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出門旅遊,你會發現遍地都是景區,大大小小無論有名沒名,攔起來收門票肯定有人來。這麼多景區,有老牌的名勝古蹟,也有新造的主題公園、遊樂園,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就是因為某些行為所產生的景區,比如我今天要說的這家,它們竟然是別人採石採出的景區,更絕的是它都已成為著名的景點,每天有大量的遊客慕名而來。這兩個景區就是浙江的紹興柯巖風景區和長嶼硐天景區。
拍攝於浙江紹興和浙江台州。
我們先來說說柯巖風景區,因為它地處浙江紹興,在浙江兩大重要城市杭州和寧波的中間位置,交通便捷,再加上紹興自身實力,以及歷代文人墨客在作品中的渲染,使得紹興柯巖景區的名聲會更響些。
柯巖景區,位於紹興城的西面約12公裡的柯山,總面積達6.87平方千米,是紹興地區規模最大的景區。景區將紹興獨特的水鄉風情、古越文化與古採石遺景完美融合,成為江南久負盛名的景區。在這裡你能看到經過千年開鑿所形成的柯巖、欣賞到紹興母興湖八百裡秀美湖光山色的鑑湖、感受到魯興筆下那充滿著歷史痕跡風情小鎮的魯鎮,它共同組成了今天我們看到柯巖風景區。
當然,名為柯巖風景區,最重要的部分還是柯巖。或許很多朋友還不知,柯巖在古代就是一個採石場,慢慢的形成了今天柯巖的奇特景觀。關於柯巖這個名字的由來,在當地還有一個傳說。據說古時當地有一個驛亭,因簡陋,青竹椽、茅草頂,所以取名「柯亭」。在柯亭邊上有一座石山,人們就稱其為「柯山」。
由於柯山的石頭石質優良,於是從漢朝開始,人們就開始在柯山採石,水鄉紹興及周邊城鎮的石板、石條、石塊都來自這座柯山。到了三國時期,這裡已成為有名的採石場,這一採就採了四百多年,碩大一座柯山被挖走了大半,留下了形態奇特的各式石壁、石洞、石窟。
隨著時代的推移,那個亂石橫飛的採石場,慢慢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削壁聳千尺,危崖鎖霧中」的絕勝景色。柯巖景區主要由天工大佛 、雲骨、七巖觀魚、越女春曉 、七星巖、三聚同源、鏡水飛瀑、五橋步月、仙人洞橋等20多個景點組成。
要說這古人採石頭也是有創意,除了把石頭採走,還刻意留下了許多奇特的大石頭,雕刻成各種造型。眼前這塊矗立在水中央的石頭高20.8米,中間是一尊大佛,整座佛像從大石頭中雕刻出來,四周鏤空,由隋代的工匠開鑿,這就是柯巖著名的「天工大佛」,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
在大佛左側還有一塊奇特的巖石,高30多米,上寬下窄,像是一座倒過來的寶塔,又如一股煙靄,嫋嫋升起,直插雲霄,所以稱為「爐柱晴煙」。這塊石頭開鑿於隋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這座巖石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雲骨,據說宋代大書法家米芾酷愛石頭,看到雲骨後看了數日都不願離去,稱它為「天下第一石」。
這第二個由採石形成的景區就是位於浙江省台州市溫嶺市長嶼鎮的「長嶼硐天風景區」。作為雁蕩山餘脈,這裡的山海拔並不高,只有150多米,不過其山巒蜿蜒起伏,再加上從南北朝開始,歷經1500多年的不斷採石,造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有著二十八個硐群,1314個形態各異硐窟的奇特景觀。整個景區面積16.2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人工開鑿硐穴景區,榮獲世界基尼斯之最。
長嶼硐天的形成原因和柯巖有些相似。長嶼鎮是遠近聞名的石板之鄉,最早在晉代時,長嶼人就拿著鑿子開始挖石頭,據說光是長嶼硐天景區裡挖出上億立方米的石材。正是千百年來不斷的採石,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雖由人為,卻宛如天成的奇異景觀。
整個長嶼硐天景區集雄、奇、險、巧、幽為一體,有峭壁、飛瀑、碧潭、石橋、山徑、幽谷、茂林,摩崖、寺廟、村舍等種類豐富,風景各異的景觀群。景區內雖沒有天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等,但千百年來採石留下了眾多的如神獸、如猛禽、如宮殿、如神器等眾多千姿百態的石頭造型。
景區最這神奇的地方要數這個世界最大,亞洲唯一的巖硐音樂廳。整個音樂廳長約百米,高約六十米,總面積二千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上千位客人。2002年這裡舉辦了中國首屆巖洞音樂廳,引起國內外熱烈反響。同年德國北萊州交響樂團在此成功舉辦「萊茵河之聲」巖洞音樂會。如今音樂廳內每天有專業樂隊定時演奏漢唐古名曲。這種自然的同頻立體聲效果,讓你在每個角落都能聽到天籟般的樂聲,絕對是一種異樣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