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四川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到2025年,四川省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統一實施建檔掛牌保護,培育創建「最美古鎮」20個、「最美古村落」100個,建立健全適宜新時代保護與發展需要的技術體系和管理體系,進一步彰顯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的歷史、文化和生態價值,形成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態勢,將古鎮古村落古民居塑造成為鄉村振興的靚麗名片。
《意見》提出,四川省將堅持「保護優先,統籌利用;改善環境,有機更新;活態傳承,突出特色」3項基本原則,加強古鎮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工作。
《意見》共提出了9項主要任務,其中7項由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與其他部門共同完成。
根據《意見》,要摸清古鎮古村落古民居家底。開展全省古鎮古村落古民居普查建檔,全面挖掘梳理歷史文物、歷史建築、傳統建築、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等歷史文化資源要素,系統研究其歷史脈絡、空間分布、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健全完善古鎮古村落檔案,積極將符合條件的古鎮古村落申報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支持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民居申報文物保護單位。建立「四川古民居保護名錄」和檔案資料庫。
要科學編制規劃和方案。堅持原真性、整體性和系統性保護原則,開展全省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相關研究和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明確保護範圍、保護要求和建設管控措施,建立規劃編制與實施監管體系,並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鄉村振興規劃等銜接。加快編制修繕利用方案,科學確定重點項目、實施計劃,對空間景觀環境和建築修繕利用進行詳細設計。
要加強管理和保護修繕。嚴格執行保護規劃,加強規劃實施監管,嚴控核心保護區域內各類建設活動,禁止拆舊建新、拆真建假,依法依規拆除核心保護區域違法違規建築。推行「拯救老屋」行動,加快修繕有價值的古民居,恢復傳統街巷院落風貌。推進古民居抗震節能改造,開展改水、改廚、改廁、改院,補齊古民居現代生活功能。積極引導社會主體和社區居民共建共管,有效降低古民居閒置空置率。
要提升農房品質和鄉村風貌。鼓勵使用竹、木、磚、瓦等地方性鄉土材料,推動傳統工藝傳承創新。創新改良建造方式,研究適宜古鎮古村落特點的設計和施工方法,減少大挖大填、大機械施工對傳統環境的破壞。支持依託古鎮古村落古民居開展農房建設試點,編制優秀鄉土建築圖集和技術指引,形成一批傳承鄉土文化、體現地域民族風貌、適宜現代生活需要的川派民居樣本。加強對古鎮古村落整體風貌的管控和恢復,積極整治背街小巷,消除私搭亂建和亂堆亂放現象,逐步恢復鄉村農耕風貌與鄉土氣息。
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依託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和「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等,健全適宜古鎮古村落的生活汙水垃圾治理體系,改善宜居宜業基礎條件。推行生態透水路面,鼓勵在古鎮古村落內使用石板、青磚等傳統路面。加強消防設施、避險疏散場地等重點防災減災設施建設。
此外,《意見》還對開展「最美古鎮古村落」創建行動提出了要求。在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中,選擇基礎較好、保存完整、特色鮮明的一批鎮村,開展「最美古鎮古村落」評選和培育創建工作,不斷創新古鎮古村落發展動力,形成具有較高影響力和認知度的「四川最美古鎮古村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