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說過:「閃光的東西並不一定是金子, 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特點,才能和天賦也表現在不同的方面。我們需要的是不斷認識自我,發現自己獨特的美,將自己的閃光點發揚光大。萬萬不可以模仿別人做一些愚蠢的事情,說不定,還會弄巧成拙呢?就如東施一樣,豈不是貽笑大方。
東施效顰
施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時期越國人,她的一舉一動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西施不僅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時所做的任何一個動作,都是非常美的。因此常有一些姑娘模仿她的衣著,裝束;也常有一些人有意無意地模仿她的行為舉止。 有一天西施心痛的毛病犯了,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時,皺著眉頭,用一隻手捂著胸口,走在路上雖然非常難受,但旁人看來今天的西施卻又別有一番風姿。西施有一鄰居容貌長的很醜,名字叫東施,東施見西施人長的美,別人時常效仿西施的衣著,舉止的時候。她也常常暗地裡觀察,看看西施到底與別人有什麼不同之處。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著胸口,皺著眉頭的樣子後,感到非常美。於是她就跟著學起這個樣子來了。東施本來容貌就醜陋,又皺起了眉頭,本來形體就含胸弓背,卻又捂住了胸,弄得更加醜陋不堪,東施的樣子,讓大家看見後都捧腹大笑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典故說成是《東施效顰》。
現在人們常用這則典故諷刺那些不知所以,盲目模仿的行為。那麼東施究竟錯在哪裡了呢?其實東施錯在她沒分清楚實質和表象之間對應關係,西施的美是實質的,而她動作只是表象,而東施的容貌是醜陋的,所以她模仿西施的動作只會是貽笑大方。所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切不可盲目去模仿別人。正如我們的成長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和完善自己的過程,能尋找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才能成就美好自己。
大家是不是都聽過,邯鄲學步這個典故,可是聽了這個典故後我們除了會覺得很好笑,是不是也應該思考一下,我們在學習模仿別人某些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是否對自己有用。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眾不同的特點,也都應有不同的美。我們要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美和長處。當我們想要發揮自身特點的時候要從自身角度來考慮這種行為是否正確,當看到別人的長處時,可以結合自身的條件吸取別人的優點。當發現別人的缺點時也要檢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這樣的缺點呢。從而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完美,將最美的自己展現出來。
孟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我們一味的模仿和學習別人的時候,有沒有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自己,我還是我嗎?我在做些什麼啊?我現在為啥這麼啊?當初那個活潑自信的自己哪裡去了?我是不是已經成為了別人的影子?我們是不是應該問了自己這些個問題之後,再去選擇自己要走的道路。我們一定要知道盲目的模仿別人,不過是在肯定別人的同時也在否定自己罷了。
高爾基說過:「如果學習只在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所以我們可以學習別人的優點,取長補短。但是切勿盲目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