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1號打造海上看煙臺新地標
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24日訊(記者 胡旭陽 實習生 洪燕青)遊船劃破海面的平靜,浪花飛舞歡歌。23日,迎著習習海風,「詩與遠方『雲』上見」仙境煙臺全媒體線上採風行來到了位於煙臺市漁人碼頭外側海域的大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耕海1號」。
隔海相望,這是一個「鋼鐵巨無霸」,走近一看,竟是一朵直徑80米的「海上花」。據工作人員介紹,「耕海1號」的三個養殖網箱構成了三個「花瓣」,主要養殖斑石鯛、真鯛和黑鮶三種魚類,總養殖體積達30000立方米。三個「葉片」上設計了60個休閒垂釣位置,三個「葉片」交匯區設計了近6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可以實現休閒觀光、科普教育、海洋監測功能,還可以召開海上展會,平臺頂部還設置有直升機停機坪,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綜合體。
據介紹,「耕海1號」現代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是山東海洋集團為踐行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和海洋強省戰略,投資並參與設計研發打造的重點項目,是全國首個智能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是裝備型省級海洋牧場示範項目,同時也是裝備型海洋牧場建設「山東標準」的唯一試點項目。
耕海1號打造海上看煙臺新地標
採用海洋工程領域的鋼質坐底式結構,「耕海1號」運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和設備,以科技創新推動海洋漁業產業轉型升級,真正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生態化,將智慧漁業、海洋文旅、科技研發、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機結合,構建了裝備型海洋牧場發展的新模式,將有力推進山東省海洋漁業新舊動能轉換。
在中控室,技術人員正在用高清探頭監測海底情況。據介紹,水下環境監測系統可實時監測溫度、鹽度、流速、流向等水質水文數據,同時可以監測海面氣溫、氣壓、溼度、風速、風向和降雨量等氣象數據。此外,「耕海1號」還配備了智能化養殖網箱,能夠實時採集環境數據、精準投餵餌料、自動清理網箱等,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環保化的生態養殖,除了是一個「藍色糧倉」,「耕海1號」還以其獨特的優勢發展起「藍色文旅」。過去,「耕海1號」所在的四十裡灣海域主要是漁民出海打漁,近海養殖的漁業產區,近幾年政府通過退筏還海,修復海岸,努力改善海岸環境,四十裡灣變得越來越漂亮,這段沿海路線也被稱作「最美海岸線」,是遊客到煙臺觀光旅遊的必經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耕海1號」的4樓頂層為觀景平臺,登上平臺,煙臺山、崆峒島、芝罘島、漁人碼頭、養馬島的美景盡收眼底,這也為煙臺增加了一個「海上看煙臺」的地標式休閒海洋文旅項目。到了夜間,全面開啟燈光的「耕海1號」猶如海上明珠一樣在黃海璀璨綻放,與靚麗的海岸線呼應,成為城市新景觀。(「採風行」主辦單位供圖)
來源:四川新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