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六一兒童節又到了,雖然受到了疫情影響,很多人選擇了在家陪孩子過六一。但是在往年,每到了六一兒童節那是一定要帶著孩子出去感受大自然的。還記得小編小時候,要是趕在六一去一趟遊樂園、植物園等地,那簡直是比過年都要高興。要是家裡的大人沒時間,那就約上附近的幾個玩伴,在院子裡做遊戲,一玩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到家被父母看到造得像泥猴子一樣的自己,還少不了一番責罵。
既然無法選擇出門遊玩,不妨在今天教教孩子我們小時候玩過的那些遊戲,省的在家寫完作業就開始玩手機、玩電腦了,不僅對眼睛有不小的傷害,對小孩子感受這個世界也會有影響。今天就帶大家回憶幾個我們現在在家就能玩的遊戲,一起帶孩子感受一下我們的童年吧!
翻繩
這項活動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反正小編當年一根繩玩到起球都捨不得扔,看到有些東西有一根細長繩子,還會隨手編一個「降落傘」。有一個人就能玩的編法,也有兩個人玩的編法。五角星、大橋、花手絹、剪刀……這些你都還會編嗎?
吹泡泡
洗潔精+自來水,一個神秘的比例,(小時候玩泡泡的時候,自己調總是調不好,不是太稀就是太濃,不過家長給調出的比例總是那麼合適)將它們調製成一小瓶混合液體,再弄一個小圈吹泡泡的工具就做好了。現在孩子們玩的泡泡機都很高級了,稀奇古怪的樣子,還是電動的,發射泡泡的時候還有音樂。這麼吹出來的泡泡是沒有靈魂的!還記得我們為了吹出更大的泡泡吹得大腦缺氧的日子嗎?
彈玻璃球
彈玻璃球也叫彈溜溜,玩法有很多,在這裡跟大家說一個比較簡單有趣的玩法:用白紙畫出一個圓形區域,一人發5個玻璃球,所有玩家依次輪流彈出手裡的玻璃球,一次發射一枚,在保證自己的球保持在圈內的前提下,把對方的球彈出圈外。等所有人把手裡玻璃球都用光之後,看誰的玻璃球在圈裡的最多,那麼TA就獲勝了。玻璃球在現在的家庭中可能不是很常見了,不過我們可以選擇彈硬幣嘛,實在不行……彈瓶蓋也是可以噠!
拍拍憋
拍拍憋、拍拍波、拍拍防……這個遊戲可能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叫法,但是大同小異,都是通過憋「氣」、放「波」來打倒對手。只有先「憋」才能放「波」,「防」還能抵擋住對方的「波」。後來還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招式,一個技能可能需要三四個「憋」才能發動出來。不同的技能還要用不同的防來防禦住,高級技能能打敗低級技能。考驗的就是你的記憶力、判斷力和反應力。
摺紙
簡簡單單的一張白紙,裁剪成不同的形狀,再通過簡單的摺疊,就能變成各種各樣不同功能的玩具。千紙鶴、小青蛙、小帆船、紙風車、玫瑰花、紙火箭、紙飛鏢……這些你都還會疊嗎?那時候還沒有網絡,誰要是知道一個好看又厲害的折法,那可就牛了,全校的學生都要向你求教。
東南西北
一張四四方方的紙,折成下面這樣,再在四個外面上面寫上東南西北,八個裡面寫上遊戲的內容,一般都是獎勵或者懲罰。玩的時候一個人選擇方向,選擇開幾下,先橫開開始先豎開,比如「南,7次,橫開。」就是選擇「南」那個方向,然後來回開合7次,先橫向打開,最後對應的那個面上的數字就是你要接受的懲罰或者獲得的獎勵。
今天和大家介紹了幾個在家隨手就能玩的小遊戲,快把它們教給孩子們,一起回憶一下童年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