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平淡的愛情故事憑什麼打動人心?

2020-12-17 薛丁格的猹123

看完這部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後,我對婚姻愛情及生離死別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悟。@薛丁格的猹

《只有芸知道》是由馮小剛執導、張翎編劇,黃軒、楊採鈺主演的文藝愛情電影。改編自馮小剛好友張述與其妻子羅洋的真實愛情故事。在這部電影中,馮小剛一改以往創作風格,給予了觀眾不一樣的情感體驗。

單純地從電影內容入手,無法將這部電影的魅力完全解讀出來。所以,我今天將從該片的敘事結構和手法以及情感表達方式兩個方面,來進一步解讀這部電影的價值與魅力。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談談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觀眾的幾點原因。

01、通過半插敘、半倒敘式結構以及三個懸疑點設置的高妙敘事手法:把一段真實經歷改編的愛情故事講述得唯美、浪漫,有效控制了觀影過程,使觀眾產生共鳴

對於一部根據真實人物原型創作的愛情文藝片來說,題材的限制讓這類電影無法對故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如何利用看似簡單的人物關係來推動情節發展並引發關於愛情、人生主題的探討,是非常考驗創作水平的。

導演馮小剛和編劇張翎利用半插敘、半倒敘式的敘事結構,多個懸疑點設置以及暗藏伏筆的高妙敘事手法緊緊地吸引住了觀眾。直到影片結束,所有的疑點才解開,觀眾的好奇心也得以最終滿足並引發更深一層的關於影片主題的思考。下面我將就影片的敘事結構與手法,來解讀這部電影的獨特魅力。

半插敘、半倒敘式敘事結構有效控制觀影過程

《只有芸知道》以半倒敘半插敘的方式,通過兩組相似或對比的鏡頭畫面,分成兩條時間線,展開故事敘述:一是主時間線,由丈夫隋東風在妻子羅芸去世後,根據羅芸生前的遺願,相繼去四個地點分別安放羅芸的骨灰; 二是根據隋東風回憶,分三段講述了他和妻子在一起十五年間的生活種種。

兩條線索之下的故事敘事結構看似平鋪直敘,直至兩條時間線交合,觀眾才恍然大悟,其主線竟然暗藏在這兩條時間線之內:即是從隋東風視角,揭開妻子羅芸的心理及情感變化的線索。

對於觀眾而言,用這種的半插敘、半倒敘式的敘事結構來講述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文藝愛情電影。不僅實用新穎,而且代入感十足。片中沒有刻意設置的劇情、刻意設計的衝突,唯有日常生活中,人物在真實狀態下真實的情感呈現。我想這就是馮小剛在這部電影裡面想要表達出的真正深意。

②用三個懸疑點設置的敘事手法使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影片一開始交代了丈夫隋東風在家中收拾妻子羅芸的遺物。此時,桌上的戒指神奇地開始移動,掉到地面上。隋東風恍惚間看到妻子仿佛又重新出現在自己面前。電影一開場便通過略顯」超現實主義「的敘事手法營造了神秘又浪漫的氛圍。並且直接揭示了電影的最後結局,讓觀眾帶著好奇進入劇情中:妻子羅芸為什麼會去世?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這是導演設置的第一個懸疑點,也是故事的起點,類似序幕。

隨後,隋東風帶著妻子的骨灰踏上了旅程。鏡頭也跟隨著隋東風的回憶來到了十多年前:新婚不久的隋東風和羅芸夫婦來到克萊德風景優美的鄉間,買下大房子並開起了中餐館。就和生活中大多數漂泊異鄉,共同打拼的普通夫妻一樣,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和憧憬。

隨後兩人遭遇到一系列生活重大變故:羅芸因身體原因流產、收養的流浪狗布魯的去世、以及中餐館被火燒毀——對於這些場景,導演表現得隱忍克制,沒有過度用煽情的運鏡或者配樂,來放大人物的不幸。但電影用了更高明的敘事手法,讓觀眾在提前獲知結局的情況下跟隨主角進入回憶,當災禍到來時,那種生活的美好與希望被逐漸摧毀的過程能夠更加的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劇情發展到這,第一個懸疑點還沒解開時,導演又拋出了第二個懸疑點:羅芸那天當著極光到底許下了什麼心願?

帶著疑問,觀眾又跟隨著隋東風的回憶來到了更遙遠的過去,兩人相識之初:隋東風和羅芸作為共同來奧克蘭打拼的北京人,共同租住在了一個屋簷下。從第一次見面到日久生情,再到隋東風求婚成功並在賭場幸運的贏下啟動資金。最後在房東太太的幫助介紹下搬往克萊德開中餐館。

此時,導演又拋出了第三個懸疑點:羅芸一開始為什麼要拒絕隋東風的求婚,她心中的「秘密」到底是什麼?不到影片的最後一刻,導演絕不亮出底牌,這就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了觀眾的心。

在觀眾還沒來得及沉浸在短暫回憶中的美好時,便帶著所有的疑問,跟隨隋東風的旅程,回到了主時間線——殘酷的現實中去尋找答案。

愛犬布魯的墓旁、大海中翻騰的鯨魚、北京的父母家、一路前行的丈夫——羅芸的四份骨灰代表了她生前的四份情感羈絆,並最終都得到了歸宿。而羅芸的生前最大的秘密也被揭開:

因為先天性心臟病被束縛,尋求安全感又嚮往詩和遠方的人生,最終對著極光許下了希望擺脫桎梏的願望,而餐館的火災正是她內心欲望的投射。

影片所有的懸疑點至此全部解開。觀眾仿佛也跟隨著隋東風一起完成了一次探尋妻子秘密的旅程,強烈的代入感與情感共鳴是本片敘事手法的成功之處。

02、創新設置的情感表達方式:用配角形象的塑造以及寫實主義的拍攝方法,結合主角相濡以沫的美好與生離死別的殘酷相交織,引發觀眾的回味與深思

①從電影中配角形象的塑造,讀懂馮小剛對欲望擬人化的表達,欲望是內心巨大缺失的呈現

那麼電影中馮小剛是如何對人性慾望進行了表達?我將從電影裡的兩位最重要的配角形象來做說明。

白人女孩梅琳達無拘無束的生活,象徵著羅芸人性中追尋自由的欲望

梅琳達本來是羅芸餐館的幫工,一賺到錢,便去世界各地旅遊、支教。這種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人生正是羅芸心中所嚮往的。但是因為先天的身體原因以及對丈夫的情感羈絆,讓她不得不把這種欲望埋藏在心裡。這種矛盾心理讓她不得不放下內心真正的渴求,只能偷偷的面對著極光,許下餐館被毀滅的願望。然而當餐館真正被毀了,她又仿佛在丈夫「胸口扎了刀」一般難受。

對羅雲來說,因為丈夫,她對安全感的渴望始終戰勝了對自由的欲望,而房東林太便是影響羅芸人生觀的關鍵人物。

徐帆飾演的房東林太,像是熱心的家長一般,在異國他鄉促成了羅芸和隋東風的愛情,也讓羅芸選擇了安穩的生活。

在隋東風羅芸簡單又溫馨的婚禮上,林太回想起了逝去的老伴,不禁失聲痛哭。

"半路留下的人,苦啊。"

可以說,林太同樣也促成了羅芸對於生死觀的轉變。所以在生前,羅芸為了丈夫選擇了安穩的生活,並且隱藏了自己的秘密。而在離開這個世界前,她留下遺願,讓丈夫帶著自己的夢想和希望開始新的生活。

在《只有芸知道》中馮小剛沒有為了塑造女主的完美形象,而刻意設置峰迴路轉的劇情,唯有普通人物在真實狀態下真實的情感與行為。如此真誠的作品,我想這正是這部電影值得讚譽的地方。

寫實主義的拍攝方法,用意象進行隱喻。

導演將十五年裡主角的每段經歷,藉助記憶片段式的蒙太奇手法進行剪輯,並利用各種意象隱喻的方式,留下伏筆和線索,進而過度到人物行為和語言的細節刻畫。

以片中幾個重要的意象為例:在羅芸因為身體原因流產,並被查出很難再懷孕之時,她把母愛寄託給了流浪狗布魯。而布魯的死亡幾經鋪墊,甚至大大超出了最後羅芸告別的戲份,其實便預示著羅芸死亡的「彩排」。同樣的手法,馮小剛在《大腕》、《非誠勿擾2》中都曾表現過。61歲馮小剛曾在上節目宣傳這部電影時,談到生死問題,他坦言「希望死在片場」。不過度的在主角告別的戲份上煽情,而藉由寵物這樣的意象來預示,可以看出馮小剛儘可能地用克制、寫實地方式來展現情感。

而兩人屋前生長的大樹正隱喻了羅芸對於生的渴求:她每時每刻都在從老天爺手裡,搶著活下來的權利。而當隋東風從羅芸父母口中得知真相後,終於理解了妻子,"她安心了,我就安心了。"

鯨魚和笛子,是電影中反覆出現的意像,隱喻著男女主的詩和遠方,對理想生活的追求。然而婚後隋東風不再吹笛,羅芸也一直未曾看到鯨魚,兩人都為生活逐漸消磨了理想。

影片結束前,隋東風乘船把羅芸的骨灰撒向大海,伴隨著海面上翻騰著巨浪的鯨魚,隋東風大聲歡呼著。隨後,隋東風重新拾起笛子,帶著羅芸的希望開始了新生。觀眾似乎也隨著隋東風一起,所有壓抑悲傷的情緒都在這一刻得以釋放。

03、解讀這部真實故事改編的愛情電影引起觀眾情感共鳴的幾點原因。

儘管《只有芸知道》的故事背景也與生離死別有關,這部片子卻缺乏讓觀眾喜歡的這類跌宕起伏的情節展現,然而為什麼它依舊能讓觀眾引發深刻的情感共鳴?我認為下面的三點,是主要原因。

①現實生活中普通人的情感經歷,在影片中得以體驗

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在電影中可謂相當常見。可前提是普通人要身處電影中戲劇化的環境。放到現實生活中則降低了這種感情發生的可能性。

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普通人只能平凡的愛情或者婚姻生活。跌宕起伏的情感經歷註定只能在電影中感受,導演一反常規的將平凡人的愛情故事搬上銀幕,讓更多的觀影者仿佛從影片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經歷與影子,得以回味無窮。

②讓觀影者看完更加懂得珍惜自己擁有的生活

電影中相遇相愛的美好與生死別離的苦痛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自然而然地引發觀影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隨著影片劇情的發展,觀影者不禁會聯繫到現實的生活,想起身邊的人和事。在電影最後,船夫聽完隋東風敘述完他和妻子的故事後,不免為之動容,馬上撥通了妻子的電話,對她說出了從未說出口的「I love you」。

影片中展現出來細水長流的情感,讓觀影者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而這正是《只有芸知道》作為一部真實故事改編的愛情電影的魅力所在。

③ 讓觀眾期待擁有同樣一份美好而真摯的感情

羅芸因為先天性疾病,對人生對婚姻不抱希望的時候,隋東風出現了,一個懂她、愛她,能給她安全感的男人。

這樣真摯的感情,平凡又真實,是每個人心中美好的憧憬,如果願意,它可以是我們生命中可以創造的奇蹟。導演用細膩的視角,抓住了觀影者對美好愛情的期待。等到片尾出來男女主人公原型照片的時候,不由得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因為是真實的所以情才真切,因為是真實的所以意才綿長。

總結一下:

《只有芸知道》這部影片,作為一部根據真實愛情故事改編地電影,導演所運用的敘事手法及情感表達的方法,都讓觀眾有了更強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就介紹了一下我對《只有芸知道》故事內容之外的一些思考。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結合自身感受,解讀了這部電影之所以打動人的幾點原因。

相關焦點

  • 《只有芸知道》票房破億卻被評,觀眾們覺得這部片怎麼樣
    這是一部溫暖人心的電影,希望大家看完後能珍惜親人的目光。時隔兩年重返賀歲檔,導演馮小剛如此推薦自己的新片《只有芸知道》。".與以往馮小剛電影上映前的熱鬧相比,《只有芸知道》顯得低調。但符合電影本身的基調。按照他自己的說法,他年紀大了,心軟,想拍一些簡單的故事。
  • 電影《只有芸知道》:除了相伴和平淡,其他的都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2019年12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的賀歲檔電影《只有芸知道》,是馮小剛導演基於摯友真實經歷對人生和青春的一次回望。沒有馮氏喜劇元素,也沒有商業大場面製作,反倒是對回歸自然平淡的情感與生活的內在寫照。小故事,大感悟,仿佛是帶有個人情感的人生小憩,小眾而唯美,簡單卻動人,平庸而不凡。
  • 一段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黃軒楊採鈺飾演熒幕情侶,只有芸知道
    《只有芸知道》楊採鈺在這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叫羅芸,黃軒飾演的角色叫隋東風,這個電影故事是根據馮小剛導演的摯友張述的真實情感經歷來改編的,所以這部電影無論是劇情還是人物都非常令人感動,電影中有對生死的離別,對那種逝去的無奈,對深情的緬懷,這樣的感覺看電影的時候能很直接就能感受到
  • 《只有芸知道》|最好的愛情莫過如此
    《只有芸知道》這是自己一直心心念念的一部影片,不僅是因為其愛情文藝片的題材,不止是喜歡的男演員黃軒、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加持,更因為它是一部基於現實改編的影片。芸初識東風林太憶起往事 難以自泣而在芸做手術的前一晚,她也低聲輕吟著這句話。她牽掛著隋東風,她也知道未來他將要面對怎樣思念的苦痛,可她也無能為力。
  • 馮小剛新作《只有芸知道》:看純愛電影,不要在意它的票房!
    馮小剛新作《只有芸知道》:看純愛電影,不要在意它的票房!上映21天,電影《只有芸知道》的票房成績已經漲不動了,單日票房不足50萬,排片場次也低於5000場,上座率更是慘不忍睹。在競爭壓力並不算大的春節檔前夕,馮小剛執導的新片總票房不到兩億,實屬罕見,要知道,馮小剛上一部電影《芳華》也還拿到了14億的票房。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這部愛情片,吐槽聲、罵聲、讚美聲交織在一起,但不可否認的是,《只有芸知道》有它的過人之處。
  • 《只有芸知道》:動人的愛情,不一定是動人的電影
    繼2017年賀歲檔的《芳華》,時隔兩年,馮小剛攜新片《只有芸知道》重回賀歲檔。《只有芸知道》由張翎編劇,黃軒、楊採鈺、徐帆等人聯合主演。就像馮小剛說的,「過了60歲之後我的心腸越來越軟,想拍一些純粹的、美好的故事,這是我內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觀眾的需要。」因此,在文工團度過青春的馮小剛,在《芳華》裡講述了那個時代的文工團青春,《只有芸知道》則改編自馮小剛文工團摯友一段真實的愛情經歷。
  • 馮小剛《只有芸知道》終究還是離不開功利心,這幾點都可以看出
    真實的故事是感人的。但並非能感動於每一個人,因為電影終歸還是電影,無論是在選景,還是情節設計上,都還是得考慮到電影播放後的視覺效果和反響!繼電影《芳華》後,《只有芸知道》又是馮小剛導演的一部情感悲情片。不同於以往的電影,這部電影取材於馮小剛摯友陳述的個人親身經歷。無疑電影中的故事是感人的,但這種感人卻並非人人都能體會。千個人就會有千種想法,所以即便《只有芸知道》打的是感情牌,但還是引來了不少網友非議!覺得電影太假。
  • 婚姻是愛情墳墓?看完《只有芸知道》,遇到對的人,包你不再恐婚
    大年底看一部愛情電影,靠譜嗎?在看到《只有芸知道》的點映消息時,我「偷偷」買了一張票,畢竟一個男人大張旗鼓地去看愛情片,總歸不好。可到了影院放映廳卻發現:為點映而來的大老爺們真不少啊,這是衝著馮小剛來的?還是奔著愛情戲來的?
  • 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致敬一段真實的愛情故事,只有芸知道
    這幾日大家都在戰疫情,作為平民百姓,只能待在家裡來降低疫情的傳播,一天過得到也快,無聊中,看了一部電影《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年前上映的,看報導說挺感人的,讓很多有故事的人留下了懷念的眼淚,所以我也帶著一顆好奇的心,拜讀了這部電影。
  • 細膩的情感片vs做作的旅遊宣傳片,《只有芸知道》評價兩極分化大
    《只有芸知道》兩極評論不僅票房被吊打外,在影片評價方面《只有芸知道》也不及《誤殺》及《葉問4》,雖然有觀眾力挺「細膩處方見真情情感片」,但更多觀眾直接開噴「一杯白開水」、「太假了」一杯很假的白開水《只有芸知道》取材自馮小剛摯友張述的動人故事,講述了在愛妻亡故後奔波各地完成亡妻心願的經歷。年過60歲的馮小剛談到拍片的初衷,稱想拍一些美好的,能滋養內心的故事,然而這份心思似乎沒有傳遞給部分觀眾。
  • 《只有芸知道》點映黃軒說,我不是去拍電影,我是去過一段人生!
    黃軒的新電影《只有芸知道》將在12月20上正式公映,最近黃軒和劇組主創去各大影院參加點映見面會。這部電影是真實愛情故事改編的,講述了隋東風和羅芸之間相濡以沫的動人愛情故事。而且黃軒要扮演的人也全程參與,也就是說你扮演的人時刻在你身邊做參照,這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 新民藝評|《只有芸知道》:在無盡的時光裡想念你
    圖說:《只有芸知道》劇照 官方圖在紐西蘭如畫的風景裡,《只有芸知道》這部影片像是一首關於愛情的散文詩,沒有跌宕起伏的戲劇性,連生離死別都顯得平緩而克制。屈指可數的分歧是羅芸日久積深的對小鎮生活的厭倦和去意,15年靜謐的田園生活期間失去了未出生的孩子,作為情感寄託的流浪狗布魯也生病去世,羅芸許下了「只有芸知道」的願望:希望中餐館被毀。羅芸希望兩人走出餐館束縛,讓整日圍在灶臺旁的隋東風能有重拾長笛的機會。而東風以為小鎮生活適合缺乏安全感的羅芸。
  • 愛情是什麼顏色,天空的藍色,還是煙花的五彩色,只有芸知道
    這是曾記看過一部電影《只有芸知道》,講述了男主在中年失去自己最愛的狗狗和妻子故事。對於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於某個人,你是他的整個世界的感人愛情的情感。在你擁有時,你不懂得珍惜,失去時,你才明白她是你的唯一。
  • 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只有芸知道》熱映,你也想看看鯨魚和極光嗎
    像是路演的時候,馮小剛導演自己說的那樣:我62歲了,過了60歲之後我們的性格好像被身體支配的,會改變,心腸越來越軟,想拍一些純粹的美好的故事,這是我內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觀眾的需要。馮小剛與本片人物原型合影《只有芸知道》就是這麼一部純粹而美好的故事,這部溫情脈脈的愛情片,將馮小剛柔情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小編也被這甚至能跨越生死的愛情所震撼。
  • 《只有芸知道》你在哪兒,哪兒就是家!
    在最容易焦慮、難熬的年末遇見了這部電影,很感謝馮導講述了這段真實的故事,讓許多人忘掉煩惱,沉浸在這段相濡以沫的愛情中,世間已經有太多磨難要去面對,此刻在電影院安安靜靜地看一段故事,真可謂美哉的事!導演用一部電影講述他摯友張述的愛情故事,其實在這部電影裡不僅僅是愛情,還有世間其他美好情感的存在,經歷過歲月蹉跎,胸中卻依然保持著純真與善良,是多麼美好的事情。看這部電影有人會覺得太平淡了!
  • 《只有芸知道》到底是不是爛片,為何口碑差距如此大?
    《只有芸知道》失敗了嗎?我不這樣看。自2018年與崔老師發生那場人盡皆知的罵戰後,馮小剛就變得異常低調起來,不僅同年沒上映電影,而且今年出的新片《只有芸知道》在上映前居然沒有絲毫風聲,直到上映之後,很多觀眾才發現原來馮小剛又拍新電影了。
  • 《只有芸知道》催人淚下,年度最催淚的愛情電影,你看懂了嗎?
    《只有芸知道》這部電影,已經上映了一段時間,這部電影也是國內很少講述純愛的愛情影片,有意思的是,看完這部電影的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呈兩極化的狀態。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把這部電影稱為無可挑剔的一部純愛電影。不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可謂是惡語相向,把這部電影貶的一文不值。
  • 《只有芸知道》
    我的目光掠過一個個獲獎名字,落在了——吳江憑《只有芸知道》獲最佳錄音獎。無論這部影片有沒有大獎,它都在有一把年紀的人記憶裡留下了一份感動,即使過去了一年,還是想說說《只有芸知道》。2019年歲末,馮小剛帶著新作走入我們的視野。我們不僅看到了《只有芸知道》,更看到了年逾花甲的他,藏在酒和電影裡的孤獨。
  • 《只有芸知道》黃軒式執著的「愛」捆綁了所有女人的浪漫情懷
    雖然上次寫《只有芸知道》用看過的一篇文章去拆解這部電影,閱讀量比較差,但是還是想要說一下這部電影,改變了我對楊採鈺的看法,也更加推崇了黃軒在心目中的分量,看來一個演員的好人緣真的和角色有很大的關係。這部《只有芸知道》也是同樣的手法,在電影中用美輪美奐的色彩背景,疊加主人公冷靜敘述的方式,再結合故事插敘倒敘的拍攝手法,讓觀眾在可預知的情節中掩蓋不住對電影中人物真摯感情的打動,也告訴了我們,生活並不需要大風大浪,也許就是這樣的平靜才會醞釀意外的離別。
  • 《只有芸知道》你藏在哪一朵雲的背後,望著我
    只有芸知道這部影片取材於真實的愛情故事,西式的外殼,憂鬱的中國心,平凡的人物,不平凡的格局。故事語言沒有黑色幽默,沒有現實意義的調侃與揩油,簡單,平淡,純粹,像一杯奶茶,在午後的陽光下細細品味著奶香的氣息與溫暖,像一瓶陳年的老酒,一滴又一滴細細回味著被歲月流失掉的甘苦味道,像一碗清淡的白開水,真水無香,人走茶涼後的蒼海滄田與人生無限的況味,在寒促的命運面前,人物宏大的悲憐與相互取暖,相互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