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然
La Vénus de Milo
約公元前二世紀末期
帕洛斯島大理石
雕像由兩塊大理石於裙裾部位相拼接而成
左手臂及左腳分別單獨雕刻
雕像高2、02米
敘利館一層
希臘、伊特魯裡亞及羅馬文物館
Art Hellénistique
米洛不是一個人,它是一個地名,位於希臘愛琴海的火山島,在希臘大陸和克裡特島之間,在基克拉澤斯群島[1]的最西南端。
1820年4月8日,農民嶽爾戈斯Yorgos Kentrotas在田間無意中發現了它的一個部分。後來,被法國海軍軍官奧利文·伍蒂埃Olivier Voutier聽到消息,找到這個農民,鼓勵他繼續挖掘。同時希望能把它買下來。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當時的海軍軍官杜蒙·居維爾Jules Dumontd』Urville和小山羊號軍艦的艦長Pierre-Henry Gauttier du Parc ,他們找到德·日弗埃爾侯爵Marquis deRivière,侯爵立刻讓他的秘書le comte de Marcellus最快時間趕到,不惜任何代價買下它。1820年5月20日,當秘書趕到的時候,它已經被土耳其軍火商Nicolas Mourousi買下,正在裝船。幾經周折,最終還是侯爵花了更高的價錢把它買到手,並且在1821年2月中旬,運回巴黎。送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八,1821年3月1日國王把它正式送給了羅浮宮。
發現《米洛的維納斯》的海軍軍官奧利文·伍蒂埃
有人說是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èle ,有人說是亞歷山德羅斯Alexandros d』Antioche。
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古希臘最有名的雕塑家之一。
維納斯在希臘神話裡叫阿芙洛狄蒂Aphrodite,代表愛情和美麗的女神。在羅馬神話裡面人們叫她維納斯,也是拉丁語裡的金星和星期五。她是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中的一位。傳說她是從海水的泡沫中誕生的,從巨大的貝殼中緩緩走出,春神為她送來美麗的衣服,風神為她送來暖風,像波提切利畫的《維納斯的誕生》。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維納斯的誕生》,1482-1486
它赤裸著上身,下身裹著一件厚外衣,希臘語叫做Himation。
它是站立著的,左腿彎曲向前,重心在右腿。
它沒有微笑,是酷酷的冷漠風。
它的頭髮被髮帶梳了一個髮髻。髮帶上的三根細帶垂到脖子上。
它的高度加上底座有2.02米。最大長度是36釐米。最大深度是64釐米。胸圍是121釐米。腰圍是97cm。臀圍是129cm。它的重量大約有1噸重。
其實它本來是有手臂的,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左邊肩膀有一個長方形的孔,那個是在製作的時候,用金屬銷安裝手臂的。大理石的重量很重,所以當時的人們會分成幾個部分來完成一尊雕塑。它的身體主體部分也是由兩塊大理石完成的。
《米洛的維納斯》局部特寫。
1821年當女神來到羅浮宮,它首先被送去研究和修復,當時的負責人Bernard Lange經過精心的分析,提出了一個修複方案,希望重新製作和安裝它的雙臂。但是這個方案,並沒有通過國家的審批,因為即便是專家的專業研究,也可能會有錯誤,為了不出錯誤,人們寧願保留它現在殘缺的樣子。
它唯一一次的出國展覽是在1964年3月22日去日本東京和京都。當時的法國文化部部長安德烈·馬爾羅提出,讓羅浮宮最經典的作品走出國門。於是有了這次展覽,但是在漫長的海運顛簸途中,當它到達橫濱的時候,出現了事故,雕塑的最主要的兩個部分斷開了。於是人們趕緊叫來法國的權威專家。從此之後,它再也沒有走出法國國門。
2017年,米洛島的市長Gerasimos Damoulakis, 發出呼籲,希望大家能支持《米洛的維納斯》重新回到米洛。米洛斯島議員Zampeta Tourlou, 這樣說到:這是我們的文明,是我們的文化,我們並不認為可以去變賣這一遺產或是被人買入。政府還在網上發起了請願書,在三天時間,有超過600人籤名。希臘主席ProkopiosPaulopoulos也到米洛島發表聲明,希望所有的希臘人都能夠支持它重回故鄉。
有很多藝術家都喜歡以它為原型來創作。
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米洛的維納斯》,1920
雷尼·馬格裡特René Magritte,《銅手銬》,1931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帶抽屜的米洛的維納斯》,1936
伊夫·克萊因Yves Klein,《藍色維納斯》,1962
妮基·德·桑法勒Niki de SaintPhalle,《米洛的維納斯》, 1962
克裡夫·巴克Clive Barker,《鎖鏈維納斯》,1971
彼得·克拉森Peter Klasen,《機械維納斯》,1979
愷撒·巴爾達西尼 CÉSAR Baldaccini,《被切割的米洛的維納斯》,1984
吉姆·戴恩Jim Dine,《三座紅色的西班牙維納斯》,1997
愛德·佩施克Ed Paschke,《一個米洛》,1999
阿爾芒Arman,《米洛的維納斯》,2001
漢斯-彼得·費爾德曼Hans-PeterFeldmann,《維納斯》
巴斯特·基頓BusterKeaton,《米洛的維納斯》
貝納多·貝託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夢想家》,2003
Von François Huguier,《米洛的維納斯》,2005
Bernard Pras,《米洛的維納斯》
Martin Watson,《米洛的維納斯》
維克多·伊凡諾夫斯基Victor Ivanovski,《米洛的維納斯》
丹尼爾·阿沙Daniel Arsham,《米洛的維納斯》
Maria Grazia Chiuri,《米洛的維納斯》
親愛的大小朋友:
看了上面的文字,喵嗚有一些想不明白的問題,想向你們找答案,快來把你的答案告訴我吧
喵嗚Miaou是成長於巴黎的當代藝術策展及兒童藝術活動機構,由藝術史/設計/創意/藝術品管理專業組成,以兒童為出發點,探索視覺領域,激活兒童天才基因,拉伸視野緯度,碰撞最萌觀點,以圖共同成長。
兩分鐘羅浮宮系列:
兩分鐘的羅浮宮-《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