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神器上線,帶你輕鬆逛遍廣州歷史建築
金羊網-新快報 2019-01-18
■廣州歷史建築越秀區竹絲崗四馬路1號(新廬)
■策劃統籌:何 姍
■採寫:新快報記者 王婷婷 何 姍
每次有朋友來廣州玩,你只知道帶ta們去「小蠻腰」、白雲山這些網紅景點,不知道我大廣州還有700多處值得打卡的好去處?
每次去老城區「掃街」,隱約覺得遇到了有故事的房子,但奈何一知半解?
見到街上的老房子被破壞,想了解是不是受保護的建築,但嫌查資料太麻煩?
動動手指,點進這個新上線不久的廣州歷史建築地圖,探尋一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州的家底,700多棟歷史建築的秘密為你一「網」打盡。
隨時知道身邊 有哪些歷史建築
在「名城廣州」的公號上,點擊「閱名城」裡的「歷史建築」,你就可以進去溜達啦。
打開網址,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有很多張建築圖片的廣州地圖。圖片的位置就是歷史建築的位置啦。一些圖片右上角有數字,代表這個區域附近有多少個歷史建築。沒有數字的圖片,直接點進去就是單個歷史建築了。
楊華輝最早是從公眾號「名城廣州」發布的推介接觸到地圖。作為廣州本土文化宣傳協會「古粵秀色」的負責人,他平時常常要跑街巡查歷史建築有沒有被破壞。
「沒有這個地圖之前,我們一般是下載名單,分片分布羅列,然後巡查。有了這個地圖,可以隨時隨地知道身邊有哪些歷史建築。」楊華輝說,「這對於志願者的巡查來說很方便。」
點擊一個歷史建築圖片,就像打開了一張電子名片。別小看,裡面的乾貨可不少喔,有建築類別、年代、地址、編號、簡介以及滾動圖冊。
這個地圖不僅僅是文保志願者的得力助手,對普通市民、遊客也是一個「導覽圖」——
點左下角的「搜索」按鈕,你可以任意輸入感興趣的地點,比如「東山口」,網站會顯示這附近有38棟歷史建築。
如果想知道地圖上某個區域的歷史建築數目和情況,你可以點左下角第二個的「選定」按鈕,用方框在地圖上查找。
點右上角的「篩選」按鈕,你可以任意選看廣州市正式公布的五批歷史建築。
「這個網站做得很棒耶!」民宿業主Chloe看到這個地圖驚喜地說,Chloe很喜歡向客人們推薦遊玩廣州的文物、歷史建築,要知道這些建築的位置,以前要先查地址,然後逐個在地圖上對照著看,「現在一目了然。」
對於專業人士,這個在線地圖就是他們離不開的日常工具了。
規劃師劉暉負責編制廣州所有歷史建築的保護規劃,「很好用的,我出去調研都依靠它,可以篩選不同批次、不同行政區域的歷史建築。」
在線地圖有700多棟歷史建築檔案信息
這個歷史建築在線地圖其實是廣州多年來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的一個成果。2017年,廣州被列入住建部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利用試點城市,完成歷史建築建檔,是其中一項任務。
歷史建築的檔案包括基本的身份信息、保護要素、保護要求、測繪圖、產權人等,這個任務已基本完成。市國規委相關負責人希望利用這些信息更好地向社會公眾宣傳、推介廣州的歷史建築,負責廣州歷史建築名錄推薦工作的華南理工大學張智敏博士正是大部分檔案信息的收集者,他同時是方輿丈量公司的負責人,目前已完成廣州700餘處歷史建築的建檔,張智敏便萌生了將檔案中可以公開的信息做成歷史建築在線地圖的創意。
於是,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與「方輿丈量」團隊共同開發了這個地圖,與嶺南建築研究中心合作發布在「名城廣州」公號上。
「為的是搭建一個促進城市歷史遺產保護和活化的多方參與互動平臺,以專業角度、通俗方式綜合展示城市建築歷史,拉近市民與城市、建築的距離。市民無論是出於對歷史建築的興趣,還是要監督保護,這些信息都是公開的。」張智敏說,「政府管理者使用也更直接更方便,業主也能明白這個建築哪裡能改,哪裡不能改。」
網友提議:像大眾點評一樣,開發一日遊線路
你邊溜達,邊來看看第一批玩過這個歷史建築地圖的人都有什麼感受?你還想要什麼腦洞大開的玩法?看看他們的提議跟你是否不謀而合?
「建議增加留言功能,相信當地居民能講出不少好故事的。」在北京的程式設計師科忠說道。其他玩過地圖的網友也同意要再多一點互動。
「歷史建築有時候很好玩的地方未必是它的建築學知識,而是它所承載的故事、它與社區的關係。」同濟大學景觀學專業學生鄭建文說。
葉嘉良是地道的廣州人,長期致力於近代廣州城市建設研究與本土歷史文化保育,有豐富的導賞經驗。他建議「多挖掘背後的故事或人物,增加建築的人文背景,還可以向民間徵集建築的老照片」。
對此,網友邢曉雯期待「如果可以開發出像維基百科大眾點評一樣,讓大家一起來補充該建築故事,多好。」
網友「上山愛」也提議「開放評論功能,讓街坊可以加入評論,講和建築的關係,增強對歷史建築,對廣州的認同感」。
市民周嘉冰覺得能看到其他遊客的遊後感也不錯,「那就是一個社群運營了。」她還提議可以以音頻的方式輔助。
「有對重要名人故居、歷史故事豐富的建築語音講解更好。」旅遊愛好者小華補充道。
新快報有一個「廣州歷史建築普查·民間版」的專欄,裡面調查挖掘了不少歷史建築背後的故事、街坊回憶、城市歷史背景,還有專家點評。有網友建議可直接利用這些現成的信息。
建築師Jason的想法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他「希望能有專家把經典的幾個挑出來」,「開發出歷史建築一日遊」。
「上山愛」和科忠都覺得可以加入一些遊戲功能,比如打卡和排行榜。「鼓勵更多人去看,去了解這些建築」。
市民小P希望可以顯示即時位置,「這樣我就會更清晰,哦,它現在離我有多遠。」
民宿業主Chloe也提出:「標出地鐵站、交通線路最好,不用拿高德地圖查,方便大家去。」
不少人都提到要照顧「遊客需要」,提議按區劃分歷史建築。網友「馨苒」有過產品設計經驗,建議在側邊設置一個列表彈窗,「按照行政區域或商圈來排列,就像大眾點評一樣。」
歷史愛好者小祖覺得還可以顯示建築的分類,「同一種風格的比如祠堂就用同一種顏色,這樣方便有目的性參觀的遊客尋找。」
劉暉則覺得可以把文物、街區、風貌建築等信息加進去。
木木是一名民宿主,對歷史建築活化利用特別敏感。「如果有老城活化的商業體,比如民宿咖啡廳工作室可以帶進去」,她提議道,「這樣就更多人有這個意願來玩」和「為古建築放入時間精力和錢。」
小華也想到,如果是消費場所,可以「另外標示如民宿,餐廳不同LOGO」。
作為文保志願者,葉嘉良和「上山愛」都建議,圖片加入建築有特色的構件細部,以起到科普的作用。市民遊客還注重通俗性、觀賞性和一些技術問題。鄭建文建議對專業名詞給予解釋或提供索引。
作為投資歷史建築改造的民宿業主,謝夏祥最想獲得的是產權人或物業託管聯繫人信息。
楊華輝一直呼籲政府開通舉報熱線,有了這個地圖,他希望可以增加舉報和舉薦功能,「納入政務APP」,同時「讓大家一起參與發現與舉薦好的建築」。
將增加旅遊導覽、推薦舉報功能
對於網友們的期望與建議,張智敏表示,將從展示內容、建築類型、保護級別、涉及地域等方面進一步擴充地圖內容,也希望可以擴展專業旅遊導覽、活化推介、討論研究、推薦舉報等功能,會儘快吸取各方意見推出2.0、3.0版本,為城市歷史遺產保護和活化提供更便捷、全面的平臺服務。
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將可以通過掃歷史建築牌子上的二維碼來登記舉報、推薦信息,負責「名城廣州」公號運營的嶺南建築研究中心將把這些信息上報給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再轉到相關部門辦理。
「名城廣州」公號的管理者鄭宇說,未來會增加地圖的互動功能,補充歷史建築維育情況,方便市民監督保護。市民還可以對正在制定的政策方案提建議。
對於投資者希望了解產權人信息,市規劃與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因為有隱私權,在線地圖不能公開產權人信息,但未來會把一些有意願出租、出讓的歷史建築信息在陽光家緣上發布。」
編輯:木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