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形地貌多姿多彩
如同陸地的自然地理實體一樣
海底地理實體也有自己的名字
中國的最南端是哪兒?
幾乎所有人都能脫口而出:曾母暗沙!
然而除了曾母暗沙之外
可能就沒人知道南海其他島嶼或暗礁的名字了
曾母暗沙是一片形如紡錘的水下珊瑚礁
攝影 / 吳立新
今年 4 月中國自然資源部、民政部公布了關於
中國南海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的公告
公告明確了三峙仔、金銀東島、尾峙仔島
等 25 個島礁標準名稱、漢語拼音和地理位置;
中建西海底峽谷群、中建南海底峽谷群、
萬安海底峽谷群等 55 個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
漢語拼音和地理位置(經度、緯度)
中國地名委員會 1983 年 4 月受權公布的
《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繼續有效
島礁標準名稱
↓
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
↓
看完上面的表格,有不少網友表示
沒錯,金吒、木吒、哪吒三兄弟來鬧海了
而且緊貼九段線靠近越南一側
↓
圖自:公眾號「地圖會說話」
除了中國的神話故事中的人物
此次公布的南海海底地理實體名稱中
很多命名明顯受到中國古詩詞的影響
比如網友提到的《春江花月夜》
隨手一划,就是一個海丘的名字
此詩有 " 以孤篇壓倒全唐 " 之譽
春、江、花、月、夜、人幾個主題詞錯落重疊
伸縮變化,把讀者引進了一個
目眩五彩、渾然忘我的境界
歷盡滄桑變幻,詩篇不朽而江月依舊
萬仞海脊、玉門海山、玉門海脊、
春風海脊、春風海谷、楊柳西海丘
這一組名稱來自於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天寶海山、騰蛟海山、起鳳海丘、
縈迴海丘、桂殿海山、蘭宮窪地
則是來源於王勃的《滕王閣序》
還有一些名字是和歷史事件有關的
鄭和海谷、鄭和海臺
是與鄭和群礁有關
為了紀念明代航海家鄭和而命名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8 年 8 月
鄭和的隨員施晉卿、梁道明、楊信等的名字
也都出現在了南海的一些島礁沙洲的名字中
晉卿西海山就與附近的晉卿島有關
晉卿島所在的礁盤就像一條擁有長長魚尾的美人魚
攝影 / 吳立新
所以南海海底地名命名有什麼規律呢?
遵從易記易用和體現中華文化特色
大型的地理實體一般以所在的海域命名
如北部灣陸架;
小型的海山海丘,如果位於島礁、暗沙附近
一般借用島礁名稱或同時結合方位詞命名
如黃巖東海山;
其餘新命名的海底地理實體
主要以中國古代科學家、醫學家、
文學家和航海人物等分區域、分片區命名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8 年 8 月
但是,你們最熟悉的 " 曾母暗沙 "
其實是音譯外文名 "James Shoal(詹姆斯淺灘)"
南海諸島的地名中,有許多是來自外國人的命名
20 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命名與審定工作
共有 4 次
南海諸島的四次命名
第一次是在 1909 年
兩廣總督張人駿派廣東水師提督李準
前往西沙群島甘泉島附近海域巡視
為西沙群島的 15 個島命名,公告中外
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審定和宣布南海諸島的官方地名
珊瑚島、甘泉島、琛航島就是那次命名的島嶼
這 3 個名字沿用至今
珊瑚島,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3 年 1 月
攝影 / 查春明
第二次是在 1933 年
法國佔領南沙群島的 9 個小島,國內各界紛紛抗議
國民政府成立 " 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 "
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礁中英島名
並於 1935 年公布《中國南海各島嶼華英名對照表》
列出了南海諸島 136 個島礁灘洲的地名
沿用至今的有 11 個
但遺憾的是,公布的地名有很大一部分
是來自對英文地名的音譯和意譯
金銀島,英語為 "Money Island"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3 年 1 月,攝影 / 查春明
第三次是 1945 年抗戰勝利之後
我國收回南海諸島
1947 年由內政部審定和對外公布
《南海諸島新舊名稱對照表》,共公布 172 個地名
這次出現了大量漢語地名
" 名從主人 " 的地名原則開始體現
第四次是 1983 年
中國地名委員會受權公布
《我國南海諸島部分標準地名》
這次公布了 287 個地名
此次公布的標準地名
最大特點是把漁民地名與政府公布的地名融合在一起
地名表中 287 個標準地名,附有 125 個漁民習用地名
有人可能要問
什麼是漁民地名?和官方名字不一樣?
漁民習用地名
起初,南海諸島大部分的島礁都有自己的名字
且與海南潭門鎮漁民的作業方式有關
這些漁民為了捕撈作業的需要
不經意間對三沙那些珊瑚礁一一命名
可以說是潭門鎮漁民的祖先賦予這些島礁以名字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3 年 8 月
南海諸島漁民習用名總共有 100 多個
這些習用名長期以來一直在漁民中使用,很少變化
地名既有通名,又有專名
如按照珊瑚礁與海面的距離
把它們分為:" 峙 "、" 仔 ";
" 線 "、" 沙 "、" 鏟 "
即高潮時淹沒、低潮時露出的礁等等
這些地名標示的位置極其準確
與今天的現代地圖無異
事實上,今天的潭門漁民出海作業時
仍然會在使用官方標準地名的地圖上標註習用名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3 年 8 月
奇怪的是,前三次官方公布的地名中
一次也沒有採用潭門鎮漁民的習用地名
潭門鎮漁民竟然不認識其中任何一個島礁的名字
儘管他們世世代代就在那些島礁上生活和勞作
但在第四次南海諸島地名中
終於出現了海南漁民的習用名
如果沒有在生活和生產中
與這些島嶼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是不能取出這麼多有著很深文化色彩的名字的
或者即使取了名,也不能使用和流傳開來
這些質樸形象的俗名
從地名學的角度證明了南海諸島是中國的領土
而今年公布的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標準名稱
更是將中國歷史典故和南海相結合
給南海主權維護帶上了更多的浪漫色彩
我們為陸上春江花月夜的美而讚嘆
也為海中山丘島礁的深邃而感慨
【來源:蘭州日報·ZAKER蘭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