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論語談古代詩詞歌賦

2020-12-12 全解百密

那麼好,那麼講完了這些以後,我們再看愛詩的後面,孔子又加上一個300,為什麼加上300?實際上我們說在論語裡面講到詩經的時候,還有一個說法叫300篇,還有一個其實說法叫300篇,為什麼?因為詩經裡面今天保存下來的詩歌有305首,還有六首,只有題目已經沒有內容了,所以我們也就不把它計算在內,有題目有內容的有305首,於是我們取其約束就把它稱之為詩300,或者就把它稱之為300篇。

那300篇內容很多了,那麼孔子在這個地方給它做一個整體性的評價,一言以蔽之,你雖然有300篇,但是我用一句話來概括你,那叫什麼?叫思無邪,就是詩經它的思想很純正。我們說在論語裡面,這實際上已經第二次出現詩經了。第一次在論語的第一章孔子和他的弟子有一次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弟子子貢就提到了詩經中的幾句叫如切如初,如琢如眸。

可見哪孔子的弟子對論語是很熟悉的。那我告訴大家,在孔子的學校裡面,詩經是大家的必讀書,孔子教自己的兒子的時候,告訴他一定要讀詩經,不讀詩無以言。孔子教他的弟子的時候,他也告訴弟子們,小子們你們都必須給我去讀詩經,那為什麼?

因為詩經可以讓你能夠擁有多種素質,是可以吸引可以關可以群可以院哪這樣的內容,我們以後講到相關的章節我們再說在這地方我們只是要說明一下,在孔子的學校裡面,詩經實際上是他們的一個教材了,就是弟子們都必須要讀的。那麼孔子為什麼如此重視詩經?我們簡單的說一下,實際上我們說孔子跟師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第一個方面來古代就有一個說法叫山師說,這是司馬遷提出來的,司馬遷在孔子世家裡面,他認為古代的詩歌經過歷代的保存下來的詩歌的原始的材料有多少?

有3000多篇,哪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詩經收拾的時間有500多年,從西周初年一直到孔子之前到春秋中葉500多年,這是個時間的跨度,那麼空間的跨度幾乎包括整個的中國的北方,還包括南方的比如說漢水和乳水這樣的一些區域。

在這麼遼闊的時空間和這麼一個漫長的時間裡面,來歷代的史官們確實搜集了很多很多的詩歌,司馬遷說有3000多篇,那麼這個數字它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是他表示數量眾多應該說是可信的。

那麼這麼多的詩歌到今天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只有305手了,那麼司馬遷就認為這個工作是由孔子作的孔子刪詩,把3000多首詩I去掉其中的重複的去掉其中的殘缺的去掉,其中的內容不純正的保存下來的,那麼就是這300多首了。

這當然是司馬遷的說法,不過也有很多的學者不這麼看,因為根據現有的一些歷史的記錄,我們已經發現在孔子之前,詩經實際上已經編纂成書,但是司馬遷的孔子刪詩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

因為孔子確確實實對詩經的整理還是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我們就要講到孔子和詩經的第二層的關係叫李師,雖然它未必是山師,但是他李師什麼叫李師?就是孔子把詩經進行了重新的整理,它重新編。拍了風雅頌的順序,按照歐陽修的說法,甚至孔子做了什麼工作,叫篇刪其張張刪其句句刪其字。

什麼意思?就是在每一篇裡面他對很多章節進行了整理,在每一張裡面他給巨資進行了整理,甚至在每一個句子裡面還被一些個別的字進行了整理,這真的是一件非常浩大的一個工程。你要知道古人的書不是寫在紙頁上,是寫在竹簡上的。那麼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說孔子和詩經還有第三個工作,那就叫鄭樂。

相關焦點

  • 詩詞歌賦是個什麼玩意兒
    詩詞歌賦,無所不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這句話放在古代,無疑是形容一個人有才的最基本語言。而放在現代,估計是「宿儒」或者「大師」才能全部掌握。其中的琴棋書畫分別指,古琴,圍棋,書法,國畫。圍棋怎麼下,古琴怎麼彈,毛筆怎麼拿,很多人是一問三不知;而詩詞歌賦,每個人在語文課本裡接觸過,但是要問裡面的「歌」是什麼?估計知者應該有數。
  • 古代詞牌與填詞人的詞有何關係以及引申而來詩詞歌賦的不同意義
    古代的詞牌大抵都是給歌舞坊的藝人們彈唱或者文人之間吟詠用的,就好像現代作曲家寫的曲子,可以根據同一個曲調填出不同內容的歌詞,或者以規定的格式吟詠出不同內容的詞作。古代的詞牌應該就是類似於這種操作。《北國之春》中曲調相同的前後兩段,歌詞就不是一樣的,這就是一個例子,這是在同一首歌裡使用不同歌詞。如果延伸出去,用一樣的曲調,填上風格內容完全不同的歌詞,再根據內容取出相對應的歌名,自然也是可以的。這樣的歌跟原唱除了曲調相同之外,內容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 七首經典悲秋古詩詞歌賦賞析
    傷春悲秋是我國詩詞文化中國傳統基調之一,而悲秋的歷史更長一些,自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起,古人悲秋大抵是因為秋日象徵著人的暮年,如人生不順,對暮年、白髮、蕭條、無望等事物就會更加敏銳。本文賞析7首經典悲秋詩詞歌賦作品。
  • 中元節的一些詩詞歌賦,用詩詞歌賦來表達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對中元節的一些詩詞歌賦!1: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曾寫過一首關於中元節的絕代佳節。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 《中元作》(唐)李商隱降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範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 學習古琴必須要了解中國詩詞歌賦撫琴吟誦
    中國是詩詞歌賦的國度,千百年來從未停止創作和發展。它們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精神主體。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篇第八》)劉勰認為:「是以九代詠歌,志合文則。黃歌斷竹,質之至也;唐歌在昔,則廣於黃世。
  • 中秋節之古代文人的詩詞歌賦
    中華五千年文明,誕生了無數的文人騷客,給我們留下大量作品,詩詞歌賦浩如煙海。而今我們翻閱這些優美篇章,仍會驚嘆不已。單單一個中秋節,不知道吸引了多少詩人,讓他們為之暢想,為之憂愁,為之癲狂……從他們的詩詞中,我們至今尚能一窺古代中秋佳節的風俗,還有他們當時的心境。
  • 泉州詩詞歌賦
    泉州詩詞歌賦 詠少年潘承家 作者
  • 國風是詩詞歌賦
    什麼是詩詞歌賦。都是文學載體,承載我們的內心情感,有感而發,唯情而作。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無論時代如何改變,對於詩詞歌賦的喜愛是藏在我們骨子裡面的東西。因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很多外國人很難看懂我們寫的是什麼。但是我們都應該讀懂理解屬於我們的文化。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多麼優美的句子。時代在改變,但是喜歡古詩詞,熱愛詩詞的心從來不曾改變。
  • 詩詞歌賦是個什麼玩意兒
    詩詞歌賦,無所不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這句話放在古代,無疑是形容一個人有才的最基本語言。圍棋怎麼下,古琴怎麼彈,毛筆怎麼拿,很多人是一問三不知;而詩詞歌賦,每個人在語文課本裡接觸過,但是要問裡面的「歌」是什麼?估計知者應該有數。 我們就簡單說說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詩詞歌賦」。
  • 詩詞歌賦是個什麼玩意兒
    詩詞歌賦,無所不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這句話放在古代,無疑是形容一個人有才的最基本語言。而放在現代,估計是「宿儒」或者「大師」才能全部掌握。其中的琴棋書畫分別指,古琴,圍棋,書法,國畫。圍棋怎麼下,古琴怎麼彈,毛筆怎麼拿,很多人是一問三不知;而詩詞歌賦,每個人在語文課本裡接觸過,但是要問裡面的「歌」是什麼?
  • 琴與詩詞歌賦的千古絕戀
    這麼優美雅致的樂器,當然配具有高雅情趣的詩詞歌賦!彈琴不識詩詞歌賦或吟詩詞歌賦不懂琴,就如同粗紗裹佳人,青袍誤儒生。所以說琴聲濺起的浪花是詩詞歌賦,浪花撥響的水聲是琴的音。從古至今,琴中有詩詞歌賦的神韻,詩詞歌賦中有琴的韻律。琴可以讓文人雅士修身養性,平心靜氣!詩詞歌賦可使琴抒情畫意!
  • 詩詞歌賦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詩詞歌賦,文章的四種形式。指作文。出自: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四卷:「那阮三年方二九,一貌非俗,詩詞歌賦,般般皆曉。」詩詞歌賦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文章。詩詞歌賦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詩詞歌賦(shī cí gē fù)成語釋義:文章的四種形式。
  • 古代詞牌與填詞人的詞有何關係以及引申而來詩詞歌賦的不同意義
    古代的詞牌大抵都是給歌舞坊的藝人們彈唱或者文人之間吟詠用的,就好像現代作曲家寫的曲子,可以根據同一個曲調填出不同內容的歌詞,或者以規定的格式吟詠出不同內容的詞作。古代的詞牌應該就是類似於這種操作。《北國之春》中曲調相同的前後兩段,歌詞就不是一樣的,這就是一個例子,這是在同一首歌裡使用不同歌詞。如果延伸出去,用一樣的曲調,填上風格內容完全不同的歌詞,再根據內容取出相對應的歌名,自然也是可以的。這樣的歌跟原唱除了曲調相同之外,內容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 星海拾貝|天文詩話——從詩詞歌賦走進中國古天文
    推薦書目 《天文詩話——從詩詞歌賦走進中國古天文》書評/推薦理由 中國是詩的國度,也是天文學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北京天文館王玉民博士首創「天文詩話」體裁,將天文之理與詩歌之美有機結合,從中國「古代詩詞歌賦」和中國「古代天文學」兩個交匯處講述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中國的傳統天文學,經過多年的收集、整理,撰寫成80萬字的《天文詩話——從詩詞歌賦走進中國古天文》「人文科普」系列,分《天地日月》、《詩意星河》和《佔測授時》三冊出版。
  • 中國郵政《詩詞歌賦》特種郵票在廣東惠州首發
    中新網惠州11月12日電(記者 康孝娟)中國郵政於12日在廣東惠州舉辦了《詩詞歌賦》特種郵票首發儀式,該套郵票1套4枚,內容分別為杜甫吟詩、東坡填詞、居易醉歌、曹植作賦,全套郵票面值為4.8元。  據介紹,該套郵票由當代中國著名畫家馮遠設計,第一圖表現了杜甫《春夜喜雨》的場景,詩人於畫面前方,背景為春夜喜雨的詩意情景境,詩境與畫境渾然一體。
  • 長安雅士的奢侈品:琴棋書畫、詩詞歌賦
    古代書論普遍關注品德與書法的關係,有「書如其人」之說。清代的朱和羹於《臨池心解》中寫道:「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古代文人畫講究全面的文化修養,提倡「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必須詩、書、畫、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學問、思想缺一不可。
  • 一文讀懂詩詞歌賦,原來它們之間有這四層關係!
    中華名族可以說是一個詩詞歌賦的民族,儘管會作詩,能作詩,能做出好的詩詞歌賦的人不多。但是,在中國古代,詩詞歌賦確是一個人流傳千古,登堂入室的敲門磚!可以說,中國人是最愛詩詞歌賦,也最會利用詩詞歌賦的民族。
  • 關於櫻花的詩詞歌賦和遙遠的傳說
    關於櫻花的詩詞歌賦和遙遠的傳說 來源:東方天氣網 發布時間:2018-10-12 15:22:24
  • 在古代時期,沒有網絡朋友圈,那些詩詞歌賦又是如何傳播的?
    在古代時候,即沒有網絡,也沒有微信、微博、朋友圈,就連傳遞一封家書都要幾個月才能到達,可神奇的是,在古代一旦有好的詩篇出來,往往很快就能傳遍街頭巷尾,紅遍大江南北,那麼這些詩歌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達到了這麼快速而廣泛的傳播呢?
  • 茶宴從古代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哪個時期的皇帝也開設茶宴?
    歡迎來到小發談歷史,茶宴是我國古代茶文化之一,古代的文人雅士很多擅長詩詞歌賦,而且樂於創作詩詞歌賦,甚至影響到了周邊的國家。茶宴,又成為「茶會」、「湯社」、「茗社」。茶宴這個詞語最早成書於公元454年的《吳興記》,書中提到茶宴一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