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糖媽媽一起玩(白糖媽原創)
每家書店都有不同的氣質,正如它的主人。
小時候喜歡看書,曾夢想著長大能夠開一間屬於自己的書店。
沒想到小白糖現在的夢想,也是長大能夠開一間書店。
不過她的夢想比我小時候的大一點,她希望裡面的書是她自己畫的和寫的。
逛書店和圖書館是我們母女倆共同的愛好,各地旅行時,我們也常會光顧當地的圖書館和書店。
現在5歲小白糖已經可以和我一起面對面坐在桌前,各自看書,不吵不鬧,坐滿兩三個小時。
想讓孩子喜歡看書嗎?帶她去書店。
自然,我也不會錯過廈門當地的書店。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消磨了我方寸光陰的廈門的書店,其中有不少是獨立書店。
很多書店都很美,看累了景色,疲憊了雙腿,在書店找個角落坐下,喝杯茶,看本書,消磨半天光陰,是一件美好的事。
對了,不要錯過最後介紹的那兩個哈,那是最特別的。
想打卡廈門這些最美書店嗎?閱讀可以很簡單。
【曉風書屋•不止書店】
從廈大西村的校門進去,在最具歷史氣息的群賢樓群中,你會遇見不止書店。
第一次遇見不止書店,我還是挺驚豔的。
層層遞進的拱門設計,像極了它所在的廈大群賢樓群的走廊。書店設計者是走心的。
另一側也有層層遞進的門,但形狀不同。
走到書店最裡面,是一間咖啡廳。
一杯茶,一本書,就是泡書店的幸福。
午後,透過門窗,看到外面草坪的鬱鬱蔥蔥。
「讀書是件自然發生的事,憑心就好。」
這裡有很多美美的蓋章本和明信片,來廈門旅行的話,帶一本走也無妨。
書本總體上偏文學的更多一點。
也有一整片的童書區,小朋友來這裡也能有所收穫。
小缺點是開封可閱讀的圖書數量不算多。童書則基本都沒開封。
【曉學堂】
曉學堂是中山路中華城後面的一小棟紅磚別墅。
從外面看起來挺美,尤其是晚上。
因為名字比較低調,雖然路過很多次,我卻很後來才第一次踏進。
一層都是書,二層則有書,也有咖啡茶座。
天外飛書的感覺很不錯。
連一杯奶茶都被美美的擺盤。生活,值得被這樣精心對待。
在鼓浪嶼海天堂構附近,還有一家曉學堂·蟲洞書店,有機會也想去逛逛。
【外圖書城.廈大店】
外圖廈大店在思明南路和演武路的拐角處。一樓有很多旅遊紀念品和文創產品,也有需要消費的咖啡茶座。
這裡的大部分書都會有一本拆封供大家閱讀。
二樓有童書閱讀區。以前多次去那兒時,很多小朋友直接坐在地墊和地上認真看書,氛圍不錯。
現在二樓也增設了很多不用消費的座椅,供大家坐下讀書。
這個字典築成的柱子,挺有趣。
這些年外圖也一直在變化。還記得當年在廈大讀書時,外圖二樓全是教輔,路過時我都很少進來看書。
但如今,卻變得讓人喜歡了。
廈門很多書店,都有可以蓋章的地方。
選兩三本書,買一杯茶,坐下來靜靜地看一下午,足夠了。
島上書店,我就是在這裡看完的。
角落看到一個紙雕,挺有意思。
【不在書店】
從中山公園旁的公園西路走進去,拐進華新路,就可以找到不在書店了。
不在書店曾被稱為中國最美書店,我想,這和它位於鬧中取靜的華新路老別墅區有關。
走進華新路,就已經自帶文藝的感覺了。
不在書店是一棟三層老別墅。有小院子,很多隔間,裡面很有味道,坐下來喝點東西也不錯。
據說不在書院在廈門建發JFC品尚中心,開了一家兒童書院。
【紙的時代】
紙的時代書店,在海滄區阿波羅廣場。
超級高的書架和梯子很炫酷。據說是全國最高的書架。看小白糖在它面前多渺小呀~
禁止吸菸的提示很具有藝術感,手書也很美。
走到最裡面,有一個專門的兒童閱讀室。單獨的空間,讓孩子們可以在裡面發出一些聲響。很多孩子在裡面看書,不少書都已經被翻得很舊了,這也說明大家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閱讀吧。
我們去的那天是周六下午,書店裡人很多。雖然設置的座位不少,但還是被坐得滿滿當當。
好不容易尋得一處座位,買了一杯玫瑰味的奶茶。
小白糖立刻畫起畫來。
這裡每個月都會舉辦一些讀書相關的文化沙龍、展覽和讀書會。
【琥珀書店】
琥珀書店在中華兒女美術館面海的一面。小小的門面,靠海的落地玻璃窗旁,是一排茶座。
書店裡的書,拆封的很多。生活藝術類的書不少。有新書,也有很多舊書。
入門右手邊,低低的一排架子是童書專櫃。兩年前,小白糖在那裡買到過漢聲中國童話。
書店有很多布藝的裝飾,文藝中帶著禪的意味。
書店外面,草木繁盛。
【西西弗書店】
西西弗書店位於廈門嘉禾路399號SM新生活廣場紅寶石2樓。
書店門口的裝飾挺有感覺。
原來西西弗這個店名是來源於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因觸犯眾神,永無止境推巨石上山、又眼見他滾下去的科林斯國王。
寓意著閱讀和生活都是無盡的,不可抵達的。
整個書店的縱深很長,書很多。
有意思的是上方懸掛的一個個字幅,上書「讀了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讀書的意義在哪裡?」「你讀書前有什麼儀式嗎?」等。
這裡有一間專門的童書區,按孩子年齡做了七個分類。
童書區有一排適合孩子坐的低矮小沙發。中午時分,也有三三兩兩的小學生坐在地上看書。
非童書區,免費坐下來閱讀的座位只有六個。
有一個咖啡館,每次可以帶一本書進去閱讀。
【言幾又】
言幾又是一家連鎖的書店/生活館,是「設」字的拆解。
廈門的言幾又位於建發灣悅城2樓一隅,門口的商場有一隻穿越兩層樓的長頸鹿。
書店內部比我想像中的小一些,但收費的咖啡廳卻別有洞天,面積幾乎和書籍展示區一樣大。
入口處懸掛於書籍上方的名言名句,挺有特色。
童書區的書本還算豐富,從低齡繪本到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書籍都有。
咖啡廳裡,低矮桌子的座位更多一些。但我更愛高高的書桌。
每張書桌上有一盞可以自由決定開關的檯燈,這個感覺不錯。
書店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走在商場中的嘈雜,一拐進書店當中,就消失得乾乾淨淨。這樣的清靜讓人心曠神怡。
【芸臺書舍】
芸臺書舍在廈門火車站旁、世貿商城的三樓。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書店。
走進廈門芸臺,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對大家在書店閱讀的充分包容。
除了標準茶座之外,書店還設置了很多不用消費、供大家坐下閱讀的角落,幾乎每個書架旁都有。
而且,幾乎每個座位旁還有充電接口哦!
還有兩張大桌,獨立隔間,猜測大家可以在那裡來個討論會。
書本大多有拆封,方便大家取閱。
這裡還提供借書服務。有些書上面標明此書可供借閱,去服務臺辦理借閱即可。
服務臺旁有一個捐書角,上面的書都是大家捐贈的,書上貼好了捐贈人的姓名和捐贈時間。大家把自己不需要的書,拿來這裡捐贈,讓這些書重新流動起來,讓需要的人可以在此閱讀。
一杯飲品、一個蛋糕的套餐39元。可惜手寫菜單上的字跡太不美了,不符合書店的氣質呀。
但芸臺總體上書籍的數量不算多,並且沒有童書區,所以帶娃的話,娃兒沒書看。
【新華書店.閱埕】
廈門中山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一共有五層樓高。
這麼多年來,我眼見它從一間國有氣息濃厚的舊式書店,轉變成一家跟上時代演變的新書店。
閱埕這個名字,帶著閩南的風情。
從門口可以望見的直通兩層半樓的樓梯很有味道。
樓梯一側,展示著廈門非遺、指尖閩南、廈門名人,一路走上來,算是可以了解廈門的一個迷你博物館。
夾層有一間閱埕吧,飲品簡餐都有。
閩南人愛飲茶,閱埕吧角落有一個泡茶的座位。
走到樓上的書區,才終於找到以前新華書店的影子。
但多了很多可以坐下來讀書的地方,也有充電口。
三樓一直都是童書區,但這次去,讓我眼前一亮。
除了階梯適合坐下來親子閱讀之外,另一側還有幾個座位,遇見幾個小學生在一邊讀書一邊討論。
三樓除了童書,也有一些小玩具。
如果逛中山路累了,可以上去坐著看看書,休息一下。
唯一的遺憾是夾層的閱埕吧,算不上特別安靜,偶爾會有工作人員在角落桌子開會。
【蓮坂.外圖書城】
蓮坂國貿的外圖書城總部,有5層樓高。
因為面積很大,於是書籍分區很豐富,單單是路過所有書,都要逛上很長時間。
五樓是童書閱讀區,帶孩子去那裡泡上大半天完全沒問題。
書很多,優劣就需要爸媽幫忙把關了。
這兩年外圖也變化了不少。記得原先去那裡看書,沒有座位坐,只能一直站著。現在每層都增設了很多免費的座位。
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的閱讀環境越來越好了。
四樓也有一個獨立的咖啡廳,可以取書去那裡看。
外圖和其他書店不同的是,它的每個樓層都有不少商店,看起來更像一個商場。不過商店銷售的東西,和圖書多少有點關聯。
【大學路.曉風書屋】
大學路曉風書屋在沙坡尾片區。因此遊人不少。
十餘年前,沙坡尾還沒有遊客時,它就默默在那裡。
現在,人氣漸漸旺了,風格也隨時代有了變化。
二樓還有茶座,不過我沒往上走了。
在一樓書架看到一本書,是我曾看過的一部日劇的同名小說。看起來是美食書,但其實,講的是生命、放下,和前進。
除了這些可以坐下來看書的書店之外,還有一些書店,門面窄小,不設座位,但卻別有風情。
【荒島圖書館·小漁島書店】
小漁島書店是一家舊書店。
我想舊書店和新書店最不一樣的地方,大概是在這裡有可能發現一些絕版的書。
並且,舊書店裡的書籍流動,不會像新書店那麼快,不斷有新書到來,不得不把經典的書擠到角落。
這裡的書籍挺全,分類分得比較細緻,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不過,沒有童書。
雖然是舊書店,但並不是每本書都破舊不堪,也可以找到很多九成新的書。
最喜歡的是舊書店的理念:回收舊書,賣給需要的人,讓書籍和知識流動起來。
待家裡有些書看過之後,也可以帶到這裡,讓需要它的人,帶它回家。
甚至,我們也可以找到不是書店,但和書店一樣,有信念感的地方。
【路燈計劃】
24小時亮燈、24小時免費開放的路燈計劃,嚴格算起來,不是一家書店,而是一個類似烏託邦的共享空間。
在那裡,我們可以坐下來看書,和朋友聊聊天,或者只是一個人呆著,什麼都不做。
那天我在樓上呆了半個上午,陸陸續續來了幾撥人,有人獨處,有人坐在同一張長桌上聊天交談。
在那裡,仿佛人與人的距離都變得不那麼遠,大家在一個屋簷下碰面,都會互相招呼,給彼此微笑。
地址在廈門沙坡尾22號,地圖上搜索「路燈計劃」可以找到。就在沙坡尾吃堡的後面,和吃堡連成的線,與海岸線平行。
如果回家時,有一盞燈為自己亮著,就不會那麼孤單。而這裡,為大家亮起一盞永不熄滅的路燈。
雖然沒有專人打理,都由朋友們定期過來幫忙維護,但是整體環境保持得非常好,大家都很自覺守護這個共享空間。
探路那天,因為記錯地址,找了半天才找到。卻因此不小心看到沙坡尾美好的陌生角落和演武大橋的獨特視角。
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化。
很久以前,到書店看書並不受歡迎,我們只能站著,或找個角落坐在地上看。
前些年,實體書店經歷了寒冬,陪伴我們一代人的光合作用都倒下了。
而今天,我們有了越來越好的閱讀環境。
但很多人,卻沒時間讀書了。
不妨,就把書店當成歇腳的一站。我們進去,只是閒逛,只是歇腳,只是,一不小心,看了會兒書。
或者,被娃拖著講故事,一不小心,讀了很美的繪本。
想打卡廈門這些最美書店嗎?閱讀可以很簡單。
文:白糖媽媽一起玩(白糖媽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