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設計 | 遊山·觀石【HBA環球設計605期】

2021-03-02 HBA環球設計

共生形態

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

人的穿梭時常會變成一種對現象的演繹。

城市化進程帶來巨大的消費動力,

但我們似乎不再有耐性,去探尋所處空間中的細微差異所帶來的愉悅感受。

 

我們再度攜手以「現代空間美學築造者」為品牌立身的畫王大理石,深度挖掘人造石的藝術性。與上年的設計不同,新的展廳從觀念的抽象到建造行為的顯性化視覺感都更變得進一步凝練。我們希望更準確地表達展廳設計的意義,在今天,對展廳設計者而言,這也是一個真實而迫切的話題。

 

01/

連綿的遮罩

不論是營造意境還是創造神性,平面圖案化的視覺裝飾正在消退,建築構件、材質、空間的多意表達逐漸顯現。

我們將鋼網矩陣作為展廳的基礎元素,以一種交接構造呈現出最低限度的語言。這些縱橫的編織形態力學結構簡明,密集的疊合關係在視野上形成一種遮罩,結合運動中的視線形成線性流動的視覺效果。不同厚度層層遞進,如細胞到組織、組織到器官、器官到生物體,給人形而上的想像。

它兼具兩種剖面的視野——側看與進深。從長邊看,呈現出急促的節奏感,猶如音樂的幾個樂章,段落之間有停歇和連續,又能被共時串聯成一體,成為一種連綿的語言性建構;從短邊來看卻是縱向的深遠。這種多向度、多方位的表達使之更趨向一個玲瓏的構造。

 

 

02/

遊觀與靜觀

沃林格認為,人的觀照活動是一個積極活動過程,所關照的對象並不是簡單而消極地作為單個事物視覺魅力的一種流溢而存在的。尋求簡明秩序,使視野清晰的傾向,是人的觀照活動所固有的。

我們或許可以將其理解為「遊觀與靜觀」的觀看問題——展廳本身的體量並不太大,但進入其中卻另有丘壑。在外部,人群的遊觀由於視域的限定,不存在所謂的「全景「視角,整個場景如展露在街道上的一個小小舞臺,而內部的靜觀者站在舞臺上,他們的活動變得有趣而曖昧。

設計成為一種特殊的建築營造。隨著矩陣形體的顯現,出現一種明晰的邏輯。一隱一顯間,技術與藝術相互契合,和畫王大理石所表現的精神內核一樣,「自然之理「是技與理的結合。

03/ 

悸動的石頭

結構元素均質分布在一片充滿視覺性的並置中,石的意向被驀地凸顯出來。融入矩陣之中的骨料以不經意的姿態展現出來;浮於網格之上的石板以流動的質感和肌理被羅列而出,背景所提供的秩序與結構,更有助於體驗人造石細節處理上的微妙變化。

空間中略帶原始意味的裝置,是一塊存在於展廳深處的巨石。在此,石作為一個尺度上的「兩可「之物,既為有限空間創造了無限的悸動,也為」大山一麓「與」小中見大「這兩種尺度的並置提供了可能。它引發了東方語彙中敞向自然的詩性內涵——隱(山)與顯(石)。這種「居間物」雖為人作,卻指向對自然的超越,引人得靜忘俗。

彭 徵  

共生形態(C&C DESIGN)創始人、設計總監,高級室內建築師。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碩士畢業,現為廣州美術學院建築藝術設計學院客座講師、實踐導師。

              

彭徵先生關注城市化進程中的當代設計,思考和踐行「共生」的設計哲學,從事建築、室內、景觀等多領域的設計實踐,設計作品具有較強的建築感和現代簡約的風格。代表作品包括南崑山十字水生態度假村、時代中國總部、美的地產企業總部、廣州亞運會景觀創意裝置「風動紅棉」等。作品曾獲2017年德國iF設計(室內建築類別)唯一金質獎。

廣州共生形態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公司的核心團隊由知名設計師彭徵先生以及80多名優秀的職業設計師組成,設計業務涵蓋酒店、商業、地產、辦公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建築、室內以及軟裝陳設的一體化設計服務。「共生形態」屢獲國際設計大獎,包括2017年德國iF設計(室內建築類別)唯一金質獎、連續四年蟬聯美國室內設計雜誌Best of Year Awards金獎、德國紅點設計大獎、香港亞太室內設計金獎。2020年,「共生形態」被正式評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共生形態」是一個正在成長和壯大中的設計團隊,我們的名字就決定了我們的包容性,同時,我們也感興趣「共生形態」這一詞組的所有內涵。在當今發展中的中國,大規模、巨量、高速的建設狀態鼓勵社會性的設計實踐,對於設計師來說,擁有的機會不但是設計一件作品去影響和改變生活,更是致力於當代中國面貌的成形過程,這是對「共生形態」設計團隊,對中國的類似工作的最終挑戰。


分享,即是收穫

喜歡請點讚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種讚賞

Share is blessed

原創文章,歡迎分享,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HBA環球設計

傳播全球設計精髓 | 傳承中華傳統藝術

相關焦點

  • 隱、雅、樸、靜,禪意養心 【環球設計1241期】
    ﹝建築篇﹞峨 眉 峨 蜀眉 國邈 多難 仙匹 山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其山層巒疊嶂、山勢雄偉、景色秀麗、氣象萬千雅林精舍恰位於成都、樂山、雅安的三角地帶是集峨眉雪芽生產、產品展示、文化展示、旅遊接待觀光為一體的全新多功能複合型的服務中心而為了完善智慧旅遊服務中心食養配套體系
  • 歸與宿 • 臺灣設計行旅【環球設計939期】
    從業二十多年來一直專注於室內空間的設計與表達,作品風格穩健而富於變化,尤其在精品酒店設計、商業地產設計、商業空間設計的把握上頗有心得。>日本新出一家美絕天堂的空靈旅館,靈感源自坐禪環球設計
  • 現代奢華中式北京華爾道夫酒店設計概念完整版【環球設計324期】
  • 2020廣州設計周 | 遊山之意,尋覓此境,畫中之石,迎面而來
    12月3日,2020廣州設計周盛大開幕。作為主辦方人造大理石品牌特邀,備受矚目和期待的畫王·大理石攜「遊山-觀石」概念館甫一登場,即以凝練現代的藝術表達和物美卓越的材質石料,剎間驚豔全場、圈粉如潮,在為國內知名年度設計商務盛事再度錦上添花的同時,也給來自全球的客商和設計師們呈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享受和藝術靈感!
  • 盤點亞洲最頂尖的度假酒店建築設計【環球設計538期】
    普吉島萬豪酒店設計:PlanAssociates地點:泰國普吉島11. 清邁拉查曼卡酒店設計:Ong-Ard地點:泰國清邁文/編輯:Ticino,原創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歡迎轉發!傳播全球藝術文化,傳承中華民族設計。關注當代時尚資訊,傳遞最新設計趨勢。
  • 感受自然與設計的共生共鳴丨CLA在線講座視頻回顧
    感受自然與設計的共生共鳴丨CLA在線講座視頻回顧 景觀學與美麗中國建設專委會 2020-05-26
  • 天工開物樂山水晶博物館【環球設計384期】
  • 11月紅葉季去莫幹山,體驗最詩意的返璞民宿【環球設計1195期】
    走進蕨宿大堂,撲面是純淨的山林氣息,挑高的複式空間,溫馨的暖色燈光,還原山野中的無界空靈。純白裸色牆面,啞光系水泥地面,牆上掛著抽象藝術畫。入住體驗民宿之 5浮點· 禪隱 — 景區設計類民宿如今,建成後的裸心谷把建築工藝做一個完整的展示,反映出對產品的工匠精神。
  • 這才是真正的禪意山居【環球設計1202期】
    通透而開放的建築空間與引景入室的設計手法為整個房子融入了和諧的自然元素,沐浴在午後的暖陽下,或暢談,或品茗,或閱讀,一切都恬然自宜。細緻沉穩的藤製家具,營造著一種素璞純淨、寧靜幽雅的氣息,窸窣明滅的壁爐在夜裡為山居帶來舒緩暖意。
  • 紐約十大特色精品酒店【環球設計512期】
    文/編輯:Ticino,原創文章,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歡迎轉發!傳播全球藝術文化,傳承中華民族設計。關注當代時尚資訊,傳遞最新設計趨勢。投稿請將作品照片與設計說明發到2245925528@QQ.COM,騰訊微博@環球設計新浪微博@環球設計資訊諮詢請添加微信:Desi-daily(添加請註明姓名和職業)請點擊下文的「閱讀原文」,進入環球設計微社區。
  • 越過山,看見海,深入城市與原野,從傳統到現代,發現臺灣多元共生設計魅力
    中國設計精英之旅第26期(全國團)——2017臺灣多元共生設計考察之旅實錄
  • 2014第四屆亞太酒店設計年會榮耀綻放【環球設計527期】
    全球頂級酒店設計大師、世界名家齊聚一堂,共享酒店設計界的學術盛宴。   本屆年會匯聚了酒店開發商、國際酒店集團、酒店設計精英等共計1000餘人,參會嘉賓陣容強大,全球頂尖的酒店設計公司及業內巨擘亮相演講,從不同角度系統、深度地剖析「未來酒店」,贏得滿堂彩。第四屆亞太酒店設計年會對未來酒店進行了一次影響深遠的精神奠基,在風雲激蕩的市場中引領新時代下的酒店設計行業的發展。
  • 奢華度假越南順化蘭珂悅椿度假村 【環球設計390期】
    傳播全球藝術文化,傳承中華民族設計。關注當代時尚資訊,傳遞最新流行設計。投稿請將作品照片與設計說明發到2245925528@QQ.COM,騰訊微博@環球設計新浪微博@環球設計資訊諮詢請添加微信:Desi-daily(添加請註明姓名和職業)請點擊下文的「閱讀原文」,進入環球設計微社區。
  • 2014年全球最火的32家酒店 • 下【環球設計593期】
  • 安縵,不僅僅是寧靜的奢華【環球設計964期】
    Amanera奢享最美的大自然海灘生活,戲劇性的建築設計契合安縵寧靜的美學,從唯美的生態棲息中融入治癒系元素,全天然的當地材料的應用更反映了酒店設計的環保理念,多明尼加藝術、當地手工瓷磚、自然石材等都體現了設計師的前衛設計。
  • 作為設計師,最核心的設計價值是什麼?【環球設計1570期】
    設計創意 荷蘭設計事務所 concrete 在全球範圍內
  • 共生形態 | 日本傳統、山水寫意、海島風情,這三款自然風設計絕了...
    右圖: 日本桂離宮 / 圖片源自網絡微觀東方,在兩者不同的自然觀之上,建築與自然的關係表現為:中國追求「入畫」,把自然引入建築或把建築拆解成亭臺樓閣散落棋置於自然;日本追求「如畫」,自然是相對觀望的對象,枯山水只可靜觀不可踏足,更談不上行、望、居、遊。
  • 「設計上海」2019觀展指南
    相較於2018年的空前盛況,今年的展會將在原有的展覽面積上擴容20%,而增加的空間將最大程度優化參展商的展示空間,以及參觀者的觀展體驗。「設計上海」同步國際設計趨勢,不斷推陳出新,力求超越自我,為所有的觀展者奉上完美的視覺享受和獨到的行業資訊!
  • 但卻極少中國人知道【環球設計1977期】
    △濱海波利尼亞諾街景  攝影/環球設計2.△COZZENERE室內  攝影/環球設計在餐廳的海景大廳內,古樸的天然石材牆面,是一副超大的義大利南部建築的手繪,賦予蔚藍海岸的浪漫風情,與室內簡樸的設計相融合,這是極好的設計。
  • 聚焦社會性設計華美術館D-TALK系列設計論壇第十五期即將開幕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楊渝嘉)為期4天的華·美術館年度論壇D-TALK系列設計論壇第十五期即將開幕。本次論壇將從12月19日持續至22日,採取線上論壇的形式,邀請18位國內外藝術家、設計師、思想家、實踐家,在「智能設計與未來居住方式」「積極的技術生活」「國際當代藝術新軌道」「社會性設計與生物圈共生」四個單元主題中,分享他們在各自領域中的反思與能量,為設計界、藝術界和觀眾提供思想和實踐的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