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響下,中國臺灣地區的旅遊業、航空運輸業、住宿和餐飲業以及其他多個行業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並使得二季度的經濟出現了0.73%的負增長(-0.73%)——並且創下了2009年以來的最大跌幅,但經濟整體降幅並不大,整體表現尚可。
二季度和上半年,臺灣GDP簡介
整個上半年,臺灣地區完成的名義GDP約為92007.93億新臺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1537.42億元人民幣(3062.8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同比實際增長0.41%。
其中,一季度同比實際增速修正為1.59%,二季度的增速初值為「下降0.73%」,且二季度完成的GDP約為45693.16億新臺幣,按二季度平均匯率折算為1526.67億美元(約1.08萬億元人民幣)。
臺媒報導稱,由於海外疫情的影響,上半年臺灣的對外貿易增長疲軟,民間消費和企業投資也受到了影響,整體經濟增速偏低。下半年,有些國家、地區可能爆發第二波疫情,給未來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但由於電子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行業的支撐,加上為了刺激經濟所增加的額外財政支出等諸多因素綜合影響,臺「中研院」經濟研究所預計:2020年全年,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速或為1.15%。
上半年,臺灣GDP在全國排第7名
從經濟總量角度來看,上半年包括臺灣地區在內「全國共有7個省份的GDP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臺灣地區的GDP約為21537.42億元,正好在全國排第七名——第六名是四川省,完成的GDP約為22130.27,第八名則福建省(上半年GDP約為19901.39億元)。
廣東省,繼續排第一名。上半年,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GDP)為49234.2億元,同比實際下降2.5%。其中,第一和第三產業都實現了正增長,但由於對外貿易疲軟,企業訂單大幅低於往年。
使得廣東省的工業企業在上半年未能滿負荷運轉,即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2%,拖累了經濟的整體增長。但各項經濟指標呈恢復性增長和穩步復甦態勢,發展韌性凸顯,下半年將有更好的表現。
第二名繼續是江蘇省,上半年完成的GDP約為46722.92億元,同比實際增長0.9%。與其他省份相比,江蘇省經濟恢復得較好,新興經濟增長較快。整個2020年經濟總量勢必要突破10萬億元了。
第三名繼續是山東省,上半年完成的GDP約為33025.83億元,同比實際下降0.2%;浙江省排第四名,完成的GDP約為29086.63億元,實際增長0.5%。上半年經濟實際增速最高的是西藏地區,同比實際增長5.1%,GDP升至838.38億元。
另外,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重慶市、雲南省、貴州省、廣西和新疆地區以及甘肅、寧夏、海南等省份的上半年GDP都實現了正增長。而黑龍江省經濟實際下降4.9%,增速暫時排在最後一名,完成的GDP約為5250.63億元。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