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生,在動物界是很常見的,比如:馬、羊、豬等動物都是胎生的。但是大自然是千姿百態的,儘管胎生植很罕見,但還是有。
在熱帶泥質性的海灘上,生長著茂密的紅樹林。每當漲潮時,它就被淹沒在海中,潮水退去,它們又重新從海水中冒出來,人們稱它為「海底森林」,這一株株的紅樹就是由紅樹的一個個胎生幼苗發育而成的。
如果你有機會來到祖國的南海邊,來到紅樹林旁,你就會發現紅樹母株上結滿幾寸長的「角果」,乍看猶如豐產的四季豆垂掛藤架,十分有趣。其實,你所見的「角果」,並非果實,而是一株株已由種子萌發的幼苗。這些幼株靠重力與母體脫離,墜入淤泥中,在半天之內即可髮根扎入土壤中。趕在海潮來前,它已是「鐳」在地裡的一株小樹了。這樣,它就免於被潮水捲入大海。然而,也總還有些幼株,墜下時正值潮水上漲,不能順利地「錨」入淤泥而被海水漂走。但是,這些胎生幼株,在母體上就已形成了忍耐海水鹽漬的性能,所以當它們在海中「遊歷「一些時間後,一旦海潮將它送上海灘,它還可以迅速向下紮根,向上生長,長成大樹。那氣勢磅礴的紅樹林,就是這樣形成的。
在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等幹混季明顯的地帶生長著另一種胎生植物——佛手瓜。每當旱季來臨,它的瓜枯萎,結束其一生。然而,枯藤上還繫著瓜果,瓜果靠特殊的形態結構保持足夠的汁液。成熟的種子就依靠汁液的哺育,悄悄地發芽,成為一個新的幼株。這些幼株在瓜果中安全地等待著它出頭的春天。一旦降雨,它們就開始了緊張的一生生,迅速甩掉「胎衣」向下生出很多不定根扎入上中,向上伸展莖蔓,搶在雨季結束之前,順利地開花結果佛手瓜就是這樣以形成的胎生特性,爭分奪秒,利用有限水分,成為與幹早作鬥爭的勝利者存活下來胎生植物除了紅樹和佛手瓜外,還角果木」、「秋茄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