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管理辦法(試行)》公布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第一條 為保證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工作正常開展,規範認證管理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國務院關於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移民管理局負責建設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授權並指導、監督出入境管理信息技術研究所開展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工作。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是指向依法依規應當查驗個人身份信息的經營者(以下簡稱使用單位)提供對當事人所持出入境證件信息進行一致性核驗。

  第四條 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採取以下方式:

  (一)實名認證,對出入境證件持有人的姓名、證件號碼、出生日期等信息進行一致性核驗,返回核對結果;

  (二)實人認證,對出入境證件持有人的人像信息進行一致性核驗,返回核對結果;

  (三)證件電子信息識讀,對出入境證件所載晶片內電子信息進行識讀,返回識讀結果。

  第五條 使用單位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註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法律法規;

  (二)依法依規應當查驗當事人身份;

  (三)對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的信息系統具有所有權或者運營權;

  (四)具備安全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的技術保障環境;

  (五)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不會危害國家安全、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六條 使用單位申請開通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應當提供以下材料:

  (一)使用單位基本情況表;

  (二)企業營業執照複印件,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法人登記證書複印件;

  (三)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的合法性說明材料,包括需要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的法律法規依據,業務領域、應用場景、認證內容等;

  (四)對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的信息系統具有所有權或者運營權的權屬證明;

  (五)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的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說明材料,包括軟硬體運行環境、網絡架構、系統模塊組成、安全防護措施等。

  使用單位應當對上述材料的真實性負責。如果上述材料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失效的,應當自變更或者失效之日起十五日內重新提交。

  第七條 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提供方為使用單位開通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應當按以下程序辦理:

  (一)使用單位在線申請並提交本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材料;

  (二)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提供方對申請材料進行核查,發出通過核查、不通過核查和補充申請材料通知;

  (三)核查通過後,雙方開展平臺對接調試;

  (四)調試結束後,雙方籤訂使用和安全保密協議;

  (五)開通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業務。

  第八條 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提供方評估使用單位認證量需求,確定採用移動數字證書或者籤名驗籤伺服器方式接入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

  第九條 使用和安全保密協議中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使用單位應當在約定的業務範圍內合法合規正當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不得將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功能轉讓給任何的第三方使用;

  (二)使用單位應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保障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的信息系統、移動數字證書和籤名驗籤伺服器的安全;

  (三)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提供方保證平臺能足夠滿足正常的認證需求;

  (四)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提供方應當及時提供身份認證結果;

  (五)暫停或者終止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業務的各類情形。

  第十條 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服務提供方應當依據相關規定,指導和監督使用單位依規正確規範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

  第十一條 使用單位不得利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業務以任何理由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收取費用。

  第十二條 使用單位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服務提供方應當及時提示並糾正:

  (一)未遵守、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

  (二)訪問流量異常的;

  (三)使用運營中存在安全風險的。

  使用單位應當在接到提示通知之日起十日內改正並反饋結果。

  第十三條 使用單位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提供方應當暫停認證服務:

  (一)接到提示通知後,未能在十日內改正的;

  (二)未按照本辦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重新提交材料的;

  (三)超範圍使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的;

  (四)因使用單位的信息系統存在管理問題,影響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正常運行的;

  (五)違反使用和安全保密協議的行為;

  (六)違反法律法規、本辦法的其他行為。

  使用單位應當在接到暫停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改正,對於在上述時限內改正並經核查確認後,可以重新開通認證業務。

  第十四條 使用單位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提供方應當終止認證業務:

  (一)接到暫停認證通知後,未能在三十日內改正的;

  (二)提交不真實或者虛假資料的;

  (三)不再符合本辦法第五條規定條件的;

  (四)轉讓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功能或者洩露身份認證結果的;

  (五)利用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業務向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收取任何費用的;

  (六)將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用於違法違規用途的;

  (七)其他違反雙方使用和安全保密協議的嚴重行為的;

  (八)違反法律法規、本辦法的其他行為,情節嚴重。

  第十五條 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提供方發現使用單位使用認證業務有違法犯罪嫌疑的,應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依法查處。

  第十六條本辦法由國家移民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試行。

相關焦點

  • 《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管理辦法(試行)》發布
    《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管理辦法(試行)》發布年內港澳居民華僑持用出入境證件與內地居民使用身份證享受同等便利記者從國家移民管理局9月11日組織召開的推動出入境證件便利化應用部際聯席會議上獲悉,為保證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工作正常開展,規範認證管理服務,國家移民管理局制定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管理辦法(試行)》
  • 《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管理辦法(試行)》來了!
    第一條 為保證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工作正常開展,規範認證管理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國務院關於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 年底前,港澳居民華僑持用出入境證件將與內地居民使用身份證享受...
    9月11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並以公告形式對外發布。根據《辦法》,國家移民管理局開發建設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今後公共服務部門、行業可依託該平臺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為境外人員辦事辦證提供快捷便利服務,達到與境內居民使用身份證辦事相同的便利度。
  • 年內港澳居民華僑持用出入境證件與內地居民使用身份證享同等便利
    為保證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工作正常開展,規範認證管理服務,國家移民管理局制定並發布《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管理辦法(試行)》。記者了解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境外人士來內地旅遊、學習、工作、生活。因所持出入境證件身份確認、證件識別等問題,無法享用與內地居民相同的基本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網際網路服務,存在辦事難、辦事繁等不便利問題。
  • 出入境證件知識官宣來了-出入境證件 證件號碼 普通護照...
    但在實際使用中,因為出入境證件在識別、鑑定、認證等環節的問題,出入境證件的身份證明作用一直未能很好地發揮出來,成了小夥伴們在使用出入境證件辦理各類事務過程中的「堵點」和「痛點」。  為切實解決港澳居民、華僑等人員在境內辦理各類事務使用出入境證件時的不便問題,國家移民管理局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充分利用出入境證件數據資源,於2019年初建立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
  • 國家移民管理局:全國各省級政務平臺全部開通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
    國家移民管理局在會上表示,全國各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已全部申請開通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服務。  今年3月,國家移民管理局建成並啟用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服務平臺,旨在解決港澳居民、華僑、永久居留外國人等非居民在境內辦理各類事務無法網上註冊、不能自助辦理等不便問題。
  • 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使用說明
    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使用說明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管理信息技術研究所2019 年 12 月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推出的《關於推動出入境證件便利化應用的工作方案》要求,進一步為港澳居民、華僑持用出入境證件辦理個人事務提供便利,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管理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發推出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
  • 出入境證件的號碼是終身不變的嗎?官宣來了
    但在實際使用中,因為出入境證件在識別、鑑定、認證等環節的問題,出入境證件的身份證明作用一直未能很好地發揮出來,成了小夥伴們在使用出入境證件辦理各類事務過程中的「堵點」和「痛點」。為切實解決港澳居民、華僑等人員在境內辦理各類事務使用出入境證件時的不便問題,國家移民管理局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充分利用出入境證件數據資源,於2019年初建立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
  • 出入境證件知識官宣來了
    但在實際使用中,因為出入境證件在識別、鑑定、認證等環節的問題,出入境證件的身份證明作用一直未能很好地發揮出來,成了小夥伴們在使用出入境證件辦理各類事務過程中的「堵點」和「痛點」。  為切實解決港澳居民、華僑等人員在境內辦理各類事務使用出入境證件時的不便問題,國家移民管理局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充分利用出入境證件數據資源,於2019年初建立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
  • 出入境證件知識官宣來了
    但在實際使用中,因為出入境證件在識別、鑑定、認證等環節的問題,出入境證件的身份證明作用一直未能很好地發揮出來,成了小夥伴們在使用出入境證件辦理各類事務過程中的「堵點」和「痛點」。為切實解決港澳居民、華僑等人員在境內辦理各類事務使用出入境證件時的不便問題,國家移民管理局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充分利用出入境證件數據資源,於2019年初建立了出入境證件身份認證平臺。
  • 《海南省遊艇管理辦法》正式發布,《試行辦法》同時廢止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遊艇及其乘員在海南航行、停泊、出入境、轉港和遊艇碼頭以及俱樂部(遊艇會)的管理。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口岸查驗機關是指國家駐海南口岸的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防檢查等執法監督機關。第十四條  遊艇在航行中臨時停泊,應不妨礙其他船舶航行、停泊和作業,不得在主航道、禁航區、安全作業區及其他公布的禁止停泊水域停泊。遊艇駕駛員不得酒後駕駛、疲勞駕駛。第十五條  遊艇遇險或發生水上交通事故、汙染事故,遊艇駕駛員及其他乘員應立即向海事管理機構報告。
  • 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上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何春中)今天,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發布上線。  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管理信息技術研究所介紹,該軟體以授權管理方式提供銀行、電信、鐵路、賓旅業等社會機構免費使用,用戶單位可以最低成本實現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的識讀和認證,為港澳居民、華僑持用出入境證件辦理個人事務提供更多便利。軟體目前可識讀認證中國電子普通護照、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兩類證件的電子信息,下一步將擴展至外國護照等其它出入境證件。
  • 烏魯木齊市實施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
    4月1日上午,山東省居民李先生來到市政務服務中心出入境接待大廳,順利辦理了往來港澳通行證手續,他成為4月1日實行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以來外省異地辦證的第一人。李先生說,異地辦證、同等時間取證,雖然身在異鄉卻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溫暖。  記者從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獲悉,2019年4月1日,烏魯木齊市同步實施出入境證件「全國通辦」。
  • 出入境改革大舉措——中國試行公民按需申領護照
    據了解,過去的12年是中國出入境活動最為活躍的一個時期,僅2001年中國批准公民因私出國的人數就達到308萬人次。  記者:在上海試行公民按需申領護照的同時,出入境管理部門還建立起了三個相應的系統,第一個系統就是不準出境人員通報備案信息系統系統,第二個是與身份證的聯網系統,第三個就是特定身份人員通報備案信息系統,這三個系統是實行公民按需申領護照的前提和保證。
  • 港澳居民、華僑注意了,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發布上線
    12月19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正式發布上線。機構用戶可自行在https://szrz.nia.gov.cn/download/下載認證軟體,經授權後進行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和認證。
  • 解讀:《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檢查員專業能力等級評定辦法(試行)》
    一、制定《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檢查員專業能力等級評定辦法(試行)》的意義何在?  答:邊檢機關是國家設立在對外開放口岸的重要執法力量,擔負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社會秩序的重要職責。為持續推動邊檢機關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全面提高檢查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切實提升隊伍整體戰鬥力,國家移民管理局充分聽取有關邊檢總站、邊檢站、執勤科隊領導和民警代表意見,借鑑國家其他行業職業能力評定製度,擬制了《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檢查員專業能力等級評定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評定辦法》)。  《評定辦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勢在必行。
  • 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上線
    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上線 站長之家(ChinaZ.com) 12月20日 消息:昨日,國家移民管理局宣布,出入境證件電子信息識讀認證軟體正式發布上線。
  • 海南省小客車保有量調控管理辦法(試行)
    第二條 本省小客車保有量調控管理和配額指標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單位或個人申請辦理小客車註冊登記、轉移登記及遷入本省變更登記的,應按本辦法規定申請取得指標。 第四條 小客車指標包括增量指標、更新指標和其他指標。 增量指標是指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單位或個人新增小客車,通過排號方式或搖號、競價方式取得的指標。
  • 《海南省遊艇租賃管理辦法(試行)》出臺
    《海南省遊艇租賃管理辦法(試行)》出臺明年起租賃遊艇乘客實行實名制管理本報訊(記者邵長春)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海南省遊艇租賃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其中規定,租賃遊艇乘客實行實名制管理。《辦法》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