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家庭裝修時會發現,沒有木工師傅採用榫卯結構了,很多人都感覺是現在的木工師傅「笨」了,不願意也不會使用傳統的卯榫結構施工了,很多人開始懷念傳統的榫卯結構,甚至質疑現在木工的技術水平,真的是現在的木工師傅技藝不行嗎?為什麼古代盛行的卯榫結構,現在卻慢慢的退出了我們的視野呢?
卯榫結構的家具是我國傳統家具上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上千年來我們裝修工匠的製造出來的奇蹟,特別到了明末時期更是達到了藝術的巔峰。在世界上我們如果說我們的榫卯技術水平第二,估計誰也不敢說第一,就是這麼牛。然而,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卻不見了蹤影,為什麼現在的木工師傅不沿用卯榫結構裝修呢?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卯榫結構相較現在裝修中的優缺點。
第一點.卯榫結構是古代特定時期下的產物。那個時期金屬件不多,而且貴的要死,老百姓是用不起的。都是貴族和統治者們的專利,老百姓僅有的鐵器也是用於農耕用具,統治者則熱衷用稀有的鐵器去製造斧鉞鉤叉,這樣可以擴大自己的地盤。在這種情況下,木匠們只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來了適合做家具的卯榫結構,後來不斷完善和豐富卯榫結構的形式。
第二點.古代卯榫結構用的木料不是高密度的木材,就是高油脂的木材,這些木材生長周期長,密度高當然木紋結構強,不容易開裂。原來用的黃花梨,檀木、烏木、鐵力木、紅酸枝、甚至貴族專享的金絲楠木,你現在去買買試試,打造一件家具造價不說頂一套房子,起碼一輛高檔車是沒問題。光買材料都破產了,別說裝修了。
現在用的什麼木材?便宜點的松木,杉木、桐木、楊木、橡膠木等等,稍微好點的用胡桃木、櫸木、橡木、冷杉、鐵杉、山毛櫸、樺木等等木材。這些木材生長周期較快,密度低不適合卯榫結構。(密度板就不提了)
第三點. 裝修造價的問題,說白了就是錢多少的問題。卯榫結構複雜,對尺寸的精準度要求極其苛刻,而且用機械化生產難度很高,全部要靠木工師傅一雙手來完成,這就會嚴重影響裝修周期,最後導致裝修成本直線上升,這是我們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無法接受的。
第四點.卯榫結構是藝術,我們大眾需要的是生活。卯榫結構現在屬於藝術範疇,很難融入到我們的平時生活中去,用卯榫做的一把黃花梨太師椅,造價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請問你是供著呢?還是坐著呢?誰家有反正我不敢做,我怕坐壞了賠不起。
第五點.現在五金連接件更符合裝修技術要求。試想一下,如果用現在的釘子或者五金件,去連接古代的黃花梨木,會有什麼結果?我大膽的猜測一下,十有八九會劈開,因為木頭太硬了,釘子砸不進去,如果木工來個霸王硬上弓的話,後果很簡單,估計木工會哭暈在廁所裡。
第六點.榫卯結構的家具萬一壞了,維修難度大,維修成本也高。現在裝修講究的是性價比,不能盲目的追求榫卯結構。現在兒童一些益智類的遊戲就有榫卯結構,一次玩一個魯班鎖(也有人叫孔明鎖的),結果拆開以後再也沒有能組裝起來,難度由此可見一斑。
第七點.榫卯結構複雜,培養專業木工的周期長。如果木工想學習榫卯結構,不是兩三年能培養出來的,而現在的木工都是靠電動工具施工,施工都工廠化了,裝修現場很多都是負責安裝,一般1年就能熟練施工技術,出師非常快。不像榫卯結構需要這麼長的培養周期,再加上學習難度大,市場小,所以很多年輕的木工都不願學習榫卯結構了,這也是影響榫卯結構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為傳統的榫卯結構不應該消失,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需要將兩者緊密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相得益彰。現在一些高檔的家具還是採用的簡單的榫卯結構,這樣做出來家具一體化程度高,美觀好看,非常符合我們的審美目光。比如說我們現在生活中最常見的紅木家具,還有一些高檔的家具,還是在沿用榫卯結構。
現在木工不用榫卯結構,並不是木工「笨」,而是「時勢造英雄」是木工接受了時代的選擇,順勢而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