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西班牙前鋒佩德羅與切爾西的緣分似乎已經走到盡頭,這位32歲的大滿貫球員於2015年夏天空降斯坦福橋,在英超和歐冠賽場為藍軍出戰165次(其中首發114次),奉獻35球21助攻。
提到佩德羅切爾西時代的表現,不同人有不同看法:車迷感慨於佩德裡託拼命三郎的勁頭,往往對其讚賞有加;反倒是非藍軍球迷嫌棄西班牙人數據平庸,視其為團隊運動中的雞肋。輕視者們普遍抱有的觀點是:佩刀之所以能夠贏得如此多的榮譽,效力巴薩時期的體系加成最為關鍵,而在離開諾坎普後,他的真實水平就「原形畢露」了。
在筆者看來,如果僅以進球+助攻的數據衡量佩德羅的表現未免有失公允,這位從拉瑪西亞走出來的小個子始終是團隊足球理念的擁護者,拋開巴薩時期的榮光,僅關注其藍軍生涯,佩刀的貢獻在很大程度上依舊是被低估的存在。
數據佐證——藍軍時期佩刀並未下滑
165次出場,35球21助攻,直觀的數據是佩黑們的「絕世法寶」,對於證明西班牙人離開巴薩後的平庸似乎有著關鍵意義,畢竟對於一名頂級前鋒來說,每2.9場比賽參與一球的確不算亮眼,對比幾乎同時期離開巴薩(2014年)的桑切斯,尤為顯眼。
然而,正如筆者一再強調的:佩德羅的作用很難用數據衡量,即便是巴薩時期,西班牙人的進球數和助攻數也從不耀眼。
為了證明筆者所言非虛,我選取了佩德羅09-14共5個賽季聯賽+歐冠的出場數據,與其藍軍時期進行縱向對比(不採納14-15賽季數據的原因在於那個賽季佩德羅基本淪為MSN的替補,首發機會寥寥)。5個賽季中,佩刀雙線賽場出戰208次,其中首發150次,進球與助攻數分別為67和32,每2.1次出場直接參與一球,與藍軍時期相比並沒有太大差距。與此同時考慮到球員年齡增長引起的狀態下滑(佩刀17賽季便已年滿30)以及切爾西頻繁更換教練戰術對球員的影響,這種差異就更不值一提了。
誠然,本賽季以來,佩德羅淪為蘭式切爾西的邊緣人物,在部分出場的比賽中表現也有不少槽點,但在其狀態不佳的背後,卻是32歲的年齡和頻繁的傷病。有資料顯示,19年8月以來,佩刀先後遭遇大大小小傷病6次,累計缺席14場比賽,超過過去10年球員因傷缺陣場次總和。
將佩德羅進入一線隊以來各個賽季的球員評分串聯在一起,我們發現11年來西班牙人的狀態波動其實是相當小的,尤其是在同位置球員的評分對比中,這種波動基本可以忽略。由此,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觀點可以休矣。
球風決定——佩刀註定不是數據先生
在拉瑪西亞如鑽石般炫彩奪目的黃金一代中,佩德羅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出身於足球王國西班牙中最崇尚技術的青訓學院,但其本身卻不是一個技術流。同時期並肩作戰的好友中,梅西、伊涅斯塔、法布雷加斯和布斯克茨都屬於憑藉技術立足綠茵場的存在,唯有佩德羅,揚名世界依靠的是拼命三郎的精神以及如鬼魅般的跑位,標誌性的弧線射門是他的成名絕技,一句「佩刀出鞘,見血封喉」足以彰顯他的氣質。
這樣的佩德羅,註定不是數據先生,自從08年春天被瓜迪奧拉破格提拔至一線隊以來,西班牙人的使命便是作為僚機,為中路的隊友搭臺唱戲。
瓜迪奧拉曾這樣讚美佩刀:「他是球隊中最重要的球員之一,在比賽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他不僅是鋒線上最尖銳的刺刀,也是中場球員的好幫手,他推動球隊不斷前行……」佩普的一番話點出了佩德羅在11人的足球團隊中的作用:進攻推進時他會犧牲自己,積極回撤幫助皮球梳理;而當球隊需要一擊致命時他又往往能夠站出來承擔終結者的角色。佩德羅球風的最大優勢在於,他不像梅西、桑切斯、阿扎爾和威廉那樣需要太多的球權,他主導進攻的方式就是跑位。通過跑位帶開防守球員為持球者創造空間,通過跑位繞開防線為中場指引方向,通過跑位找到一個最適合的接球區域,然後利用均衡的左右腳領球,彎弓搭箭,射門——一氣呵成。
在這種足球風格下,你不能要求佩德羅更多了,例如單賽季進球助攻20+之類的,他是一塊百搭的拼圖,物美價廉,作用明顯。梅西、阿扎爾這種天才球員都喜歡和佩德羅一起踢球,因為他從不搶佔持球者的空間,與此同時你知道當他跑出空檔後可以放心把球傳給他,因為他會以一種舒服的方式回傳給你,一支球隊的10號往往是明面上的英雄——場上表現惹人注目,數據也相當出彩,而在他們背後,佩德羅這種躲在陽光照射不到陰影下的英雄同樣不容忽視。
不容小覷——佩德羅這樣幫助藍軍
在花費大量篇幅駁斥「佩德羅體系球員論」並道明西班牙人的足球風格後,讓我們進入到本文的核心環節——既然說佩刀在切爾西這些年功勞不小,並且不能用數據衡量他的表現,那麼佩刀的價值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為了喚起諸位球迷的記憶,筆者僅以近兩個賽季為例,大致闡述佩德羅對於切爾西的價值。
18-19賽季,義大利名帥薩裡來到切爾西,他告知媒體:要打造一支踢出控制足球的藍軍。彼時就有人敏銳地意識到:在全新的傳控體系下,經歷了後孔蒂時代低迷的佩德羅或將滿血復活,跑位意識和團隊協同能力會讓其在該體系下如魚得水。果不其然,新賽季開賽後西班牙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世人評價曰:寶刀未老。
在薩裡的4-3-3體系下,或是阿扎爾擔任中鋒,佩德羅和威廉分居其左右(死亡三小);又或是阿扎爾出任邊鋒,後二者在另一側的邊鋒位競爭上崗。誠然,義大利老頭的傳控戰術並不成功,但究其原因,球員未能掌握老煙槍設想下的跑位哲學十分關鍵。薩裡曾吐槽藍軍陣中有球員不按照自己的戰術布置踢球,當時外界普遍猜測義大利人說的是阿扎爾。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回顧那個賽季切爾西中前場球員的表現,你會發現真正不打折扣執行薩裡無球跑動指示的人有且只有佩德羅。
無論是死亡三小,抑或是藉助於高中鋒支點作用帶來的進攻紅利,佩德羅始終是那個在對手防線穿插跑動的人,由此西班牙人也覓得不少良機,並最終在賽季結束後收穫雙線13球5助攻的不俗數據。與佩德羅相比,阿扎爾和威廉顯然都是大腿踢法的球員,兩位盤帶大師講究有球在手,很大程度上辜負了佩德羅的跑位,也延誤了球隊的進攻時機。當然了,當一名球員能強大到阿扎爾這種程度時,他自然有資格選擇自己喜歡的踢球方式,本文不過是就事論事,單純討論佩德羅的足球風格對薩裡體系的作用罷了。
薩裡離開後,蘭帕德走馬上任,佩德羅的隊內地位一落千丈,幾乎淪為飲水機管理員。在筆者看來,佩刀之所以在神燈麾下機會寥寥,和他個人狀態關係其實不大,蘭帕德堅持青春風暴的態度才是根本原因。
但即便如此,在極其有限的出場時間裡,佩德羅依然向藍軍球迷展現出了他對這支球隊的幫助。
在蘭帕德麾下,出任邊前衛的佩德羅充分發揮了自己任勞任怨的特質。
眾所周知的一點是,蘭帕德4-2-3-1體系中邊前衛的職責並非抱著邊路突擊傳中,而是作為一個類似於邊前腰的存在,兼顧與中路及後插上的邊後衛的配合。當佩德羅出現在這個位置時,你會發現他回撤接應的次數與深度都是驚人的,尤其是在首發前腰芒特難以支撐中前場銜接的情況下,西班牙人往往會回到本方半場,幫助科瓦契奇和若日尼奧梳理皮球。而在進攻端,圍繞著中鋒頻繁穿插自然也是佩德羅的拿手絕活,雖說伴隨著年齡的增長,佩刀在機會把握上的能力有所下滑,但能跑出空檔本身就是值得鼓勵的。
本賽季佩德羅曾祭出兩場代表作,對手都是強敵利物浦,第一場是歐洲超級盃爭奪戰,第二場是足總杯1/8決賽。兩場比賽切爾西陣型不同,分別為4-3-3和4-2-3-1,但佩德羅所承擔的職責卻是類似的:組織端深度回撤,進攻端積極穿插。利用高中鋒吉魯的支點作用及頭球擺渡,頻繁衝擊利物浦防線的肋部,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猶記得2:0紅軍挺進足總杯8強後,筆者曾這樣評價佩刀:老兵不死,鐵血重現。
寫在最後:
本文的寫作背景是筆者在網上看到一篇評價佩德羅藍軍生涯的文章,該文章將身披藍衣的佩刀定義為「離開巴薩體系就不行的混子」,由此我覺得有必要站出來說兩句。
一個努力到讓你不忍心黑他的球員,一個真真切切為團隊而活的球員,以上,是筆者對佩德羅的終極評價。與此同時我也想提醒各位,千萬不要因為他的勤勉和職業而忽略了他的成就,一名大滿貫球員自有他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