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醬鄉·中華匠藝 | 一幕一燈一皮影,三尺戲臺話匠心

2020-12-18 新訊網

  【專欄介紹】大國醬鄉中華匠藝專欄,旨在為「尋找99個中華匠藝傳承人」活動宣揚傳統手工技藝、分享匠人故事。本活動及專欄將長久進行,以期各界匠藝人參與交流,攜手大國醬鄉及全國醬友拾掇華夏文明遺產,共勉匠心傳承。

  【本期匠人】魏金全老師,,非物質文化遺產(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生於1964年一個皮影世家,曾代表國家赴德、法、英、美等國參加文化交流活動。魏金全老師曾接受,電視臺一至十一套節目組多次專訪,及參加影視劇《鳳凰》、《驢皮影》、《長燈歌》等的拍攝。2018年,魏金全老師受北京衛視特邀,與李玉剛、張國立聯合拍攝《非凡匠心》專題片;同年,應邀參加亞洲博鰲論壇演出。2019年,魏金全老師參加全國優秀皮影匯演,榮獲「最佳皮影表演獎」。他也是目前華縣,能熟練雕刻道具皮影的傳承人。

  1994年,第47屆坎城電影節上,一部華人電影《活著》大放異彩。這部由張藝謀導演的電影,講述了一名皮影戲表演者的演藝生涯和人生,隨著中國內戰、解放時期、文革等一系列社會動蕩而發生的故事。有苦難和艱辛,也有樂觀和韌性,皮影如同主人公的一生,雖然波折不斷,但最終得以留存下來,成為歷史的見證。

  而本期的匠人魏金全老師,從父輩開始便得以在皮影戲的伴隨下,見證中國社會的變遷,在將近六十年的歲月中,努力拾掇皮影藝術的光華。

  魏金全老師皮影作品《梅花簪》

  三尺絹臺戲,兩輩匠藝傳

  魏金全老師是土生土長的陝西華縣人。這片關中大地,既誕生了中華最初文明——仰韶文化,也誕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皮影藝術——華縣碗碗腔。作為當地最喜聞樂見的民間技藝,華縣皮影戲就跟當今電影一樣,成為人們最喜歡的娛樂方式。百姓口中,都流傳著民謠:

  「四喜的花臉,禿子娃的旦,聽得叫人忘了吃飯,

  外鄉人到這裡把戲看,都想把家搬華縣。」

  魏金全老師皮影戲作品《繡樓》

  這首民謠中的「四喜」,便是魏金全老師老師的父親魏振業。得益於從小在父親皮影演、唱、雕、藏成就上的影響,魏金全老師高中畢業後,便立即投身於皮影雕刻和皮影表演的事業。

  2001年,魏金全老師就帶著皮影班子到德國參加柏林亞太文化周。儘管語言不通,但觀眾熱情難當,皮影團隊在博物館裡的演出場場爆滿!針對那次的國際文化交流,人民日報還特意發表文章稱:「中國民間藝術傾倒柏林」。

  2006年,魏金全老師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時至今日,魏金全老師也與皮影相依相伴將近40年,而匠心傳承的故事也越寫越深。

  皮影見歷史,籤手戲人生

  皮影如戲,一載歷史,一載人生。這項傳統的民間藝術,就連起源也十分之浪漫。根據《漢書》記載,漢武帝在妻子李夫人去世後,便茶飯不思無心上朝。臣子見此,便想出了拉上帷帳,點上蠟燭,用人形的綿帛在帷帳前模仿李夫人的影像,一解漢武帝的相思之愁。由此,皮影戲得以誕生。

  到了元代,皮影班子隨軍遠徵,被帶到東南亞和中亞地區,並慢慢傳入英法等歐洲國家。大家眼中的「中國燈影」,便成為世界人民了解中華精粹的最直接方式。

  魏金全老師的皮影雕刻作品

  皮影戲可以稱為「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戲劇表演方式。簡單之處在於,只要5個人即可完成一齣好戲;複雜則在於,每個表演者都要嘴、手、腳並用,最忙碌的藝人甚至需要在一場戲中同時操控敲鑼、打碗碗、擊鐃等5種樂器!這種特殊的皮影戲表演班子,在華縣又被稱為「五人忙」,絲毫不輸維也納金色大廳的50人管弦樂隊。

  在團隊分工中,魏金全老師的職責是「籤手」。劇中人物的行走坐臥、喜怒哀樂,都是通過他雙手操作皮影演繹出來的。用於表演的每個皮影三十三公分高,通過三根杆的操控,便能使人物「活」起來。魏金全老師介紹到,雖然皮影只靠半張臉展示在戲臺前,但細節卻得講究:人物四肢轉起來關節是圓的,彎腰時也會有曲線;表現人物哭泣的時候,一隻手要往外掀,另一隻要往裡拉;行跪拜禮時,女性角色還得加上半掀裙子的動作。

  在魏金全老師看來,皮影首先就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把人物的肢體語言做到位是基礎,方才配合唱本演繹出人物的內心世界。由於每出戲的演唱都由籤手來完成,所以他必須熟記每一個唱本的全部臺詞,靠一個人操作出千軍萬馬的對打。

  「一口述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在魏金全老師和華縣皮影戲藝人的堅持下,這項在方寸絹布後演繹家長裡短和社會百態的民間藝術,得到了活靈活現的傳承。也正是如此一絲不苟的摳細節、鑽研唱本,2019年,魏金全老師獲得了全國優秀皮影匯演的「最佳皮影表演獎」。

  傳承遇困境,守正秉初心

  皮影戲曾是有聲電影的來源,現在卻受到網際網路媒體的衝擊:演老戲沒觀眾,排新戲沒資金,戲班銳減,後繼乏人,史上熠熠生輝的皮影戲藝術正在邊緣化 。

  目前,會表演華縣皮影戲的人已不足20人,且大多數表演者平均年齡已經六七十歲,魏金全老師在自己的團隊中算是較為年輕的了。大多數年輕人會懷著好奇心到旅遊景區看戲,但真正踏入行業學習皮影表演和雕刻的人,卻,。

  此外,城市發展中的各種限制和管理,也使得華縣皮影戲難以得到原汁原味的呈現。為了避免擾民,戲劇中的各種樂器無法大聲演奏;為了讓外地觀眾聽懂臺詞,皮影班子還面臨著將華縣方言演唱的碗碗腔,改為普通話版本的兩難選擇。

  面對匠藝傳承的困境,魏金全老師更不遺餘力嘗試更多途徑傳播皮影戲。只要有學生願意學,不分性別和國籍,他都願意義務教學。

  在2001年德國演出時,魏金全老師結緣的十幾位法國洋弟子,目前仍與他有聯繫。幾位法國青年專程來到中國跟魏金全老師學藝,坐著他的三輪摩託奔跑在鄉間趕場演出,並將所學改編成法語版皮影戲在歐陸演出。

  魏金全老師給中外學生教授皮影戲

  除了教授,魏金全老師還儘量爭取每一次的演出機會。有時晚上在市內餐廳演完,又花2塊錢搭乘半小時公交車去到老城區的茶館表演。除了給個人和公司進行為數不多的演出,魏金全老師還經常受到學校、國際論壇等的邀請,進行皮影表演。2018年,他應博鰲論壇會秘書處邀請,參加了當年「博鰲之夜」的演出。

  魏金全老師受邀演出皮影戲

  在政府和媒體的關注支持下,魏金全老師也通過電視媒體、綜藝、影視等多種方式擴大皮影戲的傳播力。他多次接受央視專訪,並受到北京衛視的特邀,與李玉剛老師和張國立老師聯合拍攝了《非凡匠心》專題片。另外,魏金全老師通過入駐《鳳凰》、《驢皮影》、《長燈歌》等影視劇組,將傳承2000多年的皮影藝術通過21世紀的視聽媒體,再次映入觀眾的生活中。

  魏金全老師與知名演員張嘉益

  魏金全老師為電影《孫子從美國回來》指導皮影戲表演

  魏金全老師為電影《長燈歌》指導皮影戲表演

  於此同時,魏金全老師還嘗試與話劇院、各品牌進行跨界合作,本次大國醬鄉「尋找99個中華匠藝人」便成為雙方共同傳播古老匠藝的,契機。

  在溝通過程中,大國醬鄉也不難發現,魏金全老師與王旭大師有諸多共同點——兢兢業業傳藝,踏踏實實待友。厚道的魏金全老師老師在收到大國醬鄉贈予的創世1949和黃金時代後,第一時間便說「要與朋友一起喝」!而大國醬鄉也十分榮幸,能邀請到魏金全老師如此德藝雙馨的匠藝人,希望未來魏金全老師到訪茅臺鎮時,能與王旭大師更進一步探討匠藝傳承。

  魏金全老師樂飲大國醬鄉

  「一張牛皮居然喜怒哀樂,半邊人臉收盡忠奸賢惡」,魏金全老師在匠藝傳承上的建樹,也成為匠藝傳承人的典範代表之一。大國醬鄉希冀,能聯手更多如此赤誠的匠人,讓華夏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在博物館內能尋其芳蹤,更在生活中感受到它們鮮活的魅力!

  「尋找99個中華匠藝傳承人」參與方式

  在公眾號留言參與(姓名、匠藝名稱、聯繫方式);

  聯繫專屬銷售經理溝通參與事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稿件、圖片均有可靠的來源,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並不代表新訊網觀點,由此產生的財務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本站自動屏蔽違反《廣告法》詞語。

相關焦點

  • 茅臺鎮大國醬鄉,尋找99位中華匠藝人
    由大國醬鄉發起的「尋找99個中華匠藝傳承人」 活動,正持續進行中。期間,我們不斷尋訪書法、茶道、唐卡、建盞等各領域手藝人,欲將中國傳統手藝,通過公眾號等官方平臺宣傳弘揚,讓百年文化再發光。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珠繡傳承人陳克忍老師,通過指尖的藝術,閱覽千萬繡品後的匠心故事。
  • 茅臺鎮鼎豐名匠攜手99位中華匠藝人,共煥華夏文明之光
    茅臺鎮醬香酒企——鼎豐名匠,致敬匠心、傳承匠藝,至今仍堅持12987純糧人工釀造。鼎豐名匠願盡綿薄之力,發起「尋找99個中華匠藝傳承人」的活動,希望號召各界匠藝人參與共努力。作為匠藝交流,鼎豐名匠也將贈予參與的匠人老師兩份大國醬鄉系列酒。其中包括醬友給出滿分評價的口糧酒——黃金時代,以及二選一限量收藏禮盒——大國榮耀或創世1949。此外,鼎豐名匠也希望各地匠人有機會齊聚茅臺鎮,或將在明年重陽祭水大典的重要民俗節日,與王旭大師一起感受醬香文化的魅力。
  • 大國醬鄉亮相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上海之夜助力中西文化交流
    以酒為媒,舉大國醬鄉,禮全球來客,此次的全球外交官中國文化之夜大國醬鄉的亮相,充分展示了中華千年白酒文化的魅力,也讓更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白酒有了新認知,推動中國白酒在國際社會的地位。 中國非遺形象大使華一向外交官介紹中國的白酒文化 盛會現場,為了讓全球外交官能夠品鑑大國醬鄉的醇厚口感、感知匠心傳承與文化內涵,大國醬鄉於現場精心設置了「品鑑區」,憑藉大國醬鄉的品質,讓中國白酒文化與世界各國酒文化於此交流碰撞
  • 安徽省首屆「江淮名匠」頒獎典禮暨《匠心匠藝》新書發布儀式在...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任李修松,中國寶武馬鋼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唐琪明,安徽省中華職業教育社專職副主任李光浩,安徽省中華職業教育社辦公室主任汪紅兵,合肥市中華職業教育社副主任兼秘書長李嘉華,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孫中義,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常務副秘書長、中職分會會長方潤生,安徽大學出版社社長陳來,安徽大學出版社副總編輯朱麗琴,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
  • 非遺項目濟南皮影亮相「匠藝」美食文化交流活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以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為契機,濟南市積極打造以政府為主導、多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文旅對外開放新平臺,9月25日晚,濟南文旅交流中心-濟南富力凱悅酒店工作站正式揭牌,並舉辦了「匠藝」美食文化交流活動
  • 大國醬鄉:喝了這麼長時間的醬酒,還有哪些事是你不知道的?
    喝了這麼長時間的醬香白酒,可能大家並不知道,早在2011年以前,醬香型白酒是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的,在那之前的醬香型白酒以貴州茅臺酒及其系列酒、四川郎酒和貴州習酒三大醬香型白酒企業為主,他們各有各的生產標準,並沒有規劃出來一個一致統一的標準,例如,茅臺王子酒的Q/MTJ02.30-2004、郎酒的Q/20505082-9.01-2003(醬香型郎酒)和習酒的Q/XJ1-2004,三家醬香型白酒的標準都不一樣
  • 三尺生綃作戲臺,「遼南皮影戲」走進上海歷史博物館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9月28日報導:由大連博物館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燈影的魅力——大連博物館藏遼南皮影藝術展》近日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西樓第三展廳揭幕,展出近現代皮影原件及表演樂器、燈具、唱本等藏品50餘件(套),陝西皮影《水漫金山》、山西皮影《鍾馗打鬼》、天津皮影《穆桂英招親
  • 「耕育匠藝」傳承耕育文化、工匠藝術和工匠精神
    「耕育匠藝」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發揮「工匠精神」,把工匠藝術、民族技藝與古今中外文化和藝術融合,發揚提升到全人類的共同財富。「耕」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所有匠藝和文化都來自於農耕和土地。「育」是傳承和保育,以及美育、勞育和育人。
  • 匠心鑄魂·匠藝造物 2020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
    博覽會以「匠心鑄魂·匠藝造物」為主題,囊括了陶、瓷、漆器、玻璃、首飾、雕塑工藝(木、金、石、等)、金屬工藝、抽紗刺繡、皮雕、扇藝、民間工藝品、古典家具、珠寶玉石等各類傳統的工藝美術精品和彰顯濃厚地域特色的工藝美術作品和產品。
  • 祠堂、寺廟、對聯,戲臺外的規則
    「這是當時戲班子寫的,說的是唱了什麼戲」,3年前的夏日,在會同長寨鄉小市村的譚氏祠堂,譚氏後人譚加道指著一些尚可辨認的字跡,其中有「光緒」等年號。這些留存於戲臺上的斑駁字跡記錄了當年的一場戲。據譚氏族人說,計劃要重修戲臺,恢復當年的盛況。    這是湖南鄉村戲臺豐富樣貌中的一例。
  • 專訪愛奇藝﹒藝匠工作室:走進《兩世歡》背後的匠藝、匠人、匠心
    匠心製作是如何被注入到這部劇的血液之中?傳媒內參走進愛奇藝藝匠工作室團隊,在採訪過程中深入了解本劇的同時,也從他們的分享中感受到了「藝匠」的力量。 來源:傳媒內參—傳媒大眼 文/朝明 2月21日,由愛奇藝出品,於朦朧、陳鈺琪主演的古裝甜蜜愛情劇《兩世歡》甫一開播,就以黑馬之姿令觀眾眼前一亮。
  • 大國小匠
    □這個賽場考驗的是選手「從無到有」的創造能力    □快速觀察、發現問題、動手測試、焊接修復……這一整套流程,考查的是選手的判斷力、記憶力和動手能力    □中國製造,如果再加上一點匠心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比硬體升級更為迫切的,是培養出一批「精益求精,掌握中高端技術技能」的大國工匠,而這些在大賽中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的「小匠們」,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步步成長為支撐「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精品製造」的生力軍。    技能大賽之後,記者採訪了這些獲獎冠軍,從這些「小匠」身上,也許能感受到未來「大國工匠」的風採。
  • 鳳棲梧:匠心匠藝 永續經典
    作為鳳棲梧現任接班人的冷靜始終堅信「傳承」與「匠心」、「責任」與「使命」,對員工倡導以匠心匠藝為工作標準,對自己始終不忘肩負員工生活與品牌傳承的責任與使命,決心在有生之年打造一個屬於青島、屬於山東、屬於中國的服裝百年老字號。
  • 百姓故事:三尺戲臺後的袖珍夫妻
    他們的攤位不大,兩米長、一米寬,上方牽了根繩子,掛著白雪公主、蜘蛛俠、孫悟空等動漫人物的皮影模子。古月站在外面招呼著生意,楊素璇坐在裡面做著玩具皮影,另外兩個同是袖珍人的朋友也坐在一旁幫忙。「洪崖洞、解放碑、朝天門,這三個地方都是高消費區。只有這邊的樓看起來矮矮的,在這裡吃飯便宜多了。」古月邊走邊介紹,雖然才來重慶不到兩個月,但他早就摸熟了周遭的環境,尤其是哪裡住便宜、吃便宜,摸得門清。  踩著朦朧的月光,經過一個小鐵橋,又走了幾分鐘,終於看到了小館子的招牌。十多平米的店面,支了幾張小桌子,一行人挑了門口的位置坐下。加上我總共五個人,古月點了三菜一湯,總共70多塊錢。
  • 上海保利·時光裡兩周年慶 開展「大國之藝」文化主題盛典
    萬象歸宗,大國之藝。中國藝術文化,源遠流長。倉頡造字、四大發明,琴棋書畫等浩如煙海。泱泱中華有著縱貫古今的悠久歷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在傳承與創新的交融中熠熠生輝。
  • 魯神匠裝飾掛牌,精雕細琢方顯匠心の匠藝
    魯神匠不斷創新,採用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的融合,點滴之間儘是細節,極簡亦是複雜,一直致力於裝飾掛牌的設計生產。魯神匠隸屬於台州木花工藝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顧客至上」的發展理念。在產品的設計上,魯神匠一直力爭做到精益求精,向高品質,高標準的方向邁進。
  • 馭馬邛崍竹夢藍天 品瓷與竹的匠心韻味
    由「慢」而生的竹編匠藝 今年馭馬自由行全年主題為「致敬匠心」,因此此番錦官城之行,「馭馬族」最重要的活動環節之一,就是前往成都邛崍,一探中華傳統手工藝——「瓷胎竹編」的精妙匠藝 受饋於自然的「巴適」生活 成都是「竹編之鄉」,而竹之於成都,更是有著極為深刻的含義。
  • 走進大國醬鄉酒廠探尋醬酒釀製奧秘——窖池
    今天我們來到大國醬鄉的釀酒車間,探尋老窖池的釀酒奧秘。在酒廠裡面,我們看到地上有一個個大坑,這些就是「窖池」。釀酒前,糧食需要放入窖池中進行發酵,而經過充分發酵後的糧食,才能用來蒸煮出酒。大國醬鄉酒廠的窖池,是石壁泥底,四周用條石砌成,底部為紅泥鋪成,石頭選用赤水河的礫巖,透氣性強並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夠極大程度的豐富窖池的菌群含量。大國醬鄉具有酒質上乘,醬香突出,口感醇厚,回味悠長的特點,老窖池功不可沒。
  • 把玩智慧的結晶——匠藝魯班鎖
    此次由智能界提供的機會,接觸到由匠藝生產的魯班鎖確實感慨良多啊!!!心裡也有一種竊喜,真的好久沒在智能界體驗過產品了,確實有點小激動。開箱及產品匠藝是一家以「工之成者稱為匠,造物至美是為藝的心態;區探究木帶給生活的無限美好的可能性」。
  • 致敬中華美食 必勝客匠心尋味
    原來起因是必勝客此前推出了一款獨具匠心的「薈萃中華九合一比薩」,在這款向中華美食致敬的披薩上,匯集了必勝客走遍大江南北搜羅的九種地方特色食材,從而也引起了網友們對於哪些家鄉菜能夠入選中國美食代表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