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40%的森林覆蓋率、20多條河道縱橫交錯、600畝良田散落其間……作為上海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寶山羅涇鎮塘灣村依託無法複製的生態稟賦,注重廣泛聽取村民意見,走出一條群眾積極參與、共建美麗家園的鄉村振興新天地。
作為上海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的寶山羅涇鎮塘灣村,正在打造有顏值的生態村
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
國慶假日,車拐進塘灣,眼前綠色漸濃,微風順著清澈見底的小河帶來絲絲涼意。自家院門口,38歲的王莉莉正端著剛摘的蔬菜,準備做給來店的客人吃。嫁出塘灣後,這位「80後」去年返鄉,把老宅改造成白牆黛瓦的農家樂,生意紅紅火火。她高興地告訴記者:「基本上每天都有個三四桌吧,節假日和周末的話幾乎是中午晚上都很滿,需要預約,因為生態環境各方面都是蠻好的嘛。」
塘灣村創新引入中高端月子會,打造全新的鄉村業態
塘灣村自從建設鄉村振興示範村以來,村民打牌消磨時間的少了,就近打工的多了,閒逛侃大山的少了,學唱戲、挑花的多了,村民積極主動參與家鄉建設。另一方面,家鄉的建設和發展也為年輕人創業創造了廣闊的舞臺,塘灣村開始陸續有了返鄉創業的年輕人。
32歲的吳雯豔是塘灣村村委會副主任,已在村裡工作8年。她說:「以前我在村裡也接受過結對幫扶,現在是反哺村裡的時候了。這幾年村裡的工作量大了很多,工作的複雜性也加劇了,但我最高興的是看到村裡的變化。」
據介紹,村「兩委」委員多為返鄉大學生,年輕衝勁足,羅涇鎮已將2名「兩委」委員納入鎮「育鷹行動」,作為後備幹部重點培養。
打通拆違「最後一公裡」
那麼,這片美麗鄉村是如何一步步建設起來的呢?塘灣村村支書喬文英介紹,在建設過程中,塘灣村成立了鎮處級幹部帶隊的駐村工作組,駐村工作組成員和村委會、村民小組的幹部組成一個強有力的團隊,積極做通群眾思想工作,潛移默化引導村民轉變觀念。村內黨員帶頭,從自家做起,帶動村民動手拆除危房、廢品堆放點等亂搭亂建。
塘灣村萱草公園,將栽種超過100個萱草品種,打造中國母親花文化園
他們打通了村內拆違的「最後一公裡」,累計拆除各類違法建築27420平方米,取締3家嚴重影響環境的廢品堆放點,成功創建無違建先進村居。實施三仙溝等4條河道共1994米生態修復工程,三仙溝被評為市級最美河道和區級樣板河道,並以生態環境指示物種螢火蟲復育為契機,實現村域內20條河道生態修復全覆蓋,並部分達到Ⅱ類、Ⅲ類、Ⅳ類水標準。
攜手創建生態宜居新農村
拆違完成後,村委會和村民小組發動群眾與工程隊一同參與建設,在路邊空地、房前屋後種植綠化、蔬菜等。在鄉村振興點位「一畝三分地」 的建設過程中,村民們主動流轉自留地,工人對種植農作物缺乏經驗,附近具有種植經驗的農民就主動參與並指導工人種植蔬菜、瓜果等農作物;在圍牆風貌改造過程中,村民們自願拆除圍牆進行改造……據統計,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過程中,村民參與環境整治和綠化種植共2433工次,用工比達到60%以上。
羅涇花紅村鮮花、稻田和農民別墅形成美麗的鄉村圖景
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民房屋實現了草房、瓦房、樓房到洋房的形態演變,目前已有85%農民完成房屋翻建,同時在演變過程中,已基本實現村莊歸併和集中居住。塘灣村還委託專業設計單位對塘灣村整體風貌進行規劃設計,從空間形態、建築樣式、裝飾材質、景觀小品等方面進行風貌提升,打造上海海派鄉村風貌。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郭劍烽
圖片 |劉 歆
編輯 |顧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