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
_______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最早被制訂的一個 ,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這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我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
一候 蚯蚓結
二候 麇角解
三候 水泉動
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麇角解: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水泉動: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習俗
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東平、汶上、曲阜、鄒城,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冬至節氣 養生重點
生活起居:起居有常,必待日光。
【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儘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鍛鍊不要大出汗】
冬至前是一年中陰氣最盛的時候,冬至後雖然陽氣逐漸增加,但實際上氣溫下降,人體皮膚的寒冷感覺會更加明顯。此時應注意防寒,特別是頭、背、足三處要保暖。冬至後不宜進行高強度的體育鍛鍊,不宜大出汗。體育鍛鍊者可選擇太極拳等動靜結合的運動。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外出活動。
【數九寒天要通風換氣】
天氣寒冷,人們在保暖時喜歡緊閉門窗,這會導致空氣品質下降,應該適度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尤其是學校等人員密集的場所,教室裡空氣往往很汙濁,不利於學生們的健康,每到下課時更需要打開窗戶。
【壯不競時,精神滅想】
養生重點是要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冬至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審慎調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至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至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運動:每天6至9時最不適宜老年人鍛鍊
「鍛鍊的時間關係到鍛鍊的效果,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晨練過早對身體並無好處。」漱玉平民大藥房工作人員賈麗說,按照人的生物鐘作息時間,人體在下午4~6時,心血管功能處最佳狀態,其次為上午10時以後,最差是上午6~9時。因此,如果健康狀況良好,則一天的任何時候運動都可以,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功能不全,則宜選在下午4~6時活動,或在上午10時以後外出,儘量不要清晨冬練,因為這時交感神經張力急劇升高,心血管負擔最重。
冬季食補
冬季,才是每年養護身體的開始。
俗語稱「冬季進補,來年打虎」,人在這個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為來年的身體健康埋下根基。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可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慄子、花生、豆腐、木耳等。
七大冬季養生佳品:
【慄子健脾補腎】
冬季人體的氣血開始收斂,這段時間食用慄子進補尤為適宜。板慄不僅味美,還是冬季養生的佳品。板慄味甘性溫,無毒,有「益氣補脾、厚腸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板慄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質,這些元素對防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骨質疏鬆等疾病都有益處。因此,老年人吃板慄可益氣血,男性吃板慄則可補腎、治療腎虛。
【羊肉補腎禦寒】
寒風起,羊肉肥,冬季進補,羊肉是首選。羊肉中豐富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鈣、鐵、磷等營養成分,有著補腎護肝、禦寒祛溼的功效。閩南地區,冬季要吃羊肉補冬,據說一冬都不會冷。一碗羊湯帶來的溫暖,足以抵擋一冬的嚴寒。
【山藥補氣】
與冬筍一樣白嫩美味的還有山藥。俗話說:「冬天吃山藥,勝過吃補藥。」冬天進補吃點山藥,再合適不過。山藥披著土褐色的外皮,貌不驚人,卻有極佳的補氣效果。它的澱粉含量很高,可以為抵禦寒氣提供較多的熱量。其所含的薯蕷皂苷和膽鹼、黏液質等成分,不但有利於肌膚保溼,更有防止心血管系統脂肪沉積的作用。
【牛蒡疏風】
牛蒡的「外貌」酷似山藥,不過「身材」略為清瘦。中醫認為,冬天「風邪」盛行,吃牛蒡可疏風散熱,幫助人體抵禦風邪的侵襲。每100克牛蒡的胡蘿蔔素含量達到了驚人的390毫克,遠高於胡蘿蔔,其蛋白質和鈣含量在根莖類蔬菜中也是「傲視群雄」。牛蒡還含有過氧化物酶和一些抗菌成分,有一定的抗衰老和降血糖作用。
【白蘿蔔清熱】
「冬吃蘿蔔賽人參」,白蘿蔔是冬季餐桌上不可少的菜餚。白蘿蔔中含有芥辣素,有一定的消炎清熱作用。冬天若是貪吃狗肉上火,出現嗓子疼、鼻塞等症狀,可以適當吃點白蘿蔔來緩解症狀。此外,白蘿蔔中還含有木質素和多種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等作用;其富含的礦物質可以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預防凍瘡等疾病的發生。
【蓮藕健胃】
蓮藕是也冬季常見的食材之一,鮮蓮藕中含有高達20%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將蓮藕涼拌或微微焯一下生吃,有清熱潤肺的作用。不過在冬天,人們更習慣熟吃蓮藕。煮熟後的蓮藕是溫性的,可以健脾開胃。熟藕與排骨同煮,還有補心生血的作用;吃火鍋時放點蓮藕,不但可以與青菜寒涼互補,還可以充當主食。
【鴨肉滋陰補虛】
鴨子不僅享有「京師美饌,莫妙於鴨」、「無鴨不成席」之美譽,尤其當年新鴨養到秋季,肉質壯嫩肥美,營養豐富。鴨肉性寒涼,特別適合體熱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食療首選鴨。鴨屬於水禽,元朝的御醫忽思慧在《飲善正要》裡說,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於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症。
溫一壺黃酒暖冬天:
冬季進補,黃酒是不錯的選擇。黃酒是用穀物作原料,用麥曲或小曲做糖化發酵劑製成的釀造酒,性味甘、溫、辛,甘則溫補強壯,緩急調中;溫能溫中祛寒,助陽通絡;辛則發汗解表,行氣止痛,對冬天容易感冒、怕冷體質的人來說,黃酒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黃酒最好溫熱了再喝,元人賈銘認為,「凡飲酒宜溫,不宜熱」,「飲冷酒成手戰」,黃酒加點薑片煮後飲用,既可活血祛寒,又可開胃健脾。當然,酒的溫度也不能加熱得太高,酒過熱了飲用,一是傷身體,二是乙醇揮發得太多,再好的酒也淡而無味了。從養生的角度看,黃酒還屬於細酌慢飲的酒種之一,喝黃酒不宜太多太急,否則會損傷腸胃和肺。
適合這個季節食用的幾款飲食療方:
羊肉蘿蔔湯
【食材】
羊肉、白蘿蔔、粉絲、蔥、姜、鹽、料酒、大料、幹辣椒、花椒。
【做法】
1、將白蘿蔔切成塊,羊肉切成3釐米長短的塊,放入熱水中焯一下備用。
2、砂鍋中倒入水,放入羊肉,加入料酒、蔥、姜、幹辣椒、大料、花椒,加蓋燒開後轉小火燉30分鐘,放入白蘿蔔、粉絲繼續燉,至熟後調味即可。
【功效】
羊肉在《本草綱目》中,是被稱為「補元陽益氣血」的上佳補品。冬季吃羊肉可驅散寒冷、溫暖心胃。
淮山芡實排骨湯
【食材】
淮山、芡實各50~100g、排骨200g。
【做法】
1、將淮山洗淨切塊,芡實洗淨,排骨洗淨切小塊兒待用。
2、湯煲中加入500ml清水,放入淮山、芡實、排骨用武火煮開。
3、再調至文火煲2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
健脾補氣。尤其適合氣虛脾虛、便溏、面色萎黃之人。
羊肉粥
【食材】
生薑20克、羊肉100克、大米7 5克、料酒、鹽各適量。
【做法】
1、將生薑洗淨切片,羊肉洗淨,入開水鍋氽去血水,切2釐米見方的塊,大米淘洗乾淨。
2、將大米、生薑、料酒、羊肉同放鍋內,加適量水,置大火上燒沸,再用小火煮成粥,加入鹽攪勻即可。
【功效】
能暖脾胃、散風寒、增食慾,對脾胃虛寒、冬天手腳不溫者特別有益。
黑芝麻粥
【食材】
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
1、黑芝麻炒熟研末備用;
2、粳米洗淨與黑芝麻入鍋同煮,旺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
補益肝腎,滋養五臟。註:本方更適於中老年體質虛弱者選用,並有預防早衰之功效。
蟲草蒸老鴨
【食材】
冬蟲夏草5枚、老雄鴨1隻、黃酒、生薑、蔥白、食鹽各適量。
【做法】
1、老鴨去毛、內臟,衝洗乾淨,放入水鍋中煮開至水中起沫撈出;
2、將鴨頭順頸劈開,放入冬蟲夏草,用線紮好,放入大缽中,加黃酒、生薑、蔥白、食鹽、清水適量;
3、再將大缽放入鍋中,隔水蒸約2小時鴨熟即可。(也可用氣鍋蒸)。
【功效】
補虛益精,滋陰助陽。本方以蟲草為主,助腎陽,益精血;以老鴨為輔,滋陰補虛。方中一偏於補陽,一偏於補陰,兩者合用,共成補虛益精,滋陰助陽之權威藥膳。註: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當歸生薑羊肉湯
【食材】
羊肉500克、當歸50克、生薑100克,也可以酌加:生黃芪、黨參、陳皮、山藥、白朮等各25克。
【做法】
1、先用冷水煮羊肉,放入料酒、姜、蔥,將羊肉煮去血水洗淨備用;
2、然後將所有材料置入砂鍋慢燉三至四小時;
3、最後調入適量鹽,即可。
【功效】
羊肉甘溫,冬季溫補最宜。當歸甘溫、微辛微苦,甘溫宜於溫補,微辛稍具流通性,微苦可以適當潛藏相火。同時加生薑辛微溫,使羊肉當歸補而不滯。而黃芪補氣益肺、黨參補氣生津、陳皮健脾理氣、山藥健脾補脾陰、白朮健脾補脾氣,都可酌情添加少許。
龍馬童子雞
【食材】
蝦仁15克、海馬10克、子公雞1隻、料酒、味精、食鹽、生薑、蔥、水豆粉、清湯適量。
【做法】
1、將雞肉淨膛後,從中斬開;
2、將海馬、蝦仁用溫水洗淨,泡10分鐘,分放在雞肉上,加蔥段、姜塊、清湯適量,上籠蒸至爛熟;
3、出蘢後,揀去蔥段和姜塊,加入味精、食鹽,另用豆粉勾芡收汁後,澆在雞的面上即成。服用時,食海馬、蝦仁和雞肉。
【功效】
溫腎壯陽,益氣補精。適用於陽痿早洩,小便頻數、崩漏帶下等。
桂圓燉蛋
【食材】
桂圓7顆、雞蛋1個、水適量。
【做法】
1 、雞蛋打散,加入溫水,比例為1:2;
2 、將雞蛋水反覆過篩,直到沒有泡沫,加入桂圓,大火上蒸8-10分鐘即可,不需要加糖。
【功效】
可以滋陰養血,寧心安神,對血虛頭痛,心悸失眠,記憶力減退也有幫助。可當早餐食用。注意:桂圓性熱,不宜長期服用。
羊肉大蔥餡餃子
【食材】
羊肉、精五花肉、大蔥、姜、香蔥、餃子皮。
【做法】
1、把羊肉和五花肉剁碎,加薑末香蔥一起混合剁;
2、切好的大蔥加入肉糜一起剁勻;
3、放入容器加所有調料一起攪拌上勁即可;
4、餡用餃子皮包好,煮熟即可。
【功效】
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能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同時還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其他閱讀】
殺年豬了,快來喝刨湯!
媽媽菜的油鹽醬醋, 民間味的橫豎撇捺。
豬肝不孤獨,又嫩又燙又帶脆…
一桌團圓,才是幸福的味道!
潘金蓮、西門慶的食色性也。
盛開的蓮,多情的藕。
加一把香菜,讓蘿蔔和羊肉相擁達到高潮。
冬吃羊肉,開春能打虎。
吃肥肉與女人、男人的顏值成正比。
豬油、豬油,為豬油正名!
秘訣:如何炒好一碗蛋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