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保:飛機票中包含意外險嗎?有必要單獨買航意險嗎?

2020-12-21 坤鵬論保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的3U8633航班在飛往拉薩的途中前擋風玻璃脫落,導致飛機幾乎失靈。

機長劉傳建憑藉高超的技術和過硬的心理素質,成功將飛機備降成都雙流機場。

這件事情後來還被改編成電影,也就是張涵予、袁泉等主演的《中國機長》。

鵬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被感動到熱淚盈眶。

本以為這種概率極低的事情不會再次發生。

結果卻總是那麼出人意料。

就在今年7月6日,瑞麗航空公司由西安飛往昆明的DR6558航班再次出現前擋風玻璃出現裂縫的情況。

好在機長果斷處置,3分鐘內急降3000米,緊急備降在重慶江北機場,有驚無險。

我們總說飛機是目前為止安全係數最高的交通工具。

這種說法顯然是正確的,但總出現這種驚險的事情,也會讓人心有餘悸。

面對不知什麼時候便會降臨的航空風險,經常乘飛機出行的我們,確實需要給自己來一份意外險。

意外險不能降低事故發生率,卻能在萬一出現事故的時候,幫我們照顧家人。

真正體現了我們對家人和家庭的責任。

本文重點內容:

飛機票中包含意外險嗎?適合「空中飛人」的意外險是什麼?綜合意外險能替代航意險嗎?一、飛機票中包含意外險嗎?

鵬哥和很多經常出差坐飛機的朋友聊過,他們中的大多數以為,飛機票中也包含了人身意外險。

也就是說,買機票的時候自帶購買了意外險,所以沒必要單獨購買出行意外險。

事實果真如此嗎?

根據我國《民航法》規定,所有飛機需要投保責任險,這些責任險包括:

機身險;第三者責任險;飛機旅客法定責任險。這其中,前兩種保險與我們乘客沒多大關係,關係最大的是飛機旅客法定責任險。

責任險,之前鵬哥專門介紹過,是將原本由被保險人賠償的責任轉由保險公司來賠償。

飛機旅客法定責任險是以飛機乘客為保險對象的一種航空責任保險,其保險標的是被保險人對旅客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

保險責任從乘客驗票後開始,到離開機場之前提取了乘客的行李時為止。

飛機旅客法定責任險分為國際航線和國內航線兩種:

1. 國內航線

2006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准了《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自當年3月28日起施行,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由之前的7萬元提高到40萬元。

也就是說,萬一出現航空事故,導致乘客身故,保險公司最多賠40萬元人民幣。

2. 國際航線

國際航班對於意外險的規定通常都是按1999年《蒙特婁公約》辦理。

我國從2005年7月1日起按該公約辦理。

《蒙特婁公約》規定,如果出現旅客傷亡,不論承運人是否有責任,只要不是索賠人一方或第三人造成的,都需要進行賠償。

賠償限額為11.3萬SDR特別提款權。

如果是承運人的責任,則承擔無限責任。

特別提款權我們可以理解成是與美元(USD)、歐元(EUR)、元(CNY)一樣的貨幣單位,只不過SDR不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的法定貨幣單位,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一種貨幣單位。

人民幣在2015年11月30日時加入SDR,從2016年10月1日開始執行。

所以目前SDR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這五種貨幣所構成的一籃子貨幣的當期匯率確定,所佔權重分別為41.73%、30.93%、10.92%、8.33%和8.09%。

SDR與其他貨幣之間的兌換與貨幣與貨幣之間的兌換一樣,每天根據不同的匯率進行。

以今天的匯率計算:

1 SDR = 0.7194 美元 = 5.0373 元人民幣

所以,11.3萬SDR相當於57萬人民幣左右。

飛機票裡的確包含意外險保費,但並不是直接給乘客投保的意外險,而是航空公司給自己投保的責任保險。

將應由自己理賠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航空意外險。

與目前市場上動輒上百萬甚至幾百萬的航空意外險相比,航空公司的責任險,最大的問題是:

保額低!!!

二、適合「空中飛人」的意外險是什麼?

如果你的機票是自己購買的就會知道,在購買機票時都會提示是否附加購買一份意外險。

附加購買的意外險叫航意險,全稱是航空旅客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保險公司為航空旅客專門設計的一種意外險,一般是20元一份,一份保額20 - 40萬元,最多可以買10份。

現在,航意險保額普遍調整為30元,保額為60萬元。

航意險被人詬病的一點是,有些機票銷售渠道強制綁定,或者至少是默認購買。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既然已經有了飛機旅客法定責任險,並且也沒有像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那樣被廢止,再弄一個航意險,有必要嗎?

鵬哥認為,航意險還是有價值的。

原因在於:飛機旅客法定責任險的保額不夠高。

國內航班40萬,國際航班57萬左右,這個保額對飛機意外來說,確實不高。

作為意外險的一種,特別是航空意外發生概率又是最低的,所以航意險的金融槓桿最高。

如果你經常坐飛機,每次在購買機票時附加購買一份航意險顯然非常不划算。

保費多花錢還是次要的,保額不夠高才是核心問題。

所以單獨購買一份航意險非常有必要。

三、綜合意外險能替代航意險嗎?

很多人已經給自己投保了一份意外險,比如之前介紹的在護法綜合意外險。

於是就有人會問到:如果已經有了綜合意外險,還需要單獨購買一份航意險嗎?

鵬哥的觀點是,如果經常出行,最好還是單獨購買一份航意險或交通意外險。

因為主流綜合意外險目前保額以100萬為主,值得購買的綜合意外險都沒有額外的交通保障。

這就意味著,交通意外的保額也是100萬。

有的意外險雖然有額外的交通保障,但其他方面保障會有一定缺陷。

另外,綜合意外險對被保險人職業要求非常嚴格。

1-3類職業投保任何綜合意外險都沒壓力,但4類以後職業想投保就比較困難了。

航意險卻不同,航意險對職業沒有任何要求,什麼職業都可以投保。

所以對於經常乘坐飛機或高鐵的人來說,最好的辦法是在有綜合意外險的基礎上,再購買一份航意險或交通意外險。

保費並不貴,但保額可以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

這要比每次買飛機票或火車票時附加購買一份交通意外險要划算得多。

相關焦點

  • 坤鵬論保:十一出遊,你的意外險準備好了嗎?
    ——坤鵬論保馬上就迎來十一小長假了,今年國慶、中秋連在一起,小長假也從七天變成了八天除了旅遊意外險,十一出遊也離不開交通工具,所以交通意外險也是大家考慮範圍之內的事情。交通意外險可分為三種:1. 航意險航意險全稱叫航空意外險。其實我們在購買飛機票時也都會提示購買航意險,甚至在網上買機票時還會強制綁定——必須購買一份。
  • 旅遊意外險有必要買嗎?旅遊險的種類有哪些?2020旅遊險最全購買指南!
    需不需要買旅遊險呢? 今天,深藍保實驗室就來和大家聊聊:國慶出遊前,最可能用到的 4 類保險。 主要內容如下: 國慶旅遊,這兩點一定要注意。 旅遊意外險,全方位挑選指南! 航空意外險、延誤險,要買嗎?
  • 這麼便宜的保險,有必要買嗎?
    Hi,我是智囊保的古月,歡迎點擊上方關注我們~大多數人購買的第一份商業保險,可能都是意外險。只是很多人在購買意外險的時候,並未意識到自己買了保險。到底意外險是什麼,它都保障些什麼?02.意外險要買嗎保險本質是為了轉移風險,尤其是靠自身難以承受的風險,一定要優先轉移。如果說一個人身體健康狀況好,覺得自己不會生病,沒有買醫療險的必要,那麼意外險則是一個每個人都要買的保險,因為它不會因為被保險人身體強壯與否而有發生概率高低不同的情況。
  • 長假出去浪,旅遊意外險有必要買嗎?
    只包含社保範圍內的意外險,作用有限。沒必要為了省錢,選擇一個只限社保範圍的意外險。如何判斷意外險是否包含自費項目呢?很簡單,你甚至連條款都不用看。這種是有水分的百萬身價。推薦綜合意外險,推薦兩款產品,搭配著一起買。史帶財險·星享百萬人生個人意外險(計劃一):主要解決意外醫療責任。
  • 國慶出遊,你的旅遊意外險安排上了嗎?
    跟團出遊一般旅行社一定會給遊客購買一份旅遊意外險,那麼旅遊意外險有多重要?出險了怎麼辦?如果是自助遊怎麼配置旅遊意外險呢?新華保險湖北分公司武漢中支團體業務部、中介業務區域經理李霞做客湖北經濟廣播《金融服務熱線》節目為您介紹。李霞做客《金融服務熱線》節目什麼是旅行意外險?
  • 國慶出遊,旅遊意外險要不要買
    相信許多小夥伴都會注意到,在購買高鐵票或者飛機票的時候,一般會有可以添加意外險的選項。那到底要不要買這些搭售的意外險呢? 如果你此前沒有購買意外險的話,那麼建議你最好買一份。而購買意外險,花幾塊、幾十塊就能把身故、全殘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頭上,是一樁很划算的買賣。 如果你已經購買了意外險,那麼就沒有多大必要買了。
  • 十一出行,汽車票、高鐵票、機票搭配的意外險要不要買?
    但是有許多小夥伴都會注意到,在購買高鐵票或者飛機票的時候,往往會有一個可以添加的意外險的選項。有必要購買這些意外險嗎奶爸總結01買車票、機票時搭配的意外險有哪些?旁邊也會有注釋,哪一款是包含了交通意外險的。
  • 航意險存在雙重誤讀:不能賠付航班延誤
    張先生就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麼多年一直不知道航空意外險還能賠付航班延誤,有了這一賠付責任,買航意險還是比較划算的,因為目前航班延誤是大概率事件。  據不完全統計,消費者通過電話、微博等方式諮詢航意險較韓亞空難前增長約三倍。根據去哪兒網的數據顯示,近期購買機票時一併購買航意險的旅客比例迅速提升至20%以上,特別是國際航班旅客的投保熱情明顯增加,與空難事件發生前形成鮮明對比。
  • 被誤讀的航意險 索賠繁瑣航空延誤險叫好難叫座
    張先生就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麼多年一直不知道航空意外險還能賠付航班延誤,有了這一賠付責任,買航意險還是比較划算的,因為目前航班延誤是大概率事件。  據不完全統計,消費者通過電話、微博等方式諮詢航意險較韓亞空難前增長約三倍。根據去哪兒網的數據顯示,近期購買機票時一併購買航意險的旅客比例迅速提升至20%以上,特別是國際航班旅客的投保熱情明顯增加,與空難事件發生前形成鮮明對比。
  • 刷卡買機票免費獲航意險:實際虧很大
    據客服葉先生介紹,招商銀行與攜程網合作的「攜程旅行信用卡」贈送航空意外險,普通卡的保額最高50萬元,金卡保額達200萬元。此外,招商銀行與國航、南航、東航聯名的信用卡均贈送同樣的航空意外險。  30萬元、50萬元、100萬元甚至400萬元,這樣高保額的航空意外險真的「免費」嗎?上述三家銀行的客服人員均告訴記者,贈送的保險免費,不會從持卡人的存款中扣除保費。然而保險的生效有一定門檻:卡片激活首刷之後,持卡人只有使用本卡支付100%客運民航機票票款或者80%以上的旅遊團團費,才能獲贈當次航班的航空意外保險。
  • 部分信用卡附帶保險增值服務 刷卡購機票免費獲贈高額航意險
    如今大家都非常有自我保障意識,普遍都為家人自己花錢買了份保險,一份安心。而那些免費贈送的保險,則常常被忽視。馬航失聯事件再次提醒廣大持卡人,關注卡片增值服務保障的條件及索賠範圍,很有必要。馬來西亞航空MH370航班失聯事件再次引發人們對航空意外保險的關注。
  • 刷卡買機票免費獲航意險:實際虧大
    免費送保險生效有門檻記者致電平安銀行客服熱線,諮詢是否有開卡送交通意外保險的信用卡。對方介紹,客戶開辦該行的標準信用卡或保險信用卡,可獲得全方位的交通意外保險。標準卡金卡和保險信用卡的航空意外險最高保額為50萬元,而標準卡普通卡最高保額為30萬元。記者隨後撥打了招商銀行的客服電話。
  • 信用卡購買機票「藏」有航空意外險·都市快報
    本報訊 信用卡附帶的部分服務被大多數持卡人所了解,如機場貴賓廳待遇、道路救援服務等,而不少卡片帶有的意外險保障卻常常受到忽視。那麼,究竟哪些信用卡裡「藏」了意外險,如何發揮其意外險保障功能,快理財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 國慶中秋旅遊幾天,保險怎麼買?一般旅遊險要保障到哪些比較好?
    身邊有許多朋友都開始謀劃著今年國慶如何外出旅行啦,畢竟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一年,在家憋悶的是太久了,也該趁著國慶假期出去散散心,透透氣。無論是在國內旅遊還是國外旅遊,都將面臨風險,包括意外、疾病、財務丟失等。為了規避這些風險,出門旅遊時購買一份旅遊意外險就非常有必要了。
  • 國慶中秋旅遊幾天,保險怎麼買啊?一般旅遊險要保障到哪些比較好
    身邊有許多朋友都開始謀劃著今年國慶如何外出旅行啦,畢竟2020年這個不平凡的一年,在家憋悶的是太久了,也該趁著國慶假期出去散散心,透透氣。無論是在國內旅遊還是國外旅遊,都將面臨風險,包括意外、疾病、財務丟失等。為了規避這些風險,出門旅遊時購買一份旅遊意外險就非常有必要了。
  • 假期將至,有了意外險還需要買旅遊險?
    天假期,不少人會利用這8天假期去玩一下中國式旅遊到哪都是人山人海,有夥伴會擔心一些安全隱患,提前考慮給自己配置一些旅遊險,問到我已經有了意外險,還需要買旅遊險嗎,今天也是給大家回答一下有了意外險還需要旅遊險嗎?
  • 意外險買哪個好 走出誤區不踩雷
    意外險買哪個好?可能和你想像的不一樣大多數人想給自己買保險,主要是考慮到上有老下有小,怕自己意外身故或喪失勞動能力,想留點錢給身邊人。但這些「意料之外」的不幸和保險中提及的「意外」並不完全是一碼事。比如備受關注的猝死,買了意外險也是不賠的,因為意外險只保障由於意外原因造成的死亡和傷害,猝死的本質還是身體疾病導致,不屬於意外。一些從事高危操作的職業一般意外險也是不保的。
  • 案例證實:橫豎一死,意外險和壽險都有身故賠付,買兩份有必要嗎
    最近,有人問小新:意外險和壽險都是保身故的,意外險那麼便宜,直接買意外險不就好了,為啥還要買壽險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小新用案例帶大家了解一下:案例一:張先生在2015年1月份購買了一份50萬保額的意外險和一份100萬的定期壽險。
  • 機票所含保險不等於航意險
    在此次馬航失聯事件中,平安公司排查出有7人為南方航空公司的共享代碼旅客,也就是說最少南航需要賠付每人15.8萬元。   提醒:旅客責任險與航意險是兩種不同的保險險種。旅客責任險是由國家法定航空公司強制購買,目的是為航空旅客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險保障。一旦發生意外傷害,可以使身故者的親人和家庭多得到一份保險賠償,也可以使身體殘疾者多得到一份殘疾保險金。
  • 買機票搭配的航意險性價比不高
    買機票時搭配銷售的航空意外險值不值得買?旅遊險和航空意外險是否買其中一樣就行?購買時要注意哪些參數?帶著市民關心的焦點問題,記者逐一向保險公司求解。航空意外險:在保險公司買比旅遊網站便宜買機票的時候,旅遊網站、航空公司往往會搭配銷售航空意外險,單次二三十元,要不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