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傘顏色鮮豔。隨著主傘的完全打開,返回艙逐漸恢復平穩。這個時候,飛船的速度就降到了每秒鐘7米左右。
神舟十一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11月18日電 北京時間今天14時07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神舟十一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首艘在冬季返回的載人飛船,兩位航天員也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新紀錄。
返回艙艙門打開
搜救隊員正在進行現場處置。兩名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
航天員可以自己打開束縛帶,可以看出這兩位航天英雄的身體狀態很好。
座椅已經擺好,為迎接航天英雄出艙做準備。景海鵬陳冬報告:感覺良好!祝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 張又俠: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共中央 國務院 中央軍委發來賀電
祝賀!
航天員已經出艙,已經登上直升機。
航天員在直升機上進行一站式體檢,目前正處於重力再適應的階段。
相關資料:「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並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成功地與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順利實現對接。
「神舟」載人飛船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用於天地往返運輸人員和物資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利用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及鮮明的中國特色。「神舟」載人飛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軌觀測又可作為交會對接飛行器,滿足天地往返的需求。
「神舟」號飛船採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包括13個分系統,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製的「長徵二號」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基地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神舟一號」和「神舟二號」飛船都是無人飛船,「神舟一號」是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而「神舟二號」在「神舟一號」的基礎上,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均屬於正樣無人飛船,即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為以後載人飛船發射做準備。
「神舟五號」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隨「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也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從「神舟六號」飛船開始,我國的「神舟」飛船已經具有承載3名航天員的能力;「神舟七號」飛船實現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神舟八號」飛船是我國的標準型空間渡船,與「天宮一號」於在我國甘肅、陝西上空進行了對接。「神舟九號」飛船也同天宮一號實施了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且在此次任務中,中國首位女太空人劉洋進入太空。「神舟十號」飛船也成功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將對後續的「天宮二號」、即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