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的消息佔據了各大版面,這不僅是中國航天的一大進步,同時也是人類航天的一大進步,畢竟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就探索來說,可能很多人覺得「上天」的技術要求更高、更加的困難,但其實「入海」的難度一點也不比「上天」小,甚至在某些地方還要難於「上天」。因為深海強大的水壓猶如一道屏障,將人類的探索和活動範圍牢牢的限制在一定的區域內。
迄今為止,人類對海洋的探索程度僅僅達到了5%左右,還有大片的洋底尚未被人類踏足,同時還有大量的海洋生物沒有被人類發現。
正因為海洋如此的神秘,還有大片未知的區域,所以也就產生了一個讓許多人非常好奇的問題:廣袤的深海可能存在高級文明嗎?
事實上,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個疑問一點也不突兀和荒誕。按照進化論,人類是由生活在陸地上的古猿一步步演化而來,但目前並沒有發現古猿到猿人之間過渡的化石,並且古猿到南方古猿之間還存在著數百萬年的空白期。
為什麼找不到中間種的化石?又為什麼演化過程中出現了一段空白期?綜合這兩方面的問題,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顛覆認知的假說——「水猿假說」(Aquatic ape hypothesis)
該假說認為,人類的直系祖先並不是來自陸地,而是來自廣袤的海洋。也就是說,古猿到南方古猿之間那段消失的空白期實際上是在海洋中,所以才沒有在陸地上發現中間種的化石。
地質氣候顯示,800到400萬年前地球曾有過大規模的冰川融化,這使得海水淹沒非洲大陸,或許正是這段時間迫使古猿們進入水中生存。而隨著冰期到來,淹沒非洲大陸的海水漸漸褪去,古猿們回到陸地繼續生存演化。
所以如果「水猿假說」是對的,會不會有一些古猿沒有選擇回到陸地,而是選擇繼續留在海中呢?這也就回到了文章開頭的問題——廣袤的深海可能存在高級文明嗎?
首先,深海中肯定不可能存在和人類文明相似的科技文明,因為目前人類並沒有收到來自深海的不明信號。
那麼深海中是否可能存在較為落後的文明,或者完全不同於科技的文明的文明形式呢?可能很多人不相信。
我們都知道,文明的先行條件是種族基數、相互溝通的能力以及自我拓展的能力(製造工具),這些複雜條件深海中能夠滿足嗎?
我們首先來看能量需求和種族基數。作為高等生物,因為需要發展和功能複雜,對能量的需求程度肯定要高於一般生物。所以如果深海有高等生物的存在,他們一定需要一個穩定提供大量能量的環境。
對於人類來說,太陽就是我們穩定獲取能源的源頭,那麼對於深海中的高等生物來說,他們的能量源會是什麼呢?或許主要是分布在海底的火山。
可相對於太陽的「陽光普照」,海底火山的作用範圍就小得多了,因此一些依靠火山能量的生存的生物註定無法離它太遠,這就極大限制了生物的數量。基數小,誕生文明的可能也就縮小了。
接著是相互交流的能力。由於陽光無法照射到深海,所以深海生物們根本沒法利用太陽能,而這也就出現了一個現象——深海生物大都會發光。
然而,即便是自身能夠發光,但對於深海環境來說這點光也是微乎其微的,兩隻魚可能相距十幾米都不一定能夠看到對方,所以深海中視覺交流能力局限性很大。
既然無法通過視覺,那麼聽覺或嗅覺怎麼樣呢?由於氣味在空氣中和水中的傳遞都是沒有規律的,所以按照特定的排列發出氣味傳遞信息,根本無法保證對方收到的信息是否和原信息一致,在這種情況下複雜交流的可能性為零。
相比於不靠譜的視覺和嗅覺,聽覺的可能性反而相對較大。但在漆黑的深海環境,發出聲音就意味著自己將陷入危險的境地,所以這種交流信息的方式也不太可能。
當然了,也不排除在深海中生活了很久的高等生物,已經演化出了其他生物察覺不到的聲音波段,他們正是靠著這種波段進行交流。
最後是自我拓展的能力。其實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具有這種能力,但它們沒有建立文明的關鍵在於不會根據需求製造和使用工具。那麼深海生物會擁有製造工具的能力嗎?恐怕這就是妄想。
想像一下,你正在製造一個非常精密的工具組件,這時一個人從你旁邊飛快地跑過,奔跑帶起來的陣風瞬間就會將面前的零件吹得七零八落。
在深海也是同樣的情況,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可能會對周圍物體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使得在水中製造精密工具非常困難。
所以綜合整個分析來看,深海根本不可能存在人類理解中的高級文明,甚至連文明都不可能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各地都曾有過關于美人魚的傳說,這難道僅僅是人們的錯覺或者以訛傳訛的謊言嗎?答案確實讓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