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影視中,有許多以後宮女子為題材的作品。因為主角的故事太過離奇,作者無法自圓其說,甚至只能將她們視為穿越人物。其實,真實的歷史,遠比小說情節還要精彩,還要匪夷所思。比如康熙的德妃烏雅氏,本來只是一名普通宮女,卻扶搖直上,生下六個孩子,其中皇四子胤禛還當上了皇帝。可是,家家都有難念的經,看似開了掛的人生,看似一路順風順水,享受無限風光,卻因為兩個字,終身都忍受著折磨。
這兩個字是什麼,不賣關子了,那就是「身份」。烏雅氏的出身,曾經進過雍正的美化,說她「曾祖額布根者,本朝舊族,創業名家。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這完全是為母親家族貼金,按照《八旗通志》的說法,烏雅氏的祖上實際上就是包衣奴才,是最低等的下人。所以,烏雅氏參加了皇宮選秀,都沒有資格成為妃嬪,只能當一名宮女。
這種身份出身,如果放在別的朝代,哪怕是放在清朝前期,也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偏偏康熙是一個非常看重門第的皇帝,他的講究甚至比漢族皇帝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烏雅氏作為宮女,就是被他看中,並且得到了寵愛,一連生下了三子三女六個孩子。康熙雖然子女多,後宮嬪妃也多,烏雅氏卻和榮妃馬佳氏一起成為了後宮的生育冠軍。
生兒子多又能怎樣,康熙根本瞧不起她的出身。當她生下皇四子胤禛的時候,甚至都沒有為其加封號,依然只是一個沒有名分的庶妃。此時的清廷後宮,還有一個破規矩,那就是低等級的後宮女子,是沒有資格撫養皇子的,胤禛也因此在出生不久就被送給皇貴妃佟佳氏撫養。
要知道,這是烏雅氏的第一個兒子,是從身上掉下來的心頭肉,怎麼能不心疼。可就是因為「身份」二字,卻不得不與兒子分離。皇貴妃佟佳氏雖然對胤禛很好,沒有讓他吃苦,但卻無形之中使烏雅氏母子二人產生了隔閡。
直到一年之後,胤禛即將滿月的時候,烏雅氏才被冊封為德嬪。很多高貴的女子,進宮就是妃、貴妃、皇貴妃甚至皇后,一旦生下兒子更是恩寵萬分,烏雅氏卻只能和包衣出身的女子一起,要從嬪位開始,不斷晉升。
幸好,德嬪烏雅氏能生會養,封嬪的第二年又生下了皇六子胤祚。這一下算是引起了皇室的重視,沒過多久就晉封為德妃。可是,這似乎也就是康熙皇帝最寬厚的待遇了。儘管六宮之中再沒有皇后、皇貴妃,甚至連貴妃都很少,烏雅氏也不能再進一步。哪怕她又不斷生育,生下了三位公主和皇十四子胤禵,也沒有改變。
縱觀康熙的後宮晉封歷程,似乎沒有多大的感情因素,並沒有有類似皇太極的海蘭珠,順治的董鄂妃那樣光靠寵愛就一飛沖天的女子。他只看兩點,一是出身,二是生育。烏雅氏在第一點吃了大虧,幸好能生會養是她的本事,這才不至於籍籍無名。
不過,早年低微的身份,還是為她埋下了禍根,即使兒子當上皇帝也不例外。因為長期和胤禛分離,這對母子之間並沒有多少感情。相反,皇十四子胤禵是她在當上德妃後所生,親手撫養長大,所以感情很深。因此,在胤禛與胤禵爭奪皇位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站在小兒子這一邊。
即使是胤禛當上了皇帝,她也不配合,甚至不願意完成接受雍正的跪拜。她還尋死覓活,鬧著要給康熙殉葬。試想如果不是因為當年身份低微,眼睜睜看著胤禛離開,又怎麼會有後來緊張的母子關係?哪怕是雍正繼位後,他們之間也沒有和緩的跡象,以至於她在康熙駕崩後半年就去世了。民間紛紛傳說是雍正逼死了母親,其實是「身份」二字,長期壓抑並且主導了她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