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喝茶,最常見的是茶葉衝泡,喝茶水。你見過用茶來作畫嗎?只要清水和茶粉,就能在茶碗裡作畫寫字,可以花鳥魚蟲,也可以是山水佳句,茶波蕩漾,圖案盈盈,卻經久不散,頗為神奇!
上面的照片,就是來自於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鬥茶大會,一位美女選手現場製作的。當時,選手們在臺上製作完成後,評委們上臺打分。好奇的臺下觀眾也一度蜂擁上臺觀看作品。靠近舞臺邊緣的一位選手,一下子圍了很多人,引起茶水不斷蕩漾,神奇的是,茶湯上的圖案卻凝聚不散,觀眾大為讚嘆!後在主持人的建議下,觀眾們才戀戀不捨地退下臺去。
2017年5月18日-21日,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我有幸在20下午去現場觀摩了仿宋鬥茶大會。
本次茶博會的主題是「品茗千年,中國好茶」, 由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杭州市協調領導小組主辦,杭州市濱江區政府承辦,杭州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執行。提倡「茶為國飲」,通過少兒茶藝表演,仿宋點茶比賽,歷代茶服秀等活動,積極展示「杭為茶都」的獨特韻味。
少兒茶藝表演
杭州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是杭州2008年首批大學生創業企業之一。公司是電子商務領域中一家集生產、銷售、科研一體化,是杭州市典型的「三都企業」(杭州為茶都、杭州為電子商務之都、杭州為大學生創業之都)。藝福堂,取「百年福氣,茶藝滿堂」之意,寓喝茶可以令人健康長壽,陶冶心靈,首創「網際網路+茶業」的電商模式,是中國茶行業通過電子商務銷售首個過億的電商企業。
如此一來,喜歡網購的年輕人喝茶也漸漸多了起來。年輕人是未來茶文化傳承的主力,只有年輕人喝茶懂茶了,茶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不同時期,飲茶方式也大不相同。唐朝飲茶用「煮茶法」,宋朝流行「點茶法」,而現代人的「泡茶法」,一直到明朝才出現,這也是現代泡茶的開端。
20日下午舉行的就是再現宋朝的點茶,分為兩組,共八位選手比拼點茶技藝,稱為「鬥茶」,也叫「茗戰」,講究儀容儀表、桌面布置、操作流程、茶湯、分茶五個方面,8位選手清一色的年輕美女,不僅顏值高,茶藝也難分伯仲。
鬥茶,鬥的是茶的香氣、滋味、更在於色澤和沫浡,所謂鬥色鬥浮。鬥浮是比試茶湯擊拂產生的湯花(泡沫),能夠比較長久貼在茶碗內壁,就是所謂的「咬盞」。鬥色鬥的就是茶湯沫浡的色澤,宋徽宗曾說過:以純白為上,青白為次,也就是顏色鮮白的更勝一籌。
大家都知道咖啡拉花吧,就是在泡好的咖啡中加入牛奶,做出葉子或其他圖案。而仿宋點茶則不需要其他材料,只要清水和茶粉即可。開水注入已放有茶粉的茶盞中,隨即用茶筅擊打茶湯,直至水與茶充分交融,茶湯表面浮起一層白色茶沫,然後就可以在茶麵上用茶粉畫出圖案。
茶粉不斷在融化,水波不斷在運動,在這樣的動態下作畫,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大屏幕展示的冠軍作品
我家裡也有抹茶粉,經常自己用來製作一些抹茶甜品,西式烘焙方面比較多。沒想到抹茶粉在我國古代就有了,這麼神奇的吃法,我還是第一次見到,真是慚愧。我請教了一位芝福堂的工作人員,他很耐心,跟我解釋了很多,增長了很多茶的知識。
觀摩了本次活動以後,連我兒子也興致勃勃,問他:「是不是打沫的過程,原理類似於不斷攪打雞蛋液,最後也會有比較硬的白色泡沫?」得到工作人員的肯定答覆。
這場比賽進行得非常成功,連小孩子也喜歡,並且在研究其中的原理,相信中國茶文化一定能得到積極的傳播,全面滲透進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
選手們四人一組
茶筅擊打,動作要求很高
點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彭克榮老師講解擊打技巧
《茶博覽》原主編、《浙江通志.茶葉卷》主編,點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阮浩耕老師點評選手作品
打分期間,還有歷代茶服秀,美輪美奐。
除了莫大的精神收穫,在場的觀眾們還有物質收穫哦!在比賽的間隙,還有三輪微信抽獎,留到最後的觀眾,還有有茶葉贈品,分別是藝福堂菊博士胎菊,藝福堂法蘭西胎玫瑰和藝福堂杭韻西湖龍井。在第二輪抽獎中,居然我也被抽到了,運氣超好啊!
右一就是我哦
左邊是獎品,右邊是最後觀眾的贈品
「茶和咖啡都是萬人迷。」在中國國際茶文化博覽會的「茶咖對話」中,知名學者蒙曼以蓮花做比喻:咖啡是紅蓮花,茶是白蓮花,一個濃豔,一個清幽,卻都是自然的饋贈,背後都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在當代文化中,茶與咖啡一樣都是『百變精靈』——從不拒絕變化、從不墨守成規,產品、味道乃至文化的闡述方式都在向前發展,茶已不再是傳統、古老的代名詞,而是開放、包容的精神符號。」
中國傳統茶文化,果然博大精深,太讓人驕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