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源這個部件在整機電腦裡十分關鍵。電源的好壞不僅關乎著電腦硬體的身家性命,對電腦平時使用的穩定性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不巧的是電源的選購幾乎又是最難的,不少人不僅不了解電源的結構、性能和好壞,甚至連該如何選擇適合的瓦數都拿不定主意。
不過實際上選擇電源並沒有小白們想像中的那麼難。選擇電源的核心是選擇「合適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買對的不買貴的」。最近我們編輯入手了一款酷冷至尊的新雷霆550電源,就順手以這款電源為例講講電腦電源該怎麼買吧。
首先我們在購買電源的時候得弄懂該買多大功率的電源。過去有很多判斷電腦功率的方法,現在一般是用「熱設計功耗」,它有個洋氣的英文名耳熟能詳,叫「TDP」。這個數據一般在CPU和顯卡的商品詳情上可以看到,畢竟作為主要的用電大戶,由它們兩個共同決定電腦的功率下限十分合理。一般的操作是「顯卡TDP+CPU TDP+100W的餘量」,比如我們的編輯用的是i5 8400+1070的古董組合,其中CPU的標稱TDP為65W,他那款1070的TDP標稱為160W,那麼兩者相加的TDP為225W,再加100W的餘量,按道理來說市面上300W的電源已經夠用了。但是為什麼他買了酷媽的新雷霆550呢?
這裡就要講一個專有名詞:轉換效率 / Efficiency了。
大家在商品的詳情頁可以看到電源的銘牌,比如酷媽新雷霆550,便是這樣子的:
其中+12V的電源輸出最大功率為540W,最大電流為45A,這就意味著這款電源在12V的設計上允許最大產生540W的功率和45A的電流,現在的硬體都非常吃12V輸出,所以理論上12V輸出功率是越大越好。如果你的電源總功率是控制在這個範圍內,那麼它便是安全的(當然稍微超一點關係也不大)。而我們都知道電源會根據轉換效率的不同,劃分為無牌、白牌、銅牌、銀牌、金牌、鉑金牌、鈦金牌等等檔次,檔次越高,轉換效率越高(更省電)。
新雷霆550是一款550W的電源,足量足瓦數,撐起i5 8400+1070的電腦配置完全沒壓力,咱們能幹的編輯也經過測試後發現新雷霆550的轉換效率是遠不止白牌水平的。
經過拆解後發現,新雷霆550的用料和多數金牌電源相仿,採用了PFC+LLC架構變壓器和濾波穩壓輸出和DC-DC模塊保持了電源內部電流的平穩運行。
這套以往多數出現在金牌電源上的方案,在白牌電源上出現真的是一個小驚喜。這種架構的好處在於能夠帶來更加穩定的電壓表現,減低電源波紋不穩的現象,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用機械硬碟的話,這種設計能更好地避免你的硬碟出現壞道。過去如果你的新機械硬碟使用時間不久就噪聲大作壞道一大片,多半是使用了劣質電源導致的。
而且新雷霆550的轉換效率也達到了和金牌電源相仿的水平,經過咱們編輯的連夜測試後,可以了解到新雷霆在20%負載時超過80%為,在50%負載時轉換率高達89.67%;在100%滿負載時達87.85%。也就是說只要能達到50%滿載,那麼這款電源完全可以用來當金牌電源用。我們編輯的小算盤,挺會算的嘛。
那麼肯定有人會說了,既然轉換效率那麼高,都達到金牌標準了,為啥不直接標金牌賣。
這個問題問得好。首先,新雷霆的零售價是319,很多小牌子估計都敢給你標到銅牌或者更高了。但這可是酷冷至尊,你想要金牌的產品,對不起,還得加錢。畢竟售後服務和質量是很貴的。
其次,在用料上它的確比不上全日系的金牌電源,這也是為什麼它要319的原因。而且酷冷也有其他電源可以選嘛,比如長期斷貨口碑超好的GX系列,或者更高檔次的 V系列。作為一款臺系電容的電源有如此表現已經是十分不錯了。
最後,基本金牌電源都是5年起步,高至10年的保修,而新雷霆550的保修只有3年,這也是一款白牌電源該有的保修年限。減了保修,降了牌子,金牌用料能效,價格大打折扣,我覺得這是對消費者來說已經很良心了。
因此我認為金牌用料和能效的酷冷新雷霆550隻給了個白牌,實際上就和有些手機廠商實際能防水但不宣傳防水一樣貼心。它不會讓消費者有過多的遐想,在控制好用料和成本的前提下,儘可能給消費者出色的產品。
而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在波紋控制和電壓偏移的測試上,它的確也是個白牌產品的水平,畢竟這個地方是最考究電源堆料的。
特別是在+5V測試下,新雷霆550的電壓值偏大,偏移最大值為5.15V,偏移率+3%。而某款850W金牌電源的+5V的電壓最大偏移率才+1.18%,但價錢是新雷霆550的3倍,因此一分錢一分貨並不是沒道理的。只是作為一款白牌電源,新雷霆550的表現已經傲視同群了。
總結下來,如果不是有了對這款電源的一番測試,相信這位編輯大佬也不會相信他買的這款電源會如此真香。一款白牌價格的電源可以當金牌用,挑選電源就是該挑這樣的。
那麼到最後,究竟電源怎麼選?
首先就要看的便是牌子。像酷冷至尊這樣耳熟能詳的牌子當然沒問題,但是如果碰到比如什麼NZXT、海韻這樣比較少見的牌子,還要仔細打探一番(當然這兩個牌子的電源都很出色)。
其次就要考察電源的轉換效率了。在同牌子的情況下,當然是等級越高(越貴)的越好。在同一個牌子裡,是不會存在銅牌不如白牌的情況的。如果預算充足,直接上鈦金牌是最穩的,只是多數人都沒必要就對了。
第三,你要學會看你電腦的TDP總額,在這之前你要知道你的CPU和顯卡是什麼型號。不過現在比起單純的TDP,更多電源大牛在提倡使用峰值功率估算法來判定整機的功耗,不過這個說法還未流行,今天就提一下,不再做多說了。了解型號之後可以到電商平臺,京東什麼的看它的詳情頁,一般會有相關功率的介紹,記下來,加一加,再+100w,基本就穩妥了。
第四,中低端電源,能選擇DC-DC架構的(如果用了的話廠商一定會不吝宣傳)的儘量選,看到帶FPC、LLC等字眼的能選就選,具體是什麼意思不用太過糾結,反正你知道有這些字眼=好就對了。
第五,這條是對土豪說的,便是電源不要怕買大了。只要你的預算能不斷提高,能買1600W的就不要糾結1200W的。如果是囊中羞澀的持家黨,像新雷霆550這樣紮實好用又不貴的電源就挺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