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聯盟深情示愛[/b]
日前,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航空聯盟———「星空聯盟」首次在上海舉行了半年一度的執行長董事會。6月1日,在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該聯盟重要成員之一的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執行長韋伯向記者透露,漢莎公司正在與國航進行談判,有意接納該公司加入星空聯盟。
事實上,國際上的幾大航空聯盟早就開始竭盡所能地將中國的航空公司拉到自家陣營中來。此番,星空聯盟選擇在上海召開董事會就是看好中國航空市場的有力佐證。星空聯盟在在此前的聯盟成立5周年慶典上公布的亞洲策略中,有些迫不及待地宣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已被列入今年吸收入盟的成員名單。據韋伯介紹,漢莎航空公司從1984年起就開始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接觸,去年已實現了與國航代碼共享。目前,「星空聯盟」的部分成員還與國航等中國航空公司在航空食品、飛機維修等領域開展密切的合作。
「中國航空公司加入星空聯盟益處多多,」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副總裁施特勞斯對加盟的優點津津樂道,「國際航空大聯盟通常都有完善的網絡,以星空聯盟為例,它在歐洲、亞洲及美國都有成員航空公司,乘客的目的地是遍布全球的,這樣就能從中得到許多便利。而對中國的航空公司也需要擴展國際航線,加入星空聯盟可以把自己的觸角擴展到更廣的範圍。」
[b]緊盯中國沃土[/b]
「星空聯盟」向中國民航「示愛」,意在以聯盟的方式拓展在華業務。剛剛閉幕的世界航空運輸峰會上公布的數據表明,過去的10年中,中國航空業始終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勢頭,運輸量的增長比例遠遠超過世界平均增長水平。
「9·11」事件之後,在全球航空運輸量下降20%、歐洲跨大西洋航線下降了40%的情況下,中國航空業卻一枝獨秀,運輸量增長了7%。新任國際航協執行長在國際航協第58屆年會上曾介紹,去年民航全行業的損失在160億美元左右。
「星空聯盟」則期望通過更廣泛的國際合作來改變目前的不利局面,中國則是它全球網絡中的一個空白點。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的總裁範偉克則明確表示,他的市場目標是———讓目前每周飛北京的4個航班、飛上海的3個航班增加到每天都有一班飛往北京和上海的航班。
[b]權衡利弊慎決策[/b]
「航空聯盟確實希望東航能夠加入,現在只是我們願不願意加入的問題。」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總裁葉毅乾麵帶笑意地表示。
「國航現在的選擇不止星空聯盟一家,」國際航空公司副總裁張學仁也表示,「國外航空公司一開通中國航線則必飛北京,而中國對航空權有所限制,國外航空公司尋求合作時首先想到的會是找國航。特別是全球航空業走向合作、聯盟、樞紐的概念後,世界上幾大聯盟都非常希望國航能夠加入。」
張學仁同時也表示,國航為了行業發展和自身利益的需要,也一直在對加入航空聯盟的條件以及加入後能為自己帶來的利益進行仔細分析,在不久的將來會作出一個決定,加入一個聯盟。今年年內會先籤下一個意向性的協定,但真正加入還需要1-2年的準備時間。
張學仁稱:「世界5大航空聯盟都曾對國航示愛,哪一個聯盟最適合國航要等專家分析的結果出來。雖然國航與星空聯盟的主要成員德國漢莎在代碼共享方面的合作相當成功,但這並不意味著國航就一定要選擇加入星空聯盟。」
[b]爭食與合作的矛盾[/b]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航空公司間結盟的真正用意在於通過代碼共享延伸各自的運營範圍,原本要通過擴大機隊、增加航班的高成本運作就會降低為零。對於航線無法覆蓋的地區,航空公司多半會採取航空聯盟,以代碼共享的方式與其他航空公司聯營或合營來擴充自己的版圖。
「加入航空聯盟後能不能和究竟能得到多少利益,取決於航空公司自身的實力和在航空聯盟中扮演的角色。」張學仁在記者的追問下吐露真言,「世界任何地方都充滿競爭,就算加了聯盟之後,聯盟之間也存在競爭。在國際競爭的大趨勢下,航空公司如何去把握和選擇,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加入國際航空聯盟,對航空公司和聯盟雖然是互惠互利的好事,但誰也無法避免既合作又搶食的矛盾。中國的航空公司能心無芥蒂地融入聯盟的大家庭的時候,也就是他們真正有自信迎接國際競爭的時候了。
>>以往評論<<
0薦聞榜
(《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