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
遊
河
北
當春節遇上病毒,
我們要和野生動物說不!
和人流密集的地方說不!
和走親訪友說不!
但是卻要堅決的和自己說一聲YES!
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
用理智的行動來對抗。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
我們雖然要減少出門,
但是卻可以雲遊河北,
通過網絡賞景、觀展,
仍要期待2020年和美好相遇。
燕趙大地自然風光秀美,歷史文化悠久,那些馳名中外的風景名勝背後,承載著一個個感人肺腑、慷慨悲歌的歷史瞬間和故事傳說。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的大型文旅系列專題片——《探索有故事的河北》,將真實還原這片大地上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再現河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今天我們來探索保定古蓮花背後的故事。
在保定市中心繁華的商業街上,有一處景色秀美的園林風景。它始建於金元之交,距今已經有近八百年的歷史,這裡不僅有精心布置曲徑通幽的亭臺樓閣,還有夏日滿塘荷花和醉人的景色,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還充滿著濃濃的書卷氣息。
古蓮花池是位於保定老城的一座園林,位列全國10大名園之中,坐北朝南的大門上懸的橫匾「古蓮花池」4個大字,是民國年間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所書。古蓮花池始建於金元之交的公元1227年,原名雪香園,距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原為金末元初著名軍事將領張柔的居所。
歲月的風塵掩不住她美麗的容顏,園中心一池碧水裡的接天蓮葉、映日紅荷,周圍亭臺樓閣,曲徑迴廊,假山奇石,無不顯示著園林風光之美;而林立的碑碣,嵌滿牆壁的刻石,意蘊無窮的聯匾,又透出翰墨飄香的文化氣息。從元代到明代,它歷經私人、官府、書院、行宮和公共園林的歷史變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其濃重的歷史積澱,為中國十大園林之一。
蓮池最繁盛的時期還是在清朝,乾隆十年,即公元1745年,蓮池又改建成行宮,成為皇家園林,經過一次次大規模整修擴建,先後出現乾隆十二景和同治十二景。在造景上,既有北方皇家園林的氣勢,又有南方園林的精巧和秀麗,一木一石都經過精心安排。如今的蓮池經過重新整修,重現古典園林的風貌。
古蓮花池名聲遠揚,還與蓮池書院的創立有關。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發布上諭,命令各省建立書院,李衛聞風而動,在省城保定選址建立書院,最後決定把書院建在蓮池,其原因,李衛這篇《蓮花池修建書院增置使館碑記》給出了答案,因為城中「楹接垣連,擇地不易」,而蓮池「林泉幽邃,雲物蒼然,於士子讀書為宜」,書院也就命名為蓮池書院。
歷任直隸總督對蓮池書院都倍加重視。蓮池被建為行宮後,書院與行宮一牆之隔,學子們的讀書聲自然會傳到來此巡幸的皇帝耳朵裡,乾隆皇帝三次親臨蓮池書院,考察學員課業,寫詩勉勵書院師生:「處為傳道器,出做濟世匠。」
蓮池書院院長多為學識淵博之士,如章學誠、祁韻士、張裕釗、吳汝綸等,開設西文、東文學堂,招收外籍留學生,聘請外籍教師等,使學院「聲播四方」,吸引著「四方賢雋擔簦負笈受業門下者,趾踵相接」,培養出一批經世致用的人才。
「搖紅滌翠、蟲兒帶霞衣」,古蓮花池不僅有著讓人流連忘返的景色,那濃鬱文化氛圍更是從古到今延續下來,那滿目的碑林,格調高逸的石刻,蜿蜒的走廊,仿佛陣陣讀書聲又響起,默默述說著歲月的滄桑和時代的變遷。
來源 | 河北旅遊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