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只有芸知道》讓情感返璞歸真,認清了愛情原有的模樣。馮小剛這次拍攝地選擇了紐西蘭,之所以選擇這裡,用他的話說就是安靜。演員黃軒和楊採鈺在這種純淨的環境中,更多的是即興發揮,用心演繹這個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
隋東風(黃軒飾)在紐西蘭打工時遇見了羅芸(楊採鈺飾),他們二人為我們上演了一場異國他鄉的悲歡離合。故事有一條線索,就是數次提到的鯨魚,他們的愛情故事始於鯨魚,最有也是以看鯨魚結尾,可以說他們的故事就是圍繞鯨魚展開。那麼馮小剛為什麼要用鯨魚作為故事的主要線索呢?鯨魚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影片裡能找基本答案。在一次散步的路上,隋東風問羅芸:別的女人都喜歡花花草草,你怎麼就迷戀鯨魚呢?羅芸回答說:鯨魚特別給人安全感,一頭藍鯨最重可以有一百九十多噸,它擁有霸氣的外表,但很少攻擊其他動物。鯨魚特別平靜溫順,個頭非常大,但不爭地盤,也不搶吃的,就這樣靜靜地在海裡待著,自由自在,也不礙著誰,呼吸時噴出的水花,那也是美麗的風景。
從中我們能看出,羅芸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之所以喜歡鯨魚,就是滿足自己的安全感,用鯨魚填充自己的心靈。影片後面藉助梅琳達的嘴說話出了更深層次的原因。羅芸從小就夢見鯨魚,對鯨魚有一種莫名的親近感。梅琳達用了佛洛伊德的理論解釋了這個意境:夢見鯨魚意味著潛意識裡需要被保護,夢見鯨魚噴水,說明渴望愛情。佛洛伊德說,鯨魚象徵著給人安全感的子宮,夢見這個就是從小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影片反覆出現鯨魚,反覆出現安全感,這都是影射羅芸無法生育,無法踏實的生活。當隋東風請梅琳達幫忙,在家裡劃了一個鯨魚後,羅芸懷孕了,最後因為子宮肌瘤流產了,從此他們夫婦失去了有孩子的希望。羅芸的一生是是悲慘的,也是幸運的。6個月的早產兒,心臟發育不全,獨自一個人來到異國他鄉打工,安心地等待死亡。幸運的是她遇見了愛她如命的隋東風,只是他沒意識到,羅芸的安全感不在金錢,而是自由,最終羅芸沒有看見她心馳神往的鯨魚。
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鯨魚就是暗示羅芸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影片最後,隋東風把羅芸的骨灰撒在了鯨魚身旁,也算是讓她安心了。之所以用鯨魚作為線索,我想跟它的一個習性有關係。
鯨魚有一個很美的現象,當它意識到要死去時,會獨自遊到偏僻的地方,在海洋中等待死去,最終屍體最終會沉入海底。生物學家賦予這個過程一個名字——鯨落,一座鯨魚的屍體可以供養一套以分解者為主的循環系統長達百年。可能馮小剛導演想用這個比喻羅芸嚮往自由的一生,不爭不搶,生命消逝時,安靜的走,不留一絲雲彩吧。
這部影片中,楊採鈺的表現堪稱最完美。她骨子裡淡雅的氣質非常符合羅芸的角色定位,把她那種不安、矛盾、情感訴求表現得淋漓盡致。黃軒和楊採鈺的這次合作,比《芳華》更加飽滿生動。隋東風陽光、帥氣的形象被黃軒演活了。最感人的一段就是他們的生離死別,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要的日子,半路留下的人,苦啊!馮小剛導演用他獨特的視角詮釋著愛情的真諦,希望能改變金錢至上的愛情觀,讓愛情回歸最好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