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為什麼花了400多年才通航?美國最終又為何歸還運河?

2020-12-06 環球情報員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兩條國際運河。在地中海地區,蘇伊士運河的通航使歐亞的海運貿易無需再繞道非洲好望角。在世界另一側,巴拿馬運河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使兩洋間的貿易運輸不必再繞行麥哲倫海峽,航程大幅度縮短。

▲ 兩條運河大大提高了世界貿易的效率

這兩條運河的存在,徹底改變了歐亞美三洲的貿易格局,促進了各洲之間的經濟聯繫,也改變了當地的政治局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然而這兩條運河不同的是,蘇伊士運河早在古老的法老時代便有了修建記錄,之後多次毀壞與重建。到了近代,迫切希望藉助蘇伊士運河向東方發展的法國,僅僅用了11年就將其建成通航。

但作為蘇伊士運河的兄弟,巴拿馬運河修建計劃卻在近代才被人提出,從被設計到通航,巴拿馬運河卻花了足足400多年。在這期間,圍繞著這條能夠連通兩洋的咽喉要道,列強與拉美人民進行了長達幾個世紀的激烈爭奪。

那麼,為什麼巴拿馬運河修建之路如此曲折?又為什麼花了足足四百年才終於建成通航?

一、西班牙運河之夢:在拖延中錯失良機

自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來,美洲的黃金、土地與廉價奴隸就吸引著大批的西班牙殖民者。16世紀初,殖民者們相繼攻陷了墨西哥和中美洲各地,並不斷南侵。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佔領秘魯和厄瓜多,1535年阿爾馬格羅佔領智利和玻利維亞,同年,多薩佔領了阿根廷地區。到16世紀中葉,西班牙人已經將除巴西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收入囊中。

在此期間,一個名叫巴爾沃亞的西班牙破產者也趁機起事。

1513年9月,他召集了由殖民者和印第安嚮導組成的探險隊,沿著巴拿馬地峽,向內陸探尋傳說中的黃金之國。然而,當他翻越群山,越過布滿蚊蟲的沼澤雨林,卻並沒有發現傳說中的盛產黃金之地。在出發僅僅一個月之後,出現在他面前的竟然是另一片海洋--太平洋。

這條被巴爾沃意外發現的地峽呈南北走向,東西最長640公裡,南北最窄處不過61公裡,大西洋與太平洋分別在其兩側。雖然沒有找到黃金,但這條窄小的地峽,卻令這個幸運兒聲名鵲起。

在巴拿馬地峽被發現之前,西班牙宗主國與太平洋沿岸殖民地的貨物運輸需要繞道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成噸的秘魯白銀需要跨越將近半個地球,才能到達西班牙。這使渴望快速掠奪美洲財富的西班牙統治者大為光火。

而在巴拿馬地峽被發現之後,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即下令,立刻在地峽進行地理勘探,尋找建設運河的合適通道。但當國王計劃動工時,卻發現從美洲榨取的巨額財富,早已在西班牙貴族的奢侈揮霍和歐陸內戰中消耗殆盡。

同時,西班牙王室正忙著對付歐洲內部新興的英法等國,巴拿馬運河計劃便不得不停滯於紙面。到了1814年,當西班牙王室終於決定開挖運河時,拉美獨立戰爭卻爆發了。

19世紀早期,西班牙對美洲殖民地的橫徵暴斂終於徹底激怒了拉美人民。一場聲勢浩大的獨立解放戰爭爆發,「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爾領導軍隊相繼解放了原屬於西班牙殖民行省的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等地,並於1819年,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期間,巴拿馬地區也獲得解放。依照殖民時代的行政劃分方式,巴拿馬作為地峽省加入了新生的哥倫比亞共和國,徹底擺脫了西班牙人的控制。

只是這樣一來,西班牙人的三百年美洲運河夢,也隨之破滅。

二、法國運河之夢:生搬硬套導致破產

拉美獨立戰爭之後,玻利瓦爾當選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總統。在此期間,他也逐漸意識到巴拿馬地峽的特殊位置優勢。如果能在此地建設並控制一條運河,那麼哥倫比亞政府不僅可以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美洲太平洋沿岸與歐洲大陸的聯繫。

因此,在1826年6月,他在巴拿馬召開會議,並將建設巴拿馬運河的計劃正式提上日程。

但很快,隨著玻利瓦爾去世,主要因為他個人能力而締結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也隨之瓦解。1829年委內瑞拉退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30年,厄瓜多也隨之退出。同年12月,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徹底解體。包括巴拿馬地峽在內的哥倫比亞地區獨立,並於1831年改名為新格拉納達共和國(1846年新格拉納達又更名為哥倫比亞)。

▲ 委內瑞拉、厄瓜多獨立後,「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剩餘領土改名為「新格拉納達」,1846年再改回哥倫比亞

新格拉納達政府繼承了玻利瓦爾對於巴拿馬運河的意志,1843年,新格拉納達政府照會歐美各國,提議合建運河,並共同保證運河的中立性。

此時,歐洲剛剛經歷過第一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蓬勃發展,民主自由、民族解放思潮開始蔓延。德意志與義大利追求國家和民族統一,法國與奧地利等老牌帝國也被民主自由主義席捲。各國境內階級衝突激化,新興的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鬥爭激烈,無暇顧及美洲。而這時大洋彼岸的美國正值國力逐步壯大的發展節奏中。

▲ 1848年的歐洲局勢圖,各地均先後發生動蕩

致力於將美洲變為「後花園」,美國政府迫切希望控制巴拿馬地峽以挾制美洲各國。因此,新格拉納達政府的號召只換來了別有用心的美國積極響應。

作為新生的小國,新格拉納達既缺乏建設運河所需的龐大資金,又缺乏相應的工程技術。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局只得與美國籤訂了一份關於通商和航運的合約,以保證美國公民和商品可以自由的進入巴拿馬地峽為條件,換取美國在運河開鑿上的支持。但美國人只是通過這項條約不斷滲入巴拿馬地區,幹涉新格拉納達內政,甚至在1856年以保護僑民為藉口,武力佔領了巴拿馬火車站。

1869年,新格拉納達(此時已改名為哥倫比亞)終於對貪婪的美國徹底失望,作為「報復」,他們轉而尋求歐洲大陸的資本支持。

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法國人成功建成並控制了亞歐非在地中海地區的交通要道——蘇伊士運河。靠著每年的運河通行費,法國政府賺的盆滿缽滿。

蘇伊士運河的巨大成功令哥倫比亞政府羨慕至極。而運河的主人法國,很快成為巴拿馬運河承建方的最佳選擇。

1878年,當法國人從蘇伊士運河帶來的巨大利益中回過神來,巴拿馬這條將會貫通兩洋的新運河,立刻吸引了法國資本的目光。法國軍官呂西安·懷斯受法國政府的指派,前往勘探巴拿馬地峽,並成功與哥倫比亞政府籤訂了運河開鑿協議。次年,法國人的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正式成立。這一次,巴拿馬運河工程終於破土動工。

但不幸的是,法國人聘請了他們建造蘇伊士運河的英雄,74歲的法國人斐迪南·德·雷賽布。

毫無疑問,作為蘇伊士運河工程的主要負責人,雷賽布此時正被榮耀包圍。但他過於迷信蘇伊士運河的成功,硬生生地將蘇伊士運河的工程計劃照搬到巴拿馬運河的修建中,卻絲毫沒有考慮到蘇伊士運河地處平原,而巴拿馬地峽遍布群山,且大部分地區處於人跡罕至的熱帶密林。

很快,他就為此付出了代價,熱帶雨林地區的瘧疾和黃熱病襲擊了他的工程隊,數以萬計的修建者因此喪命。許多人甚至懷疑,雷賽布不是在建造運河,而是在挖掘墳墓。

更致命的是,依照海平式運河構想修建的巴拿馬運河,直到工程開挖的四年之後,才被發現根本不可行——巴拿馬地峽的太平洋一側比另一側高出至少20釐米。這一現實令法國人的運河計劃徹底破產,可憐的雷賽布本人也因此身敗名裂。

截止到1885年,巴拿馬運河令法國人投入了大約4億美元,因修建運河而死之人多達22000多人,而此時,運河工程僅僅開展了三分之一。

迫於現實壓力,法國人不得不想辦法將這塊燙手的山芋儘快轉手。這樣一來,法國人的巴拿馬運河計劃,最後也只得以失敗告終。

三、美國人運河之夢:野心與強權

法國的運河美夢一夜之間變作了噩夢,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徹底宣告破產,法國人不得不想辦法將巴拿馬運河這個爛攤子儘快轉手。同年,一個新運河建設公司被成立,但首席工程師比諾·瓦列拉的主要任務卻是計劃如何將它賣掉。

在瓦列拉眼中,最好的接盤俠無疑就是垂涎巴拿馬地峽已經幾百年之久的美國。

美國早在1846-1848年的美墨戰爭獲勝後,就從墨西哥獲得了大片領土,正處於蓬勃發展期。美國的國土已經從大西洋海岸跨越到了太平洋海岸。

▲ 美國的野心:1845年和1848年獲得原屬墨西哥和德克薩斯共和國的大片領土

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相互間的海洋貨物運輸航線要繞過半個地球,十分不方便。為了有效的降低美國東西兩岸的貿易運輸成本和提高效率,巴拿馬運河對美國來說十分重要。

▲ 巴拿馬運河對美國東西海岸相互聯繫的重要意義

1846年,美國人就與新格拉納達政府締結了《美國、新格拉納達和平、友好、航海及通商條約》,這項約定保證了美國在巴拿馬地區的通行權、免除關稅與自由貿易權。美國人也因此獲得了在巴拿馬地區自由進行滲透的便利。

到了1867年,《美新通商條約》即將到期,趁此機會,美國人一邊威脅,一邊誘騙,希望哥倫比亞當局(1846年,新格拉納達正式更名為哥倫比亞)同意出讓巴拿馬運河開鑿權,並要求租借一片運河區用於施工。條約看起來還算公平,但這不過是領土侵佔的另一種說法。

哥倫比亞國內群眾群情激奮,他們包圍了國會,甚至威脅要殺死賣國的議員。迫於國內壓力,政府否決了這一條約,美國的第一次謀劃因此落空。但現在,一個絕妙的機會又送到了美國人的面前。

時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深知法國急於出售手中的巴拿馬運河開鑿權,也知道哥倫比亞同樣希望巴拿馬運河儘快通航,因此,他耍了一個巧妙的手段。

1848年,美國通過美墨戰爭的勝利,獲得了中美洲地區的主導權,順帶著,也將尼加拉瓜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相比於巴拿馬地峽,尼加拉瓜地區雖然更加寬廣,但其國內地勢平坦,兩個較大的盆地也更適合構建大型開放式運河。

因此,美國總統羅斯福威脅兩國,如果不在巴拿馬運河的交易中給予美方足夠的好處,那麼美國將在尼加拉瓜建造一條新運河。一旦此計劃真的實現,那麼哥倫比亞將失去先機,巴拿馬運河計劃也可能隨之破產。對於法國來說,一旦尼加拉瓜運河真的建成,那麼他們的巴拿馬運河公司將賠得血本無歸。

▲尼加拉瓜運河(上方紅色虛線)與巴拿馬運河

不得不說,法國人建造運河不行,賣運河的手段卻十分高明。瓦列拉成功說服了美國投資者,並將花費了大約4億美元的巴拿馬運河壓低到4000萬美元,方便美國將其收入囊中。哥倫比亞方面也不願與美國作對,逐步同意將運河區租借給美國,並於1902年與美國籤訂了《海約翰-埃爾蘭條約》。

但歷史再次重演,哥倫比亞國內再次群情激奮,迫使國會又一次否決了這一條約。這一次,美國終於等不及了。他們採取了一個破釜沉舟的辦法,扶持巴拿馬地區從哥倫比亞國內獨立。

其實,早在哥倫比亞政府第一次放棄與美國的運河修建條約時,巴拿馬地區的上層階級就對當局表示了不滿。運河工程的無限期推遲,無疑會損害當地上層階級的經濟利益,這種不滿也為巴拿馬的獨立運動埋下了伏筆。

1903年,一個名叫曼紐埃爾·阿馬多·格雷羅的巴拿馬獨立運動者被美國人選中。美國政府為他提供了250萬美元,用以賄賂巴拿馬當地的軍隊。同年10月,格雷羅率軍起義,美國派遣艦隊支持,並以武力逼迫哥倫比亞當局放棄對巴拿馬的統治。

在美國的支持下,巴拿馬在1903年11月正式宣布獨立,沒過多久,《美馬條約》籤訂。美國人渴望了百年的巴拿馬運河開鑿權,終於掌握在他們手中。

雖然工程的開頭不太順利,但美國人很快找準了方向。他們通過大規模砍伐樹木和淨化水源降低了黃熱病的感染,又通過開閘式的運河修建方式,解決了兩岸海平面差的問題。到1914年,在耗資將近兩億三千萬美元,動用了五十萬勞工之後,巴拿馬運河終於正式通航。

自此,美國人牢牢把持著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並以此挾制美洲各國。自1920年起,在將近60年的過程中,美國獲取運河通行費450億美元,而巴拿馬只獲得了11億的運河區租金。

二戰之後,隨著民族自由解放運動席捲全球,巴拿馬國內的愛國者也開始對美國的霸權主義進行激烈反抗。但即使在這樣的情勢下,美國依然不願放棄這塊肥肉。直到1999年,美國政府迫於國際獨立自由主義的壓力,方才同意將巴拿馬運河區的控制權交還給巴拿馬政府。

▲拉美解放者玻利瓦爾在臨終前,高聲怒喝:「該死,我怎麼就走不出這迷宮!」

此時,距離巴拿馬地峽被發現,已經過去了整整486年。直到這一刻,巴拿馬運河,才終於成為了「巴拿馬的運河」。

作者:無名君

編輯:Thomas (唐)

相關焦點

  • 巴拿馬運河為什麼花了400多年才建成通航?
    然而這兩條運河不同的是,蘇伊士運河早在古老的法老時代便有了修建記錄,之後多次毀壞與重建。到了近代,迫切希望藉助蘇伊士運河向東方發展的法國,僅僅用了11年就將其建成通航。▲ 巴拿馬運河(紅色)但作為蘇伊士運河的兄弟,巴拿馬運河修建計劃卻在近代才被人提出,從被設計到通航,巴拿馬運河卻花了足足400多年。
  • 大事記 | 美國為何巴拿馬運河還給巴拿馬
    但是,為何後來美國卻心甘情願把它還給巴拿馬呢?一、西班牙人的運河夢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從西班牙前往美洲殖民地可不是一件輕鬆事。僅從美國大西洋沿岸出發,前往太平洋,都得繞道南美洲的合恩角。1513年,西班牙人巴爾博亞在印第安人的帶領下,用25天徒步巴拿馬地峽,確定了橫穿美洲大陸的最短路徑。
  • 美國出錢出兵出力,終於挖通巴拿馬運河,為何最後卻還給巴拿馬
    但是,為何後來美國卻心甘情願把它還給巴拿馬呢?一、西班牙人的運河夢。在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從西班牙前往美洲殖民地可不是一件輕鬆事。僅從美國大西洋沿岸出發,前往太平洋,都得繞道南美洲的合恩角。1898年,美西戰爭中,美國深感兩洋調兵的不便,連通巴拿巴運河的意願日益迫切。1902年,美國以4000萬美元接盤了爛尾多年的巴拿馬運河工程,並想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擁有巴拿馬運河100年租借權,同時無限期續約。但是哥倫比亞議會拒絕了這個要求。當時巴拿馬獨立意識正濃。
  • 過路費世界最貴的巴拿馬運河,日進鬥金,美國為何還給了巴拿馬?
    在那個時候的還沒有巴拿馬這個國家,巴拿馬地峽還是哥倫比亞的一部分。可法國和美國的交易完全沒有知會哥倫比亞,只是在交易達成後才通知,這讓哥倫比亞十分火大,其國會在1903年的3月投票否決了美國的開鑿權。巴拿馬運河,在美國的推動下,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也成功的通航,美國也如願的獲得了巨額的回報。
  • 百年恩怨: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卡特後來未能成功連任總統,除了伊朗人質危機處置失當之外,放棄巴拿馬運河也是重大的失分項之一。這事既然是卡特辦的,而且卡特現在也還活著,那就讓他辦到底,柯林頓才不想給他背鍋,這才出現了上面那一幕。1902年,美國以4000萬美元接盤了已爛尾多年的巴拿馬運河項目,第二年,美國與哥倫比亞政府籤訂了條約,規定美國自承建運河起,對運河區有100年租借權,並可以無限期續約。美國給哥倫比亞政府1000萬美元,每年再給一定的租金。結果,哥倫比亞參議院拒絕批准條約。
  • 巴拿馬——美國為了獨霸巴拿馬運河而造出來的一個國家
    巴拿馬是巴拿馬共和國的簡稱。中美洲最南部的國家,面積不到7.6萬平方公裡,人口400多萬。巴拿馬中央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巴拿馬這個國家的誕生,卻是美國當年為了獲得巴拿馬運河硬造出來的國家。
  • 巴拿馬運河:美國為何失而復得?美國和巴拿馬誰是最後贏家
    最終美國決定歸還運河,其過程則充滿艱辛。美國為運河付出了多少?運河並非一本萬利!基辛格給出了解決方案美國掌握巴拿馬運河不僅僅是為了服務其冷戰戰略,還包括美國對拉丁美洲各國的控制。在此之前,很多拉美國家的經濟發展也依靠蘇伊士運河的正常通行。
  • 擁有偉大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人為什麼不自豪,反而感到屈辱?
    巴拿馬運河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它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來來往往的船隻無數,過路費收到手軟,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按理說,巴拿馬擁有這麼偉大的工程,應該驕傲自豪。可其實,巴拿馬運河曾經是巴拿馬人的恥辱。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看看巴拿馬運河的跌宕起伏的歷史。
  • 全新巴拿馬運河通航!改變世界航運格局
    巴拿馬運河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1914年通航,是世界最重要的航運通道。高峰時期,全球7%的貨物貿易量通過巴拿馬運河完成。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崛起後,亞洲至美國東部地區及南美東海岸的貨運量逐年攀升,巴拿馬運河愈來愈力不從心。2006年,巴拿馬政府決定擴建運河。次年9月,工程動工,總投資超過60億美元。
  • 巴拿馬運河要擴建(組圖)
    裡卡爾多還說,歷史上,中國勞工曾參加巴拿馬運河的開鑿,為運河作出了重要貢獻。1974年,第一艘中國貨輪通過巴拿馬運河。他表示,相信擴建計劃獲得通過後,中國將有機會參與運河擴建工程。據悉,目前美國、中國和日本是巴拿馬運河最大的三個使用國。
  • 一條運河撐起一個國家!細說巴拿馬運河的前世今生
    巴拿馬是位於美洲中部的一個小國家,國土面積7.55萬平方公裡,人口只有400多人,比新加坡人口還要少。 不過在開工後不久,法國人發現運河的建造難度遠超之前的想像,投資越來越大,再加上美國的搗亂,法國人不得不退出了工程建設,美國人則趁機取而代之。 作為一個地跨兩大洋的國家,美國極為渴望擁有巴拿馬運河,因為只要該運河建成,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的距離就可以大大減少,因此美國一直想永久佔領巴拿馬運河。
  • 巴拿馬運河
    行駛於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船隻,原先不得不繞道南美洲的合恩角(Cape Horn),使用巴拿馬運河後可縮短航程約15,000公裡(8,000英裡)。由北美洲的一側海岸至另一側的南美洲港口也可節省航程多達6,500公裡(3,500浬)。航行於歐洲與東亞或澳大利亞之間的船隻經由該運河也可減少航程3,700公裡(2,000浬)。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寬150米至304米。
  • 巴拿馬運河與美國崛起
    1914年8月15日,郵輪「安康號」作為運河通航後的首航船隻,緩緩駛過巴拿馬地峽。與此同時,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歐洲列強已經拉開了「一戰」的序幕。
  • 100多年前,巴拿馬運河是如何取代尼加拉瓜大運河的?
    100多年前,尼加拉瓜大運河的修建計劃原本是在巴拿馬運河之前的。但為何巴拿馬運河已經修建完成了一百多年,而尼加拉瓜運河直到2014年才開始開鑿?尼加拉瓜運河的修建拖了100年,這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地緣政治格局和北美政經風雲呢?
  • 為什麼巴拿馬運河需要船閘?
    1903年11月18日,美國和巴拿馬籤訂了《美巴條約》,啟動了開挖巴拿馬運河的工程。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從此連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如果你坐船經過巴拿馬運河,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巴拿馬運河也像江河上一樣,需要船閘才能通過,而船閘的落差高達26米以上。難道海平面還不一樣高嗎?
  • 比巴拿馬運河還要早2000多年的人工運河在中國!
    我們知道,1914年8月竣工通航的巴拿馬運河,位於中美洲,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和「世界橋梁」。而我國自主修建的第一條人工運河——靈渠,則比巴拿馬運河還要早2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一條運河。
  • 巴拿馬運河如何成為國家的「名片」?回望「運河之國」的百年風雲
    在拉美的殖民地獨立戰爭中,巴拿馬正式宣布獨立,並加入了大哥倫比亞聯邦,此後大哥倫比亞聯邦分裂,巴拿馬就一直作為哥倫比亞的一個省存在,在美國的介入之後,巴拿馬才成為了獨立的國家。項目艱巨,資金不足,疾病肆虐,巴拿馬運河的開鑿之路一波三折,困難重重雖然人們急切的需要一條運河來解決交通上的難題,但是南北戰爭的爆發使得這條計劃又不得不再次放下,直至美國與西拔牙爆發戰爭之後,中的一個小插曲,才讓開鑿大運河的決心堅定了下來。
  • 黃金水道巴拿馬運河,法國人修了一半,最後落入美國之手的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1914年開始通航,現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不過巴拿馬運河的建造卻是經歷了一番波折,我們來看一看。 1、西班牙的運河計劃——只 雖然1492年,哥倫布就發現了新大陸,但是他沒有發現太平洋。雖然1520年,麥哲倫繞過麥哲倫海峽到達了太平洋但是他並非第一個發現太平洋的人。
  • 巴拿馬運河遊記
    這是出門的代價之一,必須有心理準備才好。差不多一天的時間便花在辦理出入境手續,等候飛機及擠在機艙內度過。抵步時已接近晚上九時,疲累得很。幸好,來接機的人已守候在旅客出口處,很快便把我們送到酒店去。十二月八日是巴拿馬的母親節,銀行,商店和很多機構都休假,市面冷清。
  • 歷史上的今天,106年前,巴拿馬國把巴拿馬運河「賣給」美國
    巴拿馬運河入口巴拿馬運河最寬處有304米,最窄處有152米,最大支持366米長、49米寬的「超巴拿馬型」貨輪通航巴拿馬運河在1914年建成,距今已有106年的歷史,這條讓巴拿馬聞名世界的運河,建成者是美國,它也被美國控制了整整85年,直到1999年12月31日才徹底回歸巴拿馬政府的手裡。巴拿馬運河這段曲折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