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服」是日本民族傳統服飾,相傳早在盛唐時期,日本遣唐使把唐朝的木屐和唐宮裡的唐衣帶回了日本。
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異益。本邦通中華也始於漢,盛於唐世時。
和服最初叫吳服,男女皆穿,男人穿和服看上去像穿了一襲「道袍」。
日本女性發現,和服並不完全適合其身材,日本女人身材嬌小玲瓏,穿上「道袍」一樣的和服顯得很臃腫。
怎麼辦呢?這難不倒日本女人,最初她們把和服腰部多餘的部分用布條束在腰前,腰線倒是顯現了出來,小肚子卻鼓了出來。
經過一段時間,女人們把前面這個「包」束在了腰後。這就避免了大肚子的尷尬。
隨著審美觀的出現,後面這個「包」被手巧的女人刻意打成了一個結,看上去像一個「小枕頭」。
其實和服後面的這個東西不是「小枕頭」,它沒有枕頭的功能,它是和服上的一種裝飾,翻譯過來名字叫「錦結」,意思是錦上添花的一種結。
過去有人說日本女性很開放,穿和服不穿內褲,後面帶個「小枕頭」是為了便於和情人幽會,其實這都是誤傳。
在20世紀前,日本女性穿和服確實不穿內褲,這是因為和服打結會把內褲固定住,如廁時還要解開錦結,打錦結又是繁瑣的事情,為了方便,日本女人乾脆不穿內褲了。
經過時代的演變,和服後面打結的方法不下300種,女人們根據年齡、氣質、穿著場合打不同的結。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和服穿起來很繁瑣,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年輕的日本女性只在傳統盛大節日穿和服。
和服的裁剪也有了改進,沒有原來那麼寬鬆了,強調突出女人的曲線美,甚至出現了一種現成的「錦結」,因此現代女性穿和服都穿內褲了。
綜上所述,和服的演變和我國旗袍有異曲同工之妙,隨著社會的發展有所改變,傳統服飾也會煥發出青春。
文/秉燭讀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