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芬村一半人在說莆田話?因為莆田不只有民營醫院和假鞋

2021-01-19 騰訊網

十一特輯:被改變的城市名片

每年的十一假期,除了是一場僅次於春節的人口大遷徙,更是一年一度的商業練兵時刻。在中秋、國慶雙節疊加的效應下,今年的十一承載了更多振奮社會與經濟的責任。

疫情過後,世界的一部分永遠缺失了,還有一部分卻悄然改變了。事實上,在那些我們或曾熟悉的城市裡,產業網際網路的洗禮與新常態下的消費迭代已然完成。

「世界工廠」東莞在疫情過後率先重振的居然是奶茶店,網劇與直播的興起讓曹縣的漢服熱席捲全國,沒落的電子市場卻迎來美妝「第二春」,辣條從這座中原小城走出成為新國潮......一些城市褪下顯著的標籤,煥發出新的產業活力。這個長假,我們選取了8個城市,望你能在短暫的抽離中,看到這些城市在新常態下迸發的生機。

夜晚降臨,窗外霓虹燈亮起,店家的小喇叭和川流不息的車流人聲混雜,屋內卻一派寧靜,扎小辮子的男青年大林站在畫板前端詳著「兔先生」。十分鐘車程外的一間畫室裡,中年男人郭躍東正在調試湄洲島沙灘上的莫蘭迪色系。

他們都是福建莆田的作畫人。如果驅車在市區轉悠,從眼前閃過的國際油畫城、18層高的油畫交易中心等建築,會提醒你油畫與這座福建地級市的特殊關聯。

不同於大家認知裡的假鞋之都、莆田系民營醫院等負面標籤,人口不到300萬的莆田,還匯聚了珠寶銀飾、木材、紅木家具、油畫等多個產業。尤其是油畫產業,萌芽於上世紀80年代,在世紀之交達到巔峰,畫師一度達到五六萬人,產量一度佔到全球的30%,並為全國各地輸送油畫人才,可謂名副其實的「油畫之都」。

最近兩年,當地以臨摹為主導的創作風格正向原創轉變。對於莆田的年輕人而言,在聲名不佳的民營醫院、製鞋等傳統生意之外,當下還有一條藝術產業路徑可供選擇。

鼎盛期,畫師半年買一套房

每天早上九點,郭躍東就會來到位於莆田油畫城B座三樓的工作室。這裡很安靜,距離樓梯口有一百多米的長廊,窗戶對面是粉紅牆面的居民樓,室內散發著油畫特有的亞麻仁油味。

四十平米的畫室裡,陳列著18幅油畫,有喜慶的公雞叫早、暗夜下的深藍海浪,以及低眉沉默的裸女。其中最大的一幅是正在趕工的湄洲島圖,畫卷約有兩米長。湄洲島是莆田第二大海島,也是媽祖的成神地,客戶想對湄洲島留個念想,便訂了這幅畫。

郭躍東把媽祖廟設為遠景,近景則表現海邊的巖石和沙灘。他設想站在海邊,海水、巖石上都鍍上了一層陽光的金邊,因此在調色上需要格外下功夫。同行劉文桂指著畫板上的莫蘭迪色的黃藍綠說,「他調的色很高級,我們一般都調不好。」

郭躍東1990年進入廈門工藝美術學校學習油畫,至今作畫30年,是莆田油畫發展的親歷者。同時期的作畫人還有莆田市油畫藝術產業協會會長林劍平。

林劍平告訴AI財經社,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香港的幾個莆田籍油畫貿易商將油畫帶回家鄉,他們鼓動鄉人作畫,對接國外的名畫臨摹訂單。這一產業到上世紀90年代達到頂峰,莆田市的油畫產量一度佔到全球的30%,並帶動了鏡框加工、裝裱、顏料等產業的發展。「那時從業人員有五六萬人,一個月賺一萬多元都不在話下,半年就能買一套房。要知道,那時候大學生的月工資才三四百。」

2003年後,莆田畫師開始向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地湧動,開畫廊或工作室,在莆田之外,深圳大芬村、廈門烏石浦也成為世界知名的油畫產業基地。有意思的是,在大芬村、烏石浦,莆田話至今仍可以暢通無阻,尤其大芬村,一度靠莆田人撐起半壁江山。

到2008年金融危機後,海外市場逐漸萎縮,不少人開始轉向國內市場,用油畫形式展現國人喜愛的山水、聚寶盆、牡丹、鴻運當頭等國畫題材。隨著人們家居軟裝意識的覺醒,國內市場開始佔據油畫消費的半壁江山。

林劍平也有憂心的地方,莆田的油畫多為「行畫」,也就是接國外訂單臨摹他人作品,沒有自己的獨立創作,加上莆田的裝裱、畫框等配套產業鏈不如浙江、深圳等地成熟,莆田更像是一個油畫生產基地,油畫作為半成品被包裝成完整商品出口,自身拿不到定價權。

當上莆田油畫藝術產業協會會長後,他決定聚集莆田的畫師力量,在政府支持下建立了莆田國際油畫城,分布有商貿區、裝飾油畫製作區、原創油畫區,並配套一棟18層的油畫交易中心大樓。

在林劍平看來,油畫市場的又一次革命是原創,「畫出來後,我可以授權IP賣版權,做服裝、鞋子、馬克杯等各種衍生品,附加值更高。」

訂單排到明年六月

做不做原創讓兩代人糾結

郭躍東很早就開始思考原創的問題,他在2003年後開始捨棄臨摹本,照著圖片做原創畫。當時做行畫的一幫人一直在耳邊嘮叨,「幹嘛費心思搞創作?做行畫多好,簡單、賺錢也容易。」

但科班出身的郭躍東很執拗,「不做行畫有時候是個人追求,我還是聽自己的。」說罷,他深嘆了一口氣。有幾年時間他很痛苦,不算構思時間,一周能畫一幅,而行畫臨摹兩三天一幅,性價比很低。「有時候一個人確實孤獨,很煩躁,就想抽菸。」

林劍平對市場洞察很深,他認為老客戶喜歡山水和牡丹,但這種市場會隨著時間逐漸萎縮,莆田作為重要的生產基地,應該首先關注消費群體的偏好變化,更對準年輕人的口味,「希望讓原創畫達到20%-30%的佔比,但目前只有4%-5%。」

聰明的人總是很早感知市場危機。到2016年左右,當莆田多數從業者還沉浸在行畫臨摹中時,郭躍東發現年輕人普遍願意為現代簡約藝術買單,比如卡通畫、有未來科技感的繪畫風格,而非一味的寫實油畫。

他有兩年時間一度找不到方向。「如果是技術性的畫畫,遇到瓶頸,看一些好畫就有靈感了,但做現代簡約畫,非常抽象,可能構思都要幾個月,那怎麼養家?」

後來他想明白了,還是不要藝術生命了,有藝術生活就夠了,「藝術生活會帶來幸福感,但藝術生命超越了我的認知能力,即使重建知識面,也沒法達到那麼開闊的眼界。」

郭躍東還在堅持原創,有時完成一幅畫就要幾個月。如果對財富沒有特殊渴求,像郭躍東這種,自認為日子還過得去。現在他差不多每個月能有一萬多元收入,最新的訂單排期已經排到明年六月,這其中也有臨摹的行畫訂單,也算一種對「生活」的妥協。

被林劍平視為「莆田原創畫希望」的是大林,雖然大林自己並不喜歡這個稱號。大林36歲,臉型瘦削,扎著小辮子,2007年從中國美術學院畢業,兩年後回到家鄉莆田,一度迷茫沉淪,直到2016年11月,他才重新拾起畫筆。

在回家鄉後失去的七年裡,大林除了周末「帶班兒」外,用他的話來說一直在「玩」,比如搓麻將、打遊戲、打牌、打撞球、打籃球、喝酒……他想跳出畫畫的圈子,但心裡似乎一直有聲音在說:趕緊調整。

他很快創作了兔先生系列,這個卡通人物人身兔頭,面部一股淡淡的憂鬱。「我希望表達最真實的情感,高興在哪裡,不高興在哪裡,以及我與環境的關係、我與世界的關係。」其中一幅兔先生畫作名為《年華》,大林想紀念畢業後的十年。兔先生翻著白眼,身著白襯衫泡在藍色的大海裡。「這種泡在水裡的感覺讓我窒息,想掙扎但又逃脫不開。」

莆田兩代人的表達方式在這裡融合,郭躍東一路吃苦走上來,內心嚮往美好的事物,因而畫作是「甜」的;而80後大林代表年輕一代的「喪」文化,不介意畫作是「苦」的。

兩個人在莆田都是孤獨的,鮮少有人像大林那樣做現代抽象原創畫,但像郭躍東那樣做寫實原創畫的也不多。郭躍東估摸著,莆田的原創畫家只有30位左右,但大林堅持認為,這個數字更少,只有10多個。「莆田的原創油畫有希望,但如果是5%希望的話,你覺得那是希望嗎?」

「我有時候覺得這個城市就像太平洋一樣,我在當中一個小島上,一點喘息的機會都沒有,但你不能老有這種感覺,你要把它想像成一個獨善其身的幸福島,不然會不舒服。」於是,莆田給予的複雜感情也化作大林創作的素材,各種情緒混雜一起形成靈感。

莆田為何有如此多的產業帶? 

類似混雜的情緒,構成了莆田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

莆田內部有多個細分商幫,除了魏則西事件後被千夫所指的東莊醫療幫,近年來興起的安福假鞋幫外,還有忠門木材幫、北高珠寶幫、仙遊家具幫、油畫幫等幫派,這些產業多依賴家族力量做大做強。

為什麼小小的莆田能有這麼多產業?林劍平認為這與地方人的性格有關,「莆田人很能幹,也吃苦耐勞,但喜歡各自為戰,自己把自己的做大,不要重複你的,所以每個鎮的產業都不同,都有獨特的東西。」

小鎮產業離不開家族力量。中山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教授吳重慶,把家鄉這種經濟結構歸因為「同鄉同業」,也就是同一區域內的人群依託鄉土社會網絡,會通過非正規經濟活動的方式,在鄉土社會外從事相同行業或同一產業鏈的經濟活動。

莆田的地理環境就決定了當地人敢闖的特點:沿海多山,4131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人均耕地面積卻低於平均線,男兒自然走四方,也正因為福建的地理環境多山,相對封閉,導致儒家和鄉土文化的保存超過江南和中原地區,大家更看重鄉土社會的關係維護。

此外,莆田的早期產業多為低門檻類型,歸屬於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或服務業,在碰到技術、資金、信息、勞動力等各種問題時,同鄉之間可以互相幫助。在這種文化氛圍中,飛黃騰達的人尤其在意鄉土社會的評價,他們多半會扶持鄉鄰,自然帶動起整個鎮的經濟。

「莆田人的觀念裡覺得什麼事情都得靠自己,不會動不動就歸責外因,也不願意進廠打工,一般就是整個家庭出去做生意,所以也很少聽說有留守兒童、留守婦女,這與中原地帶很多勞務大省的文化很不一樣。」在吳重慶看來,不光是莆田,從浙江溫州,到福建寧德、泉州、漳州,再到廣東潮汕,一直延伸到雷州半島,東南沿海狹長地帶的人都有這個特性。

但回過頭來,相比溫州等貿易重地,莆田的產業很難在當地紮根。以製鞋業為例,當大家都是國際大牌的代工廠時,旁邊的晉江能暗自發展出自己品牌,走出了安踏、特步、361°等一批運動品牌;但莆田卻坐擁造假鞋的便利,以至於錯過品牌塑造期,如今顯得過於被動。

2019年,莆田位列福建省GDP排名第七位,比不上泉州、福州、廈門、漳州情有可原,但就連內陸多山的龍巖和三明也超越了莆田。

這也是莆田作為「油畫之都」的尷尬之處,由於缺乏足夠的配套產業,外面的人才進不來,本土人才也在不斷流失。這讓林劍平感到憂心,「莆田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未來需要更多的創業者,這樣一個城市才會包容,才有新的市場活力。」

相關焦點

  • 莆田假鞋,宇宙稱霸
    利潤這麼恐怖, 有多少人不被吸引? 於是莆田的安福電商城,順理成章地成為假鞋販子的聖地,還贏得了一個別致的稱號——「鬼城」。不服氣!」 賣鞋檔口也會打出這樣的口號,「以假亂真,一次體驗,終身不忘」,從字詞和語氣中我們也可以想像出,他們對於這件事兒有多自豪。 甚至連住在附近的小商販,都覺得賣莆田鞋沒啥毛病,女大學生呂申家住在「鬼市」附近,賣了3年假鞋,最多時每天可以賣出900多塊錢。
  • 莆田鞋發展始末,看莆田是如何淪為假鞋之都
    說起莆系醫院,我說基本上沒看過醫院,也看過電視或者雜誌上的廣告,基本是無人不知,大多數人也深惡痛絕,但實際上,在莆田比醫療還有名的莆田假鞋排第一,我想,沒有人會排第二,它另很多人又愛又恨愛的是哪些人呢?
  • 央視記者「冒死」暗訪,莆田假鞋依舊猖獗!
    在莆田,似乎人人都穿起了名牌,銷售人員說,他們常年都是熬通宵做生意,主要就是為了逃避監管。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售賣假鞋原本是違法的,但這裡的銷售人員談起莆田假鞋,言語間還透露著自豪:「只有莆田讓全中國穿得起名牌,你說,本來那雙,我剛才給你的那雙(正品)幾千塊的,我們這邊五百多就搞定了。
  • 耐克敗了,做了20年假鞋之後,莆田終於讓正品都開始懷疑自己!
    在如今的中國人眼裡   「莆田」是假醫院的代名詞   但是其實,早在十幾年前   莆田就已經震驚世界了  莆田人當然不會去國外賣假鞋   出國多貴啊,sei也不傻啊   在莆田,你能看到支起小桌   點著檯燈的女人在賣手機和手機卡   甚至還能買到一根數據線   可以幫助莆田工人們
  • 新百倫打贏了侵權的官司,但你可能依然會買到莆田的假鞋
    莆田的假鞋產業鏈在莆田,當地有兩大「支柱產業」:一個是醫院,另一個則是假鞋。如果你在白天去探訪這個位於福建中部的海濱城市,可能不會發現太多它與其他三四線城市不同的地方。不太出奇的市政建設、緩慢的生活節奏,甚至於可以說有點過於平淡。
  • 莆田為什麼成為了「莆田」?
    在林恩強的傳幫帶下,一個不為人知的石油帝國已經形成——莆田籍石油商人經營的加油站,佔據著全國民營加油站一半以上的份額。莆田人林恩強曾經有「OK林」的綽號,坊間流傳,當時在新加坡買賣燃料油,如果林恩強不點頭說「OK」,即便有再多的錢,也無濟於事。莆田民營加油站1979年,一位15歲的莆田東莊少年,父親因無錢治病去世。少年悲痛欲絕,發誓不再當窮人。
  • 莆田系攻佔抖音快手 哪有流量哪就有莆田鞋和莆田醫院
    他剛入行尋找莆田鞋貨源的經歷非常曲折,託朋友幾經介紹才聯繫上了幾位莆田仿鞋商販,從北京趕到莆田,住到當地有名的安福電商城附近,那裡藏著數百家高仿球鞋的掛牌商戶,但白天,幾乎空無一人,晚8點後門店才陸續開張,人、車帶著鞋品來來往往。張奧操著一口北京話,來之前聯繫好的鞋販防備心非常重,幾經試探,才開始接待他。
  • 為何莆田怎麼就變成了「假鞋聖地」?莆田鞋讓正品也懷疑人生
    因為營業時間的關係,這兒也被某些人稱作為白日「鬼城」,夜裡「鬼市」。為此為中心,方圓十裡是假鞋相關的產業,能夠說電商和微商的天堂。 與大伙兒想像中的不一樣,這兒並非肆無忌憚的賣高仿鞋,往往以山寨貨居多,例如美國紐百倫,加州萬斯等,多是某些打擦邊球的山寨產品。
  • 暗訪莆田假鞋市場:深夜開張「名牌」百元
    (原標題:暗訪莆田假鞋市場:深夜開張「名牌」百元,屢遭嚴打屢禁不止)「讓中國都穿得起名牌鞋!」在福建莆田,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調侃。從默默無聞的代工廠到大量產出仿冒名牌的運動鞋,莆田一度被戲稱為「假鞋之都」。雖然近年來工商查處、媒體曝光不斷,假鞋產業卻在夾縫中一直生存了下來,還滲透到了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 莆田鄉下沒假鞋,只有真的文旦柚
    福建莆田,又叫「莆仙」,這個別名是莆田市和它下轄的仙遊縣的合稱,正是這兩個市縣奠定了莆田的文化氣質。在這塊土地上,自古風雲變幻,在明朝以前,莆田人熱衷科舉,以「仕」為進,文人志士;明朝海禁以後,莆田人則以「商」為進,延續至今。如今,莆田最廣為人知的是民營醫院和假鞋,這讓莆田人壞了名聲。但這並不是莆田的全部,在這片福建東南丘陵上,還有勤勤懇懇耕作的農民。
  • 除了莆田系民營醫院,閩商還深刻影響了哪些行業
    雖然莆田系部分不良商人抹了黑,但他們只是閩商中的極小部分。閩商身上流淌著的吃苦耐勞和勇敢豪邁的優良品質,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就,都值得稱道。18天後,他的死讓百度和莆田系民營醫院成為全國網民質疑的對象。掌握全國80%的民營醫療市場的莆田系,眼下已成「無良斂財」的代名詞。而實際上,作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的閩商,在很多行業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雖然莆田系部分不良商人抹了黑,但他們只是閩商中的極小部分。閩商身上流淌著的吃苦耐勞和勇敢豪邁的優良品質,以及他們所取得的成就,都值得稱道。
  • 暗訪莆田假鞋市場:深夜開張 百元可買「名牌鞋」
    本文圖文均來自澎湃新聞記者 莊岸 從默默無聞的代工廠到大量產出仿冒名牌的運動鞋,莆田一度被戲稱為「假鞋之都」。雖然近年來工商查處、媒體曝光不斷,假鞋產業卻在夾縫中一直生存了下來,還滲透到了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2017年12月中旬,公安部部署開展為期2個月的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專項行動,「針對各地屢打不絕的地域性造假『頑疾』開展嚴厲打擊和集中整治」。
  • 「假鞋之都」的白與黑 ——莆田鞋轉型記
    莆田鞋業的焦慮,只是「中國製造」的一個縮影。19輛卡車對著火力電廠焚燒間,緩緩抬起車廂,兩萬多雙「名牌鞋」傾瀉而出。這是2014年3月15日早上,福建莆田。為了表明打假的決心,市工商局組織了這場燒鞋行動。莆田,因為大量產出仿冒名牌的運動鞋,被戲稱為「假鞋之都」。一種流傳甚廣但難以證實的說法稱,國內市場上90%的假運動鞋都來自這裡。
  • 午夜的莆田,是阿冒、警察和阿迪達斯的江湖
    讓全世界都穿得起名牌莆田雖然地處中國福建,但莆田人過的卻是美國時間,白天睡覺,晚上上班。午夜時分,莆田安福電商城到處都是摩託車,車後座上無一不綁著大紙箱子,裡面裝滿了假鞋。多年前中國人自己都不知道莆田鞋,據另一位莆田老闆介紹,莆田鞋是315炒火的,一位老闆因此被抓,罰了2000多萬。在莆田這個「假鞋之都」,上演著一場又一場 「阿冒」和警察之間的「貓鼠遊戲」。
  • 「莆田系」民營醫院名單大揭秘:西安至少3家
    近日,一則「大學生魏則西之死」的事件,讓百度和莆田系再次被大眾輿論口誅筆伐。  提起福建莆田的仁愛醫院、瑪麗女子醫院等名字,幾乎每個中國人都似曾相識。這些醫院絕大部分都是莆田人開設。莆田人從「老軍醫、一針見效」的性病遊醫起家,逐漸在全國各地開設醫院,大部分是男科、婦科、不孕不育、整形等專科民營醫院。
  • 暗訪莆田假鞋市場:深夜開張「名牌」百元,屢遭嚴打屢禁不止
    在福建莆田,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調侃。  從默默無聞的代工廠到大量產出仿冒名牌的運動鞋,莆田一度被戲稱為「假鞋之都」。雖然近年來工商查處、媒體曝光不斷,假鞋產業卻在夾縫中一直生存了下來,還滲透到了這個城市的方方面面。
  • 莆田系「遊醫」何以遍布中國
    一、莆田系傳奇:從「遊醫」發展到壟斷中國民營醫院1、莆田系在中國民營醫療市場舉足輕重:6萬莆田人從事醫療行業,壟斷八成民營醫院雖然是從治療皮膚病的遊醫起家,但在中國的民營醫療市場,「莆田系」可以說是廣為人知。
  • 百度對戰莆田系醫院
    業內人士分析,一邊是莆田系民營醫院暴利時代結束;另一邊是在百度競價體系下價格越競越高,醫院之間持續多年惡性競爭,這一切背後的衝突爆發點,恰恰意味著「抱怨中的野蠻生長」和「沉默中的爆發反抗」拐點到來。  百度搜索廣告費奇高激怒莆田系醫院?
  • 莆田人很有錢,但是在福建的地位並不高,原因在這裡
    這句話道出了中國幾千年的社會觀和財富觀,直到如今大多數人的主要奮鬥動力還是對財富的追求,在現實生活裡95%的事情都能用錢來解決,剩下那5%是因為錢不夠多。莆田是福建一個很特別的城市,城市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有錢人卻非常的多,按照一般的邏輯,莆田人這麼有錢,在省內的地位應給很高,但事實上卻不是這麼回事。
  • 彪悍莆田系:一個鎮的人霸佔中國80%民營醫療生意
    而今,東莊鎮人,掌握著全國80%的民營醫療市場。曾有江湖傳言,全國醫療器械廠家和藥廠,最重視四個地方的展銷會,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和東莊。位於湄洲灣畔,總面積35平方公裡的東莊,既沒有傳統醫療積澱,也無現代醫學人才,卻成為民營醫療的搖籃,首先是因為這裡出了個陳德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