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難得天天在家做飯,也研究各種好吃的菜,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總覺得手裡的傢伙不太趁手。前幾年對刀具莫名好感,各種渠道搞來了各種刀,對此也曾經有過淺顯的了解。國內的幾大老字號,低端的幾塊錢、十幾塊錢甚至幾十塊錢額低碳鋼材燒制的鐵片兒,切肉切不動,切手可是一切一個準兒。道理就是這樣,你自己不努力就別怪外人敲開你家房門,搶你的地盤咯!
隨著歐洲、日本刀具在國內的火爆,國內的幾個新興才俊廠商,紛紛採用了克虜伯鋼材、武生鋼材作為國產刀具的材料,像大馬士革這種名詞也逐漸在國產刀具的宣傳裡變成常識。性價比更高的高端國內刀具正在漸漸回歸廚房。
感謝隔壁老王、老李、老那誰誰誰,提供的各家刀具,做了這次傢伙事兒的評測,看看新晉網紅和傳統老將的PK裡,誰更強?當然也趁機仔細研究一下這個小眾卻重要的領域,給大家添置兵刃時候有個參考。
當然刀具要選自己最適合的一兩把就好了,某風水大師說過,家裡不可備太多刀劍,煞氣太重,適合自己的好刀一兩把就好,你看哪位歷史上的江湖大俠身上背著好幾十把刀闖蕩江湖的啊?那是賣菜刀的!
合影一張,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中間三把「南方兄弟」是這幾年突然火起來的國內品牌,最早將日本武生特鋼技術引進,採用非常漂亮花紋的大馬士革摺疊花紋層,高強硬度不鏽鋼刃層。這個品牌也在給眾多國外品牌做代工,技術水平毋庸置疑。當然對比王麻子、張小泉之流,這個品牌的價格整體還是高了很多。但性價比還是可以,具體如何咱們下文詳細。 ▼
第一把:雙立人銀點,國產代工,辦信用卡送的。 ▼
中片刀型,拉絲表面,樹脂刀柄。算是這個品牌的入門級,看介紹是國內的「五鉻鋼」,大平磨方式開刃。深刻詮釋了「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名言,冰鍛處理的刃口表層,出廠還是很適合家用,但一旦用鈍之後,再磨就會越來越容易鈍,因為那層最好的塗層一磨就沒了。基本上這把刀屬於常買常新,不適用於長期持有。不過價格也不高,而且隨便辦個信用卡、商場搞活動都能領一把,又是大品牌,B格夠的啦!
第二把:Daeden「戴德」,隔壁那誰誰誰家的。 ▼
一體式中片刀型,表面拉絲處理,一體式金屬刀柄,乍看起來因為顏色統一,還是挺耐看,但做工粗糙,這個做工暴露了他的出身——國內代工中國製造。這個牌子是德國的,和雙立人一樣,怎麼說呢,雖然牌子檔次看來不同,但其實和雙立人是一樣一樣的,從市場定位到原料採用到產品設計到那個越磨越鈍的毛病,都是一脈相傳。
第三把:南方兄弟水波紋大馬士革Vg10 ▼
大平磨配v刃,木柄圓刀柄,一體式焊接,刀柄頂端金屬拋光,木柄握感緊實,造型上看既有高端刀的漂亮花紋,又有國產刀具的木柄傳統,視覺上特別符合國人喜好,刀身用鋼咱不用專業的,對比就能看出鋼材的品質明顯高於前兩把,普通人能能看出寒光。
第四把:南方兄弟水波紋中片 ▼
和上一把差不多,沒啥太大區別。 刀柄有明顯的刀匠大師Ken Onion的風格在,但這一把明顯能看出價格比前一把低廉,細節處理有些不太用心,不過國產刀具受制於人工、技術、傳承等原因,很難做到歐洲名刀的細節。這一點上國產產品還真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五把:南方兄弟一體式金屬中片 ▼
摺疊水波紋能看出這把刀的品質感,刀柄雖是一體式,但考慮到防滑,做了顆粒處理,但手感上還是會輸木柄一籌。經常去吃日料的同學們能看出這把刀有一點日料名刀「旬」的影子,Vg10的刀芯耐用性和堅韌度都沒得說,總之雖然貴一點,但沒貴到德原產和日原產的水準,算是推薦的好刀。
第六把:重慶老字號鄧家刀。 ▼
純中式大菜刀,鍛刀名師鄧修建手工鍛打。一道走遍天下,能劈砍、能削刮,大量川菜廚子行走江湖隨身必帶兵刃。大平磨,看似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刃口有一個微微的二段刃,這個做法造價低廉結實耐用。木片貼片的刀柄,也是最常見的中式菜刀的玩法,不過刀柄和刀身接縫易存細菌。這把刀特別好用,砍骨切菜剁餡削皮,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價格還不貴,關鍵是使著趁手。
第七把:東洋神刀「孝行」33層大馬士革菜切。
日本刀就是矯情,連幹什麼的都飛的那麼清楚,既然叫菜切,那就是專門針對果蔬類食材打造。表面的錘目處理為了防止果蔬粘連,其實該粘還是粘。武生特鋼的使用和南方兄弟一樣,不過價格就要貴兩倍以上。33層大馬士革紋,17cm的刀身,整體視覺效果很好。不過日本刀矯情的毛病,以及過於高昂的售價,讓我實在不敢去砍骨頭試刃。就切切西紅柿黃瓜吧。
第八把:十八子順髮菜刀
嗯,怎麼形容這把刀呢?除了做飯,敲釘子、撬瓷磚、開罐頭、砍樹杈、拆箱子都好用,刃卷了不用怕,這麼軟的鋼用鉗子一掰就行,買的時候也沒開刃,反正開了刃切不了多久刃就又卷了。這就是開篇提到的那種國產低碳鋼材,適合做一切粗放型的工作,而一切精細化的勞作,他都無法勝任,大概相當於買回家一個李逵吧
刀的優劣一般都是由材料、磨刀工藝來決定的。材料決定的事耐久度,磨刀工藝決定了鋒利度,一般來說只要磨刀得法,任何刀都可以在短期達到無敵鋒利的程度。但我覺得一把好刀的價值不在於剛磨好或者出廠設置,而在於常年就保持刃度和堅韌性。這需要時間來印證,短期靠眼睛是無法明確判斷的。
前面的幾把刀,只要材料相同,大體上是能夠保持相似性能的,但不得不說這個行業涉及非常專業的材料學、工程學、渠道因素,因此你說一把國產賣400多的Vg10鋼材的菜刀和另一把賣4000的9cr的德原產從價格上比較,並不會因為德原產的低端鋼就比高端鋼的國產刀強,道理這麼講大家都懂了吧。
一般來說,大家嘴裡刀不好用,無非以下幾個意思:
1、 刀本身材質不好,軟,容易卷刃;
2、 長時間不打磨,刀刃鈍化,再好的刀也得磨啊;
3、 磨了沒多久又鈍了;
4、 聽信了虛假廣告裡的終身免磨刀的謠言,一般這麼說的刀都不咋地!
其實,國產廚刀在一段時間的低迷後,已經走上了成長的道路,而且某些品牌的品質和設計已經讓中國刀有了一個很好的提升,但誠然和日本刀、歐洲刀還不在一個層面上,甚至在世界名刀之流裡還不見中國的品牌。這個行業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中餐的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上都佔有一席之地,廚具也達到世界級這是我們國人要努力奮鬥的。材料、工藝是可以迎頭趕上的,而理念和思路是需要借鑑的。祝我們自己的品牌最終能走向世界,讓更多地國際名廚用的是中國廚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