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新修訂的《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將正式施行,其中明確指出,乘坐上海市軌道交通工具的乘客,在車內使用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智能電子設備,禁止外放聲音,目的是為維護其他乘客的合法權益,因為外放會給他人造成困擾。
上海地鐵表示,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和執法。
當乘客遇見不文明行為時,也可撥打上海地鐵監督熱線64370000,巡視的執法隊員,以及就近車站的服務人員,都會趕到現場進行處理。
此條新規的出爐一度躥上微博熱搜榜。
對於此事,網友們吵翻了天。很多人表示支持:早該這樣了!
也有網友覺得這個不太合理,因為老人家聽力不好,是否可以通融一下?
今天(11月30日),新聞晨報記者在地鐵站外隨機採訪了13名市民乘客,街採13名乘客開啟「抱怨模式」,還有爺叔忍不住痛罵「外放沒教養」!
「多次被幹擾,感覺很不道德!」一聊起地鐵內外放聲音的問題,不少乘客就紛紛開啟「抱怨模式」,姚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前坐地鐵時候經常遇到此類問題,感覺很差,整個車廂就那一個人把視頻的聲音放出來,然後我一直在看他,但他也沒有反應,我很想過去跟他講,你這樣很不道德,有違公德!」
孔先生表示:「以前我住在郊區這邊,很多人都是坐地鐵看抖音短視頻,他們就一直外放,也不戴耳機,他們坐到哪裡看到哪裡,直到下車才會停止,有時候魔性的聲音一直在那邊循環,挺煩的。」
更多的人在沒出新規前就對此很有看法了,市民王女士表示,「有的老人可能不知道,會放一些戲曲之類的。別人不想聽,還被迫聽,很不舒服。」
張女士:「我覺得地鐵裡面就應該安靜一點,我之前坐地鐵的時候經常有這樣的困擾,通常我會去別的車廂,離他們遠一點。」
年紀稍長的張阿姨表示,自己平時坐地鐵不會外放聲音,聽見別人外放聲音覺得很煩,有時候年紀大的人身體不好,再聽到很吵的聲音會覺得很心煩。
甚至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爺叔痛批這種行為「沒有教養」。
在採訪中,幾乎所有的乘客都對此項新規表示強烈支持,認為這是文明乘車的表現。「我感覺這樣是比較好的,不會干擾到別人,現實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有些公共場合幹擾到別人的人,將手機聲音外放出來,政府實施了這個規定我們就自然會跟著遵守了。」
除了在日常出行中,乘客們表示會自覺佩戴耳機做到不幹擾他人,大家也非常願意將這條新規推廣給自己家人,告訴家裡的長輩不要這樣做,否則會打擾到別人。
包先生:「支持!我坐地鐵不多,但禁止外放比較好的。如果聲音特別大會提醒一下,此前沒規定也不太好說,但是現在有新規定了,可能也會更自覺一點。我希望這條新規定能推廣到高鐵。」
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新規出來落實很重要。王女士稱,「可能很多人現在還不知道這個新規,需要多加強宣傳力度和執法力度。」
記者注意到,目前這條新規已納入新修訂《上海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並於12月1日起實施,但《守則》中並沒有對違法行為做出處罰規定。《守則》並非法律規定而必須強制執行。
對此,上海地鐵表示:對於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以及在地鐵車廂內飲食等行為,工作人員和執法隊會進行勸阻和執法。如果乘客發現不文明行為,也可撥打地鐵熱線進行反映。
除了禁止飲食和禁止電子設備聲音外放這兩項被上海地鐵明令禁止的行為,在市民眼裡,還有哪些乘坐地鐵的不文明行為呢?
在接受新聞晨報記者採訪的受訪者中,兩位女士不約而同地表示,不顧及他人感受,整個身體都倚在柱子上的行為尤其令人不悅。列車在行駛時不可避免會造成乘客站立不穩,如果只顧自己的乘車體驗,隨意倚靠,導致其他乘客,尤其是身高不夠或不方便抓取頂部抓手的乘客,沒有抓手不能扶牢,輕則影響他人乘坐體驗,重則造成車廂內的擁擠摔跤,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
市民王女士覺得,有些乘客在車廂內無視需要被照顧的群體而佔用特殊位置,應該受到批評;同時明明只能坐6個人的位子,強行擠進七八個人,或者一人佔兩座,都不是令人舒適的乘坐行為。
一位爺叔在採訪時談到,「有些年輕人在車廂裡摟摟抱抱不成樣子,實在沒眼看。」
「還有的人會雙肩包,經常轉身的時候不注意就會碰到旁邊的乘客,特別是在高峰期的時候還多佔用一個人的位置。」姚女士補充道,「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進地鐵後把雙肩包放在腳下,儘量不要妨礙別人。」
邱先生則覺得,不僅成年人要規範行為,也要教育兒童在公共場所講文明,有的小孩在乘坐地鐵時不脫鞋便踩在座椅上,或是高聲喊叫、亂跑亂鬧都是需要監護人好好引導教育的。
聽了這麼多市民的意見,周到君覺得很多事情平時不怎麼注意,沒覺得有什麼大問題,但仔細一想又確實是給其他人帶來了困擾。
由此可見,文明出行並不能僅靠強制約束,只有市民乘客自身素質的提高了,願意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才能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