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的特克斯縣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特克斯這個名字,遠在公元649年就已經出現了。「特克斯」,系蒙古語「特克協」之音變,意為平原曠野溪流縱橫之意。特克斯也是河流名,為伊犁河的上流主要支流。而特克斯縣城,就座落在特克斯河谷地之東段(下圖為網圖):
6月2日至3日,我們在特克斯城住了兩個晚上,以一天半時間,先後遊覽了瓊庫斯臺草原和喀拉峻景區。當時也許我們並沒有意識到,我們在領略特克斯境內的大美風光之時,也同時走進了歷史之深處。
以城市歷史而言,特克斯是有名的八卦城(參見上圖,引自網絡),特克斯縣城整個呈放射狀圓形,是一座以八卦圖案所構築的城市。車行途中,我們沒有見到一座紅綠燈。應該說,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不設紅綠燈的城市。八卦城的交通無阻無滯,用不著紅燈綠燈指引。
特克斯城的八卦布局,傳說最早是由南宋道教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布置的。當年這位道教傳人應成吉思汗邀請前往西域,經過特克斯河谷時,被這裡的山川形勢所打動,於是就布置了這座八卦城。但,另說八卦城始建於1937年,由當時的伊犁屯墾使兼警備司令邱宗浚設計。
無論怎樣說,特克斯八卦城都說明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之深遠。身臨其境的我們,感觸良多。下圖為我們所住的旅店窗外一角和途中的特克斯境內風光:
其實,在特克斯期間最讓福成感動的,是念及漢家的兩位公主。哦,往事越千年。自西域被納入西漢的版圖,漢家為經營西域,用兩位公主遠嫁烏孫國和親政策,鞏固疆域與穩定絲綢之路。這兩位公主的名字載於史冊:細君與解憂(下圖為喀拉峻草原上的細君公主雕像、畫像,均為網圖):
漢武帝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漢家以宗室劉建之女細君公主下嫁烏孫的獵驕靡。年僅17歲的細君公主從揚州來到天山腳下。茫茫草原,距家鄉萬裡之遙。想必揚州姑娘劉細君,思鄉念土,一懷鄉愁。她在特克斯這片土地上只生活了三年,於二十歲那年病逝。
今天,我們旅遊於此,找不到二千一百多年前細君公主的背影了,她的犧牲,她的奉獻,她的想念家鄉與親人的愁緒與眼淚,沒有一絲影子了。埋沒在歷史深處的細君公主,為整個西域的和平統一作出的的貢獻,仍會讓人銘記(下圖是重走細君路的新聞圖片):
與細君命運不同的,是第二個下嫁烏孫的解憂公主。這位生性潑辣的楚地女兒,在特拉斯這個地方生活了五十餘年,憑己之力,守護著漢朝邊疆的穩定。並且在七十歲時領著兒孫回到了中原。歷史同樣會記住劉解憂,一個不平凡的女人。
2019年6月4日的特克斯城外,燻衣草正在開花,這些香草是漢家公主的靈魂吧?也許今天的人們會從不同角度,來解讀細君與解憂兩位公主的命運。為國盡忠,為家盡責。她們以個人命運的不幸,造就了家國的大幸。
6月4日一早兒,我們從特克斯出發,奔向塞裡木湖的方向。地圖上顯示,塞裡木湖位於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北天山山脈中,緊鄰伊犁州霍城縣。下面福成收集了幾幅伊犁河谷到塞裡木湖的旅遊圖,以示我們的行遊歷程:
從特克斯到塞裡木湖,途中要經過貢留縣、伊寧市至霍城縣。過霍城,我們則要經過果子溝,並在果子溝旁的蒙古包裡過夜。 下午13:37,車過果子溝收費站,我拍了一張照片。這是在新疆期間經過許多收費站時我所拍的惟一一幅照片。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果子溝被譽為「伊犁第一美景」嗎?是被說成是「奇絕仙境」嗎?是因為古時的果
子溝是伊犁的天然屏障嗎?都不是。
因為果子溝讓福成想到了一個人。
車在公路上快速行進。望著車窗外的果子溝美麗風光,看初夏時節的邊疆雲天,我的思緒回到了一個半世紀之前。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農曆七月初六,林則徐被朝廷貶謫新疆伊犁於這天起程離開西安,十一月初九到達遣戍目的地——惠遠城。在快到達快到惠遠的時候,他最後一程就是過這個果子溝。那是冬天。當時,天下起了大雪。「雪稀過山,山為行者所憚,實不甚峻。」近六十華裡的果子溝,林則徐走了兩天。
果子溝雖然難行,但美景還是讓林則徐心情不錯。這位民族英雄,不計個人命運之弱,而念國家命運與邊疆的安危。在新疆的幾年裡,他守土有責,為守衛我新疆版圖,有大功於中華。
林則徐,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過果子溝只是一個小插曲。但是,在這個地方,我們想起他,我們感懷他,我們更要感謝他!讀過歷史的人們都會知道,林則徐與左宗棠曾是我們中華民族守護新疆版圖的「守護神」!
果子溝是伊犁地區的天然門戶,它是一條穿越北天山的險峻峽谷和進出伊犁河谷的咽喉要道。1218年成吉思汗西徵,命次子察合臺臺率軍,鑿石理道,砍木為橋48座,始成車道。該溝古為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新道的咽喉,有「鐵關」之稱。如今的果子溝是連結伊犁與烏魯木齊的必經之路, 312國道就在山谷中曲折盤旋的延伸向前(引用資料)。
有幸來到果子溝。6月初的果子溝草地嫩綠而山野松柏成片,天山之上不曾消融的積雪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銀光。我們就住在果子溝上的蒙古包裡,四周都是美不勝收的風光:
在我們住的地方,恰好可以遠觀果子溝大橋。大橋全長700米,橋面距谷底淨高達200米。早在2011年9月30日正式通車。