),B公司15%(會計利潤-200萬)子公司適用不同稅率的影響,這個地方放會計利潤為正的
調整金額為100*10%=10萬也就是100*(25%-15%)=10萬,
本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這個位置放會計利潤為負數的
調整金額為200*15%=30萬,記住在調整過程裡面這個寫的是正數,
記住位置不同。
2)合併抵消,
合併利潤是經過調整後的利潤=各個子公司的利潤總額之後加減(+-)之後得到的。
這個合併上調整的利潤表科目要不要考慮呢?如果要考慮該怎麼考慮
a要考慮的情況:
先說簡單的,假設合併上就調整一筆,
借:無形資產100萬 貸:資本公積 100萬
借:管理費用-無形資產攤銷 10萬 貸:無形資產 10萬
調整的原因就是收購的時候企業產生的無形資產,沒有做在母公司帳裡面,我們需要在合併上進行調整,因為稅法是只認單體,不認合併上的調整,這個費用減少了合併淨利潤所以要調增,放在「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的影響」裡。
b不需要考慮的情形
合併上調整對利潤表的影響有哪些,一個是內部交易,存貨都賣完的情況,抵消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還有就是存貨沒有賣完的情況,按照毛利率抵消一部分存貨,借:營業收入 貸:營業成本 存貨。
直接抵消收入和成本抵消之後就沒有任何影響,這個調整沒有用。
存貨沒有賣完的情況,會產生所得稅費用,這個所得稅費用也不用考慮,在主表中就有體現。
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收益在合併中會抵消,在納稅調整的時候也會調減,最終也沒有影響,因為稅務上不認可合併上的調整,所以合併上調減的投資收益需要調增,而單體上投資收益又是免稅的,所以一正一負不影響,
綜上考慮之後就是不用考慮合併上的抵消,只用考慮單體上的調整就好。
3)調增調減怎麼快速處理
這個處理邏輯我在單體層面分析提到過,就是直接挑選非應稅收入,因為這個比較少,比較明顯,調出來之後剩下的全部就是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影響項目裡面的數字。
4)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的影響
為什麼單獨提這個,因為有的上市公司的披露讓我們很疑惑,因為這個按照常規理解這個地方肯定是填寫正數,是調增的項目,但是大家可以翻看一下上市公司的年報,有的披露的是負數,為什麼是負數,我遇到的一個項目是以為它少列示了一個科目導致的,少列示「對於研發支出加計扣除和無形資產加計攤銷的所得稅影響的披露」因為這個是調減的, 一般還比較大,所以導致整體是負數。
關於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調整過程就分享到,有問題歡迎入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