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菊 一個菜販的慈善

2020-12-20 騰訊網

陳樹菊 一個菜販的慈善 資料圖

兔年春節前後,大陸巨富陳光標攜數億新臺幣赴臺發紅包,其高調慈善之舉引發臺灣社會廣泛爭議;與此同時,陳樹菊,臺東一位普通菜販的低調善行持續發酵,經過《時代》與《福布斯》的推舉後引發臺灣民眾廣泛效仿

特約撰稿 梁忠 發自臺東

在臺灣,說起臺東,大多數人會告訴你,那裡有著美麗的海岸線、煙霧嫋嫋的知本溫泉,還有淳樸的臺灣高山族。現在說起臺東,人們更願意提起,那邊有個讓他們驕傲的名字——陳樹菊。

陳樹菊——美國《時代》周刊2010年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排名第8,《福布斯》雜誌2010年48位亞洲慈善英雄之一,《讀者文摘》稱其為亞洲英雄。路透社則評論,在《福布斯》獲獎48人中,陳樹菊的故事最能打動人心。臺灣前「海峽基金會」董事長、現任紅十字會董事長陳長文形容,陳樹菊是臺灣最燦爛的第一道曙光。

這位最近受到國際媒體追捧、臺灣社會引以為傲的陳樹菊,在現實生活中,卻只是個在三線城市菜肆中守著一攤市口的菜販。

今年正值花甲之年的陳樹菊從13歲即撐起家庭重擔。47年來,貧困拮据、至親離世,她的前半生遭遇了常人難以忍受的坎坷,但她並不因此怨天尤人,憑藉著樸素的人生觀、近乎頑固的執著,持續而低調地捐贈了1000萬元臺幣(約合227萬人民幣)給慈善機關。

如今廣為人知的陳樹菊,依然不疾不徐,準備累積另一個1000萬臺幣,成立「陳樹菊基金會」,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陳樹菊接受本刊採訪,得知大陸也有「希望小學」的慈善項目時,顯得興致勃勃,表示以後有機會也會考慮參與。

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歷程,讓這位臺灣阿媽有著令人動容的慷慨?

記者來到陳樹菊設攤的臺東中央市場。建於1963年的菜市場,近年由臺灣行政部門補助翻新,整體環境堪稱清爽。

剛從入口走進,就能看到陳樹菊的檔口「員金蔬菜」。若非看過新聞報導,在總數250多個攤位中,陳樹菊也和其他小販一樣,應付著家庭主婦、老爺老太的討價還價,找錢打包,空檔時理菜揀菜,打理鋪位,並沒有因自己成為媒體名人而有所不同。

一走近陳樹菊的攤位,她見到又是記者來訪,立刻面孔一收,揮揮手略顯厭煩地說,「哎呦,你們又來了,我沒有什麼好訪問的啦。我都重複很多遍了啦,不要妨礙我做生意啦。」

說起這揚名國際、轟動臺灣的「業主」,中央市場管理委員會主委張裕章說,「我們這位阿菊姨啊,我都怕她了。」原來,陳樹菊和她的菜攤,營業的時間強度已經接近24小時營業的7-11便利店。從清晨六七點鐘,一直到凌晨。「如果不是市場每月要翻水溝蓋消毒一天,依照阿菊姨原先方式,一年365天,她只休息大年初一。」

走訪市場上幾個賣菜的攤位、與其來往的老主顧,還得知了媒體遺漏的有趣軼聞。

「阿菊姨的菜都比人家貴很多啦,不過說實話,她的菜都挑過,樣子比較漂亮。」

「菊姨每次攤位都擺得很出來,都超過市場規定的位置了!」周圍不願透露姓名的攤商指了指陳樹菊的攤位說道。的確,陳樹菊的蔬菜攤,已經明顯越過市場規定的界限,佔用了些許走道。「和管理委員會說,他們也管不了。」聽到其他攤位稍顯抱怨的說法,張裕章只能苦笑。

相關焦點

  • 臺灣愛心菜販陳樹菊因挺韓國瑜遭網軍圍攻 藍營抱不平
    臺灣愛心菜販陳樹菊因挺韓國瑜遭網軍圍攻 藍營抱不平 2020年01月10日 14:3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愛心菜販陳樹菊因挺韓國瑜遭網軍圍攻。(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中國臺灣網1月10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東愛心菜販陳樹菊日前勉勵韓國瑜「希望你能為臺灣這塊土地,做一個無我無私無利的領導人」,還說「賣菜阿嬤對你有信心」,竟遭疑似網軍群起攻擊,毒舌批評「老人智力一向不足」「老人好騙」。
  • 臺灣賣菜老嬤陳樹菊:「小菜攤撬動大世界」
    今年61歲的陳樹菊,文化程度只有小學畢業,職業也微不足道,是臺灣臺東市「中央市場」的菜販。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女人,卻做出了讓世人欽佩的事情。迄今為止,她以自己微薄的收入向各類機構捐助了上千萬新臺幣的善款,分別用於捐助失學兒童、孤兒院等。「錢,要給最需要的人才是有用的」是她的信念。
  • 馬英九:慈善英雄陳樹菊是臺灣愛心大使
    臺海網5月2日訊 「幫助人的那種快樂,沒辦法形容」,臺東賣菜阿嬤陳樹菊今天和馬英九分享助人心情,說這是她花了50年才實現的心願。馬英九推崇陳樹菊是臺灣愛心大使,臺灣因此而加分。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年61歲的陳樹菊,未婚,13歲開始在臺東市中央市場賣菜,辛苦掙得錢全部捐給學校興建圖書館以及幫助窮人,她的義行今年3月獲選「富比世亞太善心榜」,接著又獲選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英雄榜」。不過,陳樹菊原因為沒有護照,可能無法赴美受獎,馬英九得知後指示臺「外交部」全力協助,並說相關費用必要時可使用「國務機要費」。
  • 臺東愛心菜販善舉受表彰 臺民眾小額捐助掀熱潮
    中國臺灣網5月5日消息 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臺東菜販陳樹菊熱心捐款助人的故事,最近隨著她赴美參加《時代》雜誌百大人物表揚餐會,獲得媒體高度關注。「陳樹菊效應」也在臺灣推動「小額捐款」的驚人增勢。臺灣聯合勸募協會透露,近期個人捐款明顯增加,光是5月3日陳樹菊搭機赴美當天的網絡捐款,就比7天前單日暴增3倍。
  • 臺灣陳樹菊入選中華慈孝人物:兩岸慈孝之心亙古不變
    17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第五屆中華慈孝文化節開幕式暨慈孝人物頒獎盛典上,入選2019中華慈孝人物的臺灣陳樹菊受訪時說。  跨越淺淺的海峽,今年70歲的陳樹菊第一次「登陸」。「很早就期盼能看到大陸風光,但我不想花錢在旅遊上。錢,要給有需要的人。」  常人對這句話或許較難理解,但於陳樹菊而言,卻絲毫不誇張。
  • 菜販買菜遇"限購" 郫縣一家購物中心拒絕賣菜給菜販
    原標題:菜販買菜遇"限購" 郫縣一家購物中心拒絕賣菜給菜販   郫縣一家購物中心拒絕賣菜給菜販,稱「已影響商場正常營業」律師表示,商家此舉違反《合同法》  菜販  「胃都給我氣痛了,標出了價格,憑什麼不賣給我!」  「超市洋蔥賣1.7元/斤,我拿出去後就賣2元/斤。
  • 攤位漲價菜販罷市
    而造成這一狀況的直接原因是因為這個市場一樓的200多菜販不滿新的管理者提高攤位租金,集體罷市。菜販攤位提價生意難做  昨天早晨,記者接到王先生報料,稱自己一大早去香洲南坑市場買菜,竟發現偌大的市場一樓上百個蔬菜攤位無菜可買,只好空手而歸。  南坑市場是珠海市香洲老城區有一定影響的老市場,周圍居民密集。
  • 看看臺灣人怎樣做慈善
    發展,慈善組織數量也迅速增加。但近來從「郭美美」到「盧美美」,公眾對於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問題越來越關注。海峽對岸的臺灣,慈善組織和慈善事業近20年來蓬勃發展,看看臺灣人怎樣做慈善,或許對大陸慈善組織會有些啟發。   誰可以募款?
  • 小菜販的淘汰或將是「板上釘釘」?
    同理,小菜販消亡之時,沒有一個用戶是無辜的。儘管人民日報、央視等媒體已經屢次點評社區團購巨頭,希望巨頭們不要只惦記老百姓的這幾捆白菜,但是沒有一個巨頭願意退出的,甚至有的巨頭還加大了廣告投入力度。不過整體上,各家社區團購巨頭還算是「和諧共處」,還沒有到達「血拼」的地步。
  • 生鮮電商兇猛搶市 菜販該怎麼辦?
    2 苦了菜販 生意忽然就不好做了線上賣菜兇猛來襲,讓那些以賣菜為生的攤販,慌了手腳。菜販老周在前埔一個菜市場賣菜好多年了,讓他有些發慌的是,最近一段時間,不少經常來買菜的客人,不再出現在菜市場了,原來中午就能賣的差不多的一些菜,到了晚上還會有剩餘。
  • 平臺賣菜對菜販衝擊有多大 鷸蚌相爭誰得利?菜市場的飯碗誰來端
    而社區團購買賣的產品品類主要就是以蔬菜為出發點,毫無疑問賣菜的菜販和菜市場肯定是首當其衝。更為關鍵的是社區團購平臺背後的組織,竟都是網際網路巨頭。那麼,平臺賣菜對菜販到底衝擊有多大呢?對於菜販而言,跟網際網路巨頭打價格戰?無疑是雞蛋碰石頭。當平臺以低於你進購的市場價格買賣的時候,你能堅持多久?網際網路行業就是這麼的殘酷,必須打到你消失為止。所以,很多菜販看到不賺錢都只能紛紛退出菜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菜販們被徹底壓垮,網際網路平臺入駐菜市場。
  • 人狠話不多的武漢菜販,和最接地氣的野生文案
    ▁▁▁大菜場競爭激烈,管理員不讓菜販吆喝拉客,菜販們就開始打一場沉默的文案戰,神奇的菜場野生文案就誕生了。👇超嫩已經成了普通嫩,那升級只能往登峰造極的路線走了。一開始,我以為密集的錯別字是因為菜販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積玉橋菜場晃了一圈馬上顛覆了看法。許多菜販都是年輕人,聊過之後發現,還有在家鄉做無公害有機蔬菜試驗的大學生。他們的攤位上,青椒也叫青交,好奇去問,他們給出答案。「因為做過一些市場調查,這附近買菜的老人很多,筆畫少的字代替更容易看懂。」
  • 貨車駕駛員千裡迢迢送貨,女菜販承諾不到位,對方扭頭就走
    通行費用的額度達到1500元,這位貨運駕駛員也覺得這些費用真的還是非常高的,因此就詢問不知道女菜販是否能夠接受這多出來的路費,當時在電話裡面女菜販也表示只要把菜按照規定的時間送到,那麼所有的過路費用都可以由自己來支付。
  • 臺灣苗慄一70歲菜販遭槍擊身亡偵破 警方逮兩名兇手
    中國臺灣網11月26日消息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臺灣苗慄頭份鎮一名70歲王姓菜販,上周遭歹徒槍擊身亡。苗慄警方上午執行偵查,除了帶回四海幫海浦堂20多名幫眾之外,也將涉嫌行兇的24歲羅姓男子和少年槍手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